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寫給法科生的信》讀後感

  讀完本書,被陳少文老師信手拈來的引經據典所震撼,被他高效的學習、工作方式所征服,一個人的成功是有道理的:出自熱愛,出自勤奮,出自一直在路上。

  讀完本書我的一些啟迪:固化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習慣,陳老師是上午寫作(不少於1000字,),中午聽書,下午看書(他要求自己每天閱讀150頁),晚間說書,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而不知疲倦(調換讀書的品類)。想起以前台灣著名民法學家王澤鑒老師,早上4點起來寫作一直到中午,晚上看書,研讀判決,每天堅持不懈。

  平凡的人只是把勤奮當作偶爾的衝刺,用來應對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成功的人把勤奮當作習慣,每天如此,不覺得辛苦。——所以把自己的每天都過的勤奮,並當成一種習慣。偉大的生活都有無趣的階段,正如書中所說,沒有實力,發一萬張名片也沒用。自己是偽劣產品,行銷就是虛假廣告。

  在你進入任何一個職業之前,你都必須告訴自己,要麼讓自己不可替代,要麼積攢隨時走人的資本。提前準備好各種退路,以便能在必要時堅持自以為值得堅持的東西。身在一種體制,能為自己準備好退路。以輸出倒逼輸入,事半功倍。

  陳老師讀書法:每月安排一個主題閱讀,以形成講座為目標,對閱讀中獲取的各種信息進行重組和取捨,講座完成後會形成書面文字稿。結構化做事才是最好的時間管理。

  一個矢志學術的青年,從成家之日起算,讀書寫作20年,一輩子也有兩千萬字的研究成果。(據此推算,每年100萬字,每周2萬字,每天3000字左右研究成果。)

  放棄一條路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在另一條道路上成就,關鍵在於放棄的是你不喜歡的。人生在痛苦莫過於在選擇一條道路之後,不停地去想另一條路上的風景是什麼。世上從來沒有垃圾,只有許多善於發現垃圾的眼睛。從你擁有的東西中發現它的價值,而不是構想放棄道路上可能錯過的風景。你當前的選擇,已經是你的最優選擇。

  一個人的成熟程度,不是看他對讚揚時的態度,而是看他面對批評時的心理。佛家說忍辱,是指遇到批評和侮辱,應該一念不起。聞過不怒,確是我們應該修習的科目。下次再遇到批評就把它看作是讚美,二者都是因為不了解你,沒有本質區別。

  讀,學,研的有機循環,不能轉化為有形成果的努力都是耍流氓。閱讀的成果不是另一次閱讀,而應該是複述。

  當我們把記事本上的所有任務主題全部拆解成任務步驟,把每個任務主題拆解成不能再度拆解的步驟,大腦在接受到這些信息的時候就會產生極為明確的指令,而不會產生焦慮的心態。那個時候你更多感受到的是充實和踏實,而不是忙碌和焦慮。

  文章,首重角度,次重結構,最後才是觀點。錘鍊我們的論證結構,進行體系構建。

  《寫給法科生的信》陳少文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