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成功勵志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寫給全體學生的一封信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寫給全體學生的一封信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我們時刻要注意,千萬不能允許自己養成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掉了,就算知道危害很大,也無濟於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蠍子要過河,可沒人願渡他,是怕他有亂咬人的習慣。這時,過來一隻青蛙。蠍子央求青蛙帶他過河。青蛙說:「要我帶你,你到河中央咬我一口,我怎麼辦?」「不會的,我要是咬你,我不也被淹死了嗎?」蠍子肯定地說。青蛙覺得也有道理,就答應了蠍子。

在河中央,青蛙吃力地划著水。就在這時,青蛙背部感到一陣疼痛,漸漸連划水的力氣都沒有了。他知道是蠍子在後面咬了他,自己是中毒了。臨死前,他望著蠍子,蠍子也淹得快死了。青蛙怒斥蠍子:「你為什麼要咬我?!」蠍子絕望地說:「我忍不住!」

蠍子咬人,固然是出於天性,但是,人一旦養成壞習慣,其行為也就和蠍子無異了。也許你不注意一些小的壞習慣給人帶來的危害,但是「小時偷針,大了偷金」啊,很多活得「失敗」的人,不都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嗎?

近日從網上讀到一個故事,雖則不雅,但很能說明「習慣」的力量。

父子倆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對牛來說,這是一種條件反射,很多東西都是靠條件反射活著的,而人則靠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懂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正所謂「習慣決定人的命運」。

心理學家研究過: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結果:3周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3個月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複3周就會變成習慣性動作,形成穩定的習慣。

你不想養成一些好習慣麼?你已經堅持了幾天?我想永遠這樣提醒你!

有這樣兩則寓言故事:

1、一位沒有繼承人的富豪,死後將自己的一大筆遺產贈送給遠房的一位親戚,這位親戚是一個常年靠乞討為生的乞丐。這名接受遺產的乞丐立即身價一變,成了百萬富翁。新聞記者便來採訪這名幸運的乞丐:「繼承了遺產之後,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乞丐回答說:「我要買一隻好一點的碗和一根結實的木棍,這樣我以後出去討飯時方便一些。」

2、從前有一個人非常貧窮,一個好心人有心幫他致富,就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個「窮」字了。

這個人滿懷希望地開始奮鬥。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以前還難。他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其餘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他的計畫如願以償,只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艱難,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羊。於是他想:不如把羊賣了,再買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些,雞蛋可以立即賺錢。

這個人賣羊買雞後,日子並沒有改變,於是又忍不住殺雞,殺到只剩最後一隻雞時,他的理想徹底崩潰,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春天來了,那個好心人興致勃勃地來送種子,竟然發現他所幫助的人正在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裡依然一貧如洗。

第一則寓言中的乞丐,養成了乞討的習慣,驟然有了錢,卻改變不了他固有的思維;第二則寓言中的窮人,養成了好吃懶做和得過且過的習慣,就算給了他致富的機會,他也抓不住。通過這兩則寓言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習慣對人有著巨大的影響,因為它是在不知不覺中,一貫地、經年累月地影響著人的行為,左右著人的成敗。

亞里斯多德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所以,在實現成功的過程中,你們除了要不斷地激發自己的成功欲望之外,還應該搭上良好習慣這一成功的快車,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說到這裡,有的同學也許會問:老師,我懂了,我現在就想養成一些好習慣,可是,什麼樣的習慣才是好習慣呢?我們高中生現在該養成哪些習慣呢?

我給大家提供和高中生有關的一些資料,可能有助於大家的思考。


【資料】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完成的課題———「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當今少年兒童有8大良好習慣,7大不良習慣。

8大良好習慣:①勇於表現自己;②生活比較有序;③待人有禮貌;④喜歡交往;⑤做事遵守規則;⑥愛護環境;⑦敢提問題、敢於發表見解;⑧喜歡新事物。

課題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研究員認為,兒童這8大良好習慣是在整個社會背景的影響下形成的。她還對「生活比較有序」這一習慣特意做了分析:( )這個習慣一方面說明了兒童做事有了一定的計畫性,同時,也說明了長輩給了孩子過多的安排。

7大不良習慣:①喜歡依賴別人;②任性,做事經常以自我為中心;③害怕承擔責任;④在交往中容易傷害別人;⑤不愛勞動;⑥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⑦學習不愛刻苦鑽研,常常被動學習。

張梅玲研究員認為這7大不良習慣中的每一條都會妨礙孩子今後的成功。她特彆強調了「喜歡依賴別人」這條不良習慣的危害性:孩子過分依賴別人,就不容易融入社會,會妨礙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另外,課題的副組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副所長孫宏艷總結了當今少年兒童習慣發展的三大特點:

①傳統性習慣好,時代性習慣不足。如孩子在「認真學習,獨立完成作業」、「上課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等傳統性習慣上做得比較好;而在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創新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查閱資料、獲取大量有用知識等現代性習慣上做得不夠。

②強調動作性習慣,忽視智慧性習慣。孫宏艷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人們對「善於反思」等智慧性習慣的認識還不夠,父母和教師在培養兒童的好習慣時,也比較重視動作性習慣,忽視智慧性習慣。

③重視私人性習慣,輕視公共性習慣。被調查者提到的好習慣大多與個人生活、學習、做事、成長、發展相關,這些習慣大多是私人領域裡的行為,而對一些公眾性習慣,如愛護環境、與他人合作、遵守規則、誠信、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心等公共性習慣提及較少。

同學們,今天就談到這兒,再祝健康 快樂 進步 夢圓!

你的老師

閱讀了本文的用戶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如何堅持養成一種習慣?]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養成十個好習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