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資料大全

趣味對聯欣賞22條

1、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喜書門聯,但每次剛剛張貼就被別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個防「賊」的妙法:在門楹上貼出這樣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偷聯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搖頭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聯尾各續三字,遂成意義全新一幅佳作: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這則傳說的「本事」顯然是不可信的——因為到五代時才出現第一副春聯。但故事很有趣,對聯亦不乏有藝術性,頗值一賞。

2、北宋文學家王禹偁幼時家貧,放學後常幫大人磨麵。12歲那年,一位師爺命他以磨麵為題做聯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無愁眼下遲

當地太守設宴時即席出句征對:

鸚鵡能言難似鳳

滿座賓客對答不出,次日訊息傳開。王禹偁知道後,當即對出下句:

蜘蛛雖巧不如蠶

3、宋人呂蒙正對當時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憤憤不平。某年春節,一位窮苦人請他代寫一副春聯,呂寫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南北

春聯貼出後引來了無數人圍觀。眾人始覺其「怪」,繼稱其「妙」。這副春聯妙就妙在它的「聯外之意」: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諧音:橫批「南北」亦即意味著「沒有東西」。作者以獨特的修辭手法寫盡了窮人的生存窘相。

4、宋代詞人晏殊路過揚州時在大明寺里小憩,無意間看見壁上所書的一首詩很不錯,經打問知道作者是當地人王琪,便請王來一起用飯。飯後二人在池邊散步,其時正值遍地落紅的春末,晏殊說:「有時想起一個佳句,比如我曾做出過這麼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沒想出下聯。」王琪應聲說:「似曾相識燕歸來。」不久,這一聯句被晏殊寫入他的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5、北宋名相寇準與眾友同游郊外,即景乘興出句求對:

水底月為天上月

眾友無句答對,楊大年剛好趕到,對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眾友皆齊聲喝彩。

6、宋人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句試之:

三代夏商周

劉對曰:

四詩風雅頌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設也!」對句的妙處在於以「四詩」概括「風雅頌」:因為《詩經》中的「雅」詩又可分為「大雅」和「小雅」,與「風」、「頌」合起來恰成「四詩」。

7、梅堯臣以詩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應歐陽修之邀參加《唐書》的修撰。成稿之後還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們莫不嘆惜。先前梅堯臣受命修《唐書》時,曾對他的妻子刁氏說:

吾之修書,亦可謂猢猻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於仕宦,又何異鮎魚上竹竿耶

雖是夫妻日常對話,卻自然成聯,聞者皆稱善對。

8、蘇軾(號東坡)與黃庭堅於松下走棋,陣風吹來,松子掉落棋盤,東坡即景出句: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對曰: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9、蘇軾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蘇的才學,但又覺得該殺殺他的傲氣,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個閏月,王安石即以此為題出了上聯要蘇軾答對: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蘇軾苦思多日,終不能對出。直到幾百年後才有一位無名氏勉強對出了下聯(寬對):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蘇東坡邀黃庭堅來家作客。黃到門外,蘇忙著出去迎接,兩人就在門旁的柳樹下攀談起來。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蘇小妹見此情景即戲語道:

阿兄門外邀雙月

蘇東坡笑對曰:

小妹窗前捉半風

按:「雙月」謂「朋」,「半風」(「風」繁體作「風」)指「虱」。

11、一天傍晚,蘇東坡對蘇小妹說:「我出一上聯,請你花一夜工夫對出下聯。」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風前吹出聲聲慢

蘇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對出。因為「水仙子」、「碧玉簪」和「聲聲慢」俱為詞牌名,下聯亦須以詞牌名為對,同時還要描繪出一幕情景,難度確實是很大的。正在搜腸刮肚之際,忽見女僕在月光下端酒菜送來,蘇小妹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

虞美人穿紅繡鞋,月下引來步步嬌

按:「虞美人」、「紅繡鞋」、「步步嬌」也是詞牌名。

12、蘇東坡任職杭州期間常外出遊山賞水。一日便服出遊至莫千山時來到廟中稍息,廟中老道人見他衣著簡樸,便視為普通游士,態度冷漠地說了聲:「坐!」又對道童喊:「茶!」在談話之間,道人發現來客頗有學識,便請進廂房敘話,並道:「請坐!」又呼道童:「敬茶!」當最終得知來客是蘇東坡時,老道士連連作揖打恭並請他到客廳「坐坐!」。進了客廳,道人躬身示禮:「請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臨別時,道人再三請東坡留下「墨寶」。東坡含笑揮筆書就一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閱後,羞慚不已。

13、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蘇東坡一向友善,兩人相遇常常互開玩笑。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長江之上,船小風輕,對月飲酒,十分暢快,酒過三巡,佛印向東坡索句,東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語。佛印循指望去,但見岸上一農夫荷鋤歸村,身後一條黃狗正邊走邊啃一截剩骨。佛印頓悟東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將自己手中拿著的一把題有東坡詩句的大蒲扇拋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視微笑。原來他倆用「形體語言」合做了一副精緻詼諧的雙關「啞聯」:

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出句)

水流東坡詩( 屍 ) (佛印對句)

14、一日,佛印對東坡大談佛事,躺在帘子後邊的蘇小妹見佛印把佛法說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這位和尚一「默」,遂題一上聯並吩咐女僕拿出去交給蘇東坡。東坡接過一看便朗聲大笑,上聯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東坡把上聯交給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對出了下聯: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這是一副「析字聯」,對得十分巧妙。

15、據傳,宋人梁皓(一作灝)屢考不中,仍不泄其氣,奮發讀書,終於在82歲時中了狀元。在給皇帝的謝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對聯:

白首窮經,少伏生八歲

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

此聯用了兩個歷史典故:漢代傳授《尚書》的伏生成名時已90歲,姜尚(太公)輔佐周文王時年整八十。作者以此表達自己老邁得志的心情,十分貼切。

16、宋人洪平齋喜歡在文章中使用「而已」二字。某年,他給皇帝上書彈劾當朝宰相弄權納賄,奏章中有這樣的句子:「招權納賄,倚勢作威而已」,結果不僅未能「扳倒」宰相,反遭宰相忌恨,整整閒置了十年。洪平齋忿慨不已,遂在家門上書寫一聯: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閒

17、南宋詩人尤袤和楊萬里關係友善。淳熙年間,楊任秘書監,尤為太常卿,常常是低頭不見抬頭見。二人性情詼諧,喜歡互開玩笑。有一次碰面時,尤對楊說:我以一經句為上聯請你對出下聯

楊氏為我

楊萬里應聲道:

尤物移人

「楊氏為我」和「尤物移人」都是先秦經典中的成句,二位詩人巧妙地把它們引為聯句,而「尤」、「楊」又分別是二人的姓氏。如此聯句,確需才學「墊底」。

18、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游馬苑,朱棣(其四子)與朱允炆(其長孫)同侍。太祖出句令對:

風吹馬尾千條線

朱允炆對曰:

雨灑羊毛一片氈

太祖以為「氣弱」。朱棣對曰:

日照龍鱗萬點金

後一對句比前一對句氣象雄渾得多。後來朱棣取代朱允炆登上帝位並把國都由南京遷到了北京。也許「馬苑應對」一事已經顯示出皇孫不是皇子的對手。

19、明人徐唏年輕時以吏員進身。他榮歸故里時,當地官員率諸生郊迎,諸生以其不由科目出身,便有些態度不恭,地方官員大為生氣,出句斥諸生曰:

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酸子」乃譏刺在場的酸秀才們。諸生久不能對。徐唏代答曰:

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人

諸生驚服,遂相率請罪

20、明代高則誠少負才名,有「神童」之譽,七歲時的某一天,高則誠身穿綠袍從學塾中歸家,路逢官居尚書的鄰居,尚書戲則誠曰:

水出蛙兒穿綠襖,美目盼兮

則誠見尚書身著紅袍,即對答曰:

落湯是子著紅袍,鞠躬如也

尚書聽了,連連驚嘆「後生可畏」。「美目盼兮」和「鞠躬如也」分別是《詩經》和《論語》中的成句,能在即景應對中迅速地引用,確實是需要學問和才氣的。

21、明朝名臣于謙幼時即聰穎過人。一位僧人見小于謙頭梳雙髻,即出句戲曰:

牛頭喜得生龍角

小于謙應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年齡稍大後,于謙頭梳三岔髻,那位僧人見了,又出上聯相戲:

三角如鼓架

于謙回擊道:

一禿似擂槌()

22、明人解縉小時就善對句。九歲時,父親攜他到長江邊洗浴,父子把衣服脫了掛在江邊一老樹上。父親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樹為衣架

解縉隨即對句曰:

萬里長江作浴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