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透明的胡蘿蔔讀後感

透明的胡蘿蔔讀後感(一)

看完了莫言的《透明的胡蘿蔔》。讓我感觸頗多,於是我寫個讀後感。

1.石匠。

石匠明顯是本文的配角,但是他的存在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他勤勞能幹,有手藝,有愛心,自然受到了菊子的愛慕,看似理所當然的,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和菊子鑽了黃痲地。後來受到了小鐵匠的挑釁,打了一架,石匠的身板沒有鐵匠好,但是他很有毅力,耍了詐,如果沒有黑孩插手,他也許會贏。

2.老鐵匠。

三年,他的徒弟小鐵匠出師了,意味著他也該走了。胳膊上的傷疤,意味著他也是用同樣的方法離開了他自己的師傅。也許當年他和小鐵匠一樣暴燥,但是時間改變了他,他在他的腦海中早已預演過,真正的發生永遠比預演心痛。畢竟失去任何都是很可怕的。而且還是一起生活了許久的小鐵匠,用他曾經甩掉他師父的辦法,甩掉了自己。他心中的悲涼終於成為了事實。

3.小鐵匠。

小鐵匠被稱為獨眼龍,其實好像只是白內障一樣的病,他強壯,像一般年輕人一樣暴躁,然後在愛慕的人被小石匠搶了以後,他憤怒,嫉妒,他對菊子恨之入骨,於是評價對方為「褲襠里掛燈炮」,他一再挑釁小石匠,向他潑髒水,向他約戰然後用身體優勢占了點便宜,然後被撒了一臉土,暴怒的他向四周甩石塊兒,誤將菊子擊傷,他將菊子的大眼睛弄瞎了一個,菊子成為了真正的獨眼龍。老鐵匠不在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的手藝可以快速完成一切工作,乾砸了以後,他將他的憤怒遷至黑孩身上,將燒紅的鐵纖丟地上讓黑孩去拿。心情不好的時候,讓黑孩去偷東西,自己享受。

4.菊子。

美麗善良的人自然受到喜歡,她看到黑孩的時候,頓時善心大發,起了照顧黑孩的心。他很盡心的拉住黑孩,讓他在自己身邊做工,當黑孩受傷的時候,他制止了黑孩用土止血,仔細的沖洗,然後他拿出自己的手絹,仔細的包紮。後來他看上了勤勞能幹的小石匠,於是兩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最後因為小鐵匠的嫉妒,受了傷。

5.黑孩。

作為主人公,黑孩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他從小受到了母親的打罵虐待,「他四五歲時說起話來就象竹筒里晃豌豆,咯崩咯崩脆。」後來母親的虐待越來越凶,他的心靈受到了摧殘,從他回家拿錘子的片段不難看出他對於照顧他弟弟很在行,他在寒冷的天氣只穿了單薄的衣服,渾身的傷疤,可見虐待之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不由得陷入幻想,只有自己的世界才是最安全的吧。他幻想過鴨子說話,幻想過風景的變換,站立著奔跑的火車。放在現在,這是自閉症的體現,他本來就是一個倔強,自強的孩子,而外界的刺激促使他更加倔強,求生的欲望更加強烈,他認定的事情就是真理,讓他拉風箱,他去了,但是明顯這種工作對於他自己是很勉強的,但是菊子拉他走,他不但不走,還咬了她一口,當小鐵匠在旁人處受氣候,拿他撒氣,故意將燒紅的鐵釺摔到地下,讓黑孩去拿。黑孩拿了,而且示威般的將熾熱的鐵釺拿到了小鐵匠的面前,使得小鐵匠居然害怕起來。黑孩不笨,任何事情在他眼中都是可知的,都是那麼清晰,他該如何應對,他很明白。

6.愛屋及烏和恨烏及屋

黑孩在爐火前看著火焰,一個眼睛看到的是藍色,一個眼睛看到的是黃色。當他想將這兩個火苗分開的時候,他失敗了。

而他看見了這兩種火焰,代表了菊子在他心中的兩種形象:母親和戀人。

黑孩遇到了菊子,菊子是第一個對他最好的人,他在菊子的身上得到了母愛,但是她又對菊子產生了愛慕之情,這種對母愛的感激和愛慕之情合二為一,在小鐵匠和小石匠中間,成為了他們的一個隱性的情敵。菊子洗的紅蘿蔔,在爐火的照耀下,居然成為了漂亮的金色,他在小鐵匠手中拚命的去搶,又在水裡不要命的去找,只是為了找到「母親和愛人」洗的紅蘿蔔。他愛慕菊子,自然也愛慕菊子的任何,包括他洗過的紅蘿蔔。而別人或者自己洗的蘿蔔,就變成了「蒙著一層暗紅色的破布」。果然是「愛屋及烏」。

他在看到小石匠和菊子之間如此親昵的時候,他想到了再鐵砧上的金色的胡蘿蔔,這不就像菊子被小石匠抱在懷裡一樣嗎?這種場景真是令人失望。他只想獨占菊子的關懷,於是他就產生了恨意,於是在小鐵匠和小石匠的打鬥中,莫名其妙的幫助了小鐵匠。現在看來,一點都不莫名其妙。男人在同時面對情敵和欺負自己的人的時候,往往選擇正面對抗情敵,這是人之常情,別人和自己的戀人發生親密的舉動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他從恨菊子到恨到曾經幫助過自己的石匠,這就是恨烏及屋。

7.在希望中絕望。

在失敗和痛苦中,小鐵匠喝醉了。苦悶的另一個原因是他雖然打敗了他的師父,但是即使是再冷血的人類,也是有感情的,何況是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師父。他喝醉了,在摔死人的大壩上耍雜技,許多人都不能把他拉回來。他在自虐。

當人在受到傷害後,有些人會選擇自虐,我認為這僅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減壓方式。只不過很獨特:想快速忘掉心靈的傷害,便用新的肉體的傷害來施加於自己,意圖加以代替,當然,肉體的傷害永遠不及心靈的傷害,這是徒勞但是而有意義的。因為畢竟這暫時忘記了或者是減輕了心中的傷痛。當一切都安靜下來以後,痛苦會增加,而且是雙重痛苦的迴蕩。人類理應引以為傲的方法成為了煎熬。

他累了。想吃蘿蔔了。

黑孩求之不得,偷了很多次的他輕車熟路的拔了一大片地的蘿蔔,他正想尋找那種金黃色透明的蘿蔔。他找了很久。不幸的是,他被抓住了,他受到的的懲罰是被扒光,然後在寒風中光著身子,走回他應該在的地方。

也許,他永遠無法找到金色透明的蘿蔔了。

沒人明白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這是不管古今中外的一個人類的悲哀:俞伯牙不是為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而摔了琴發誓再也不演奏了嗎?

何況黑孩沒有自己的知音。

透明的胡蘿蔔讀後感(二)

在淡淡的憂傷中,讀完了莫言的小說《透明的胡蘿蔔》。

小說題目為《透明的胡蘿蔔》,但是只在後半部分的不多的筆墨有對胡蘿蔔的描寫。那是一個晚上,小鐵匠讓黑孩去地里偷來幾個地瓜和蘿蔔,在打鐵的爐子上烤著吃,那晚有菊子姑娘、小石匠、小鐵匠、黑孩,他們都吃了烤地瓜和蘿蔔,還有那個沒吃卻唱著淒涼滄桑老調子的老鐵匠。那麼為什麼擬這樣一個題目呢?小說的主人公黑孩在結尾處拔了一個又一個的胡蘿蔔,對著陽光仔細瞧,希望能看到那天夜裡看到的透明的蘿蔔,但始終沒有,而且還因此被剝光了衣服。這樣的結尾,又有什麼用意呢?

小說里的故事,在一個潮濕的秋天開始了。

主人公黑孩這樣出場:牆角上站著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子。孩子赤著腳,光著脊樑,穿一條又肥又長的白底帶綠條條的大褲頭子,褲頭上染著一塊塊的污漬,有的象青草的汁液,有的象乾結的鼻血。褲頭的下沿齊著膝蓋。孩子的小腿上布滿了閃亮的小疤點。 這樣的外貌描寫,在一開始就勾勒出了一個沒人疼愛的可憐的無助的孩子形象。

黑孩沒有溫暖的家庭,有的是後娘的狠勁使喚和打罵。在小說中,黑孩經常被認為是啞巴,因為他幾乎不說一句話,但他的確不是啞巴。那麼,他為什麼不說話呢?是什麼使他保持沉默呢?他的無言是不是表明他是一個內心空白的傻孩子呢?

不,完全不是的。外在越是無言,內心越是豐富。

可憐的黑孩,活在後娘的打罵中,活在旁人的冷嘲熱諷中,活在周圍人的任意指使擺布中。面對這樣的處境,他沒有怨言、更沒有反抗,就這樣默默地順從著。然而,她的內心呢?是風平浪靜,還是暗流涌動呢?

小說在行文中,會時不時的從黑孩的視角來寫,這讓讀者感覺到黑孩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黑孩逆來順受的傷痕累累的身軀里藏著一顆猛烈跳動的心,我能感覺到:總有一天,他會爆發的!因為魯迅說得好:「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我相信,黑孩總會長大,總會覺醒的!

小中還有一個讓人感動得善良姑娘——菊子。

她善良勇敢。她會給飢餓的黑孩大蔥窩窩頭,她會時常看望黑孩,她會給受傷的黑孩包紮,她會為可憐的黑孩流下同情的辛酸淚。她的善良勇敢就像一陣陣溫暖的春風,時不時地吹散淡淡的憂傷、迷濛的霧靄。然而,結尾處偏偏徒增一層傷感——菊子的眼睛被小鐵匠打瞎了一隻。美麗中帶著悠遠的哀傷。

小說的文筆極其細膩。文中對農村風光人情的描寫具體生動。那幽幽切切、緩緩流淌著的河水,那齊整整、茂盛的黃痲地,那靜靜地長在土地里的地瓜和蘿蔔,這些都被作者描摹的幽靜、潮濕、淒冷,又有一絲絲的優美和溫情。

在這裡,更多的是自然、是原始。

自然風光,如一幅又一幅的油畫,那樣的懷舊而樸實;人物風情,就像那流淌的河水,真切豐盈。一股原始的內在的力量縈繞著不同人物的內心。作者的眼睛,好像能夠透過身軀直接看穿人物的靈魂。

有句話說:你可以欺騙別人,卻欺騙不了自己的靈魂。

在物慾橫流、急功近利的形勢下,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人們會漸漸的失去自我,為外物所累,最後丟掉了自己的靈魂,變得空虛而憂傷。其實,我們最應該:真實地活著。直面自己的內心,向善向美。

透明的胡蘿蔔讀後感(三)

蘿蔔能夠透明,還是紅色的。這已經是個意象,()一個富於詩意的意象。它使人想起童話。然而,按照通常的說法這應該算是一篇反映農村生活的所謂農村題材小說。但凡是讀過這篇小說的人,恐怕都要猶疑,它究竟能不能算是反映現實農村生活的農村題材小說?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子。這孩子剛出現的時候普普通通,赤著腳,光著脊樑,穿一條又肥又長的白底帶綠條條的大褲頭褲子,細長的脖子支撐著大腦袋。但是越到後來,這孩子越象個小精靈,還透著幾分神秘。他從來不說話。他從不怕冷,當十分強壯的老鐵匠都穿上棉襖時,他仍然光背赤足,且沒有半點瑟縮。他用手去抓熱鐵,讓熱鐵象知了一樣在手裡滋啦滋啦地響,把手燙得冒出黃煙,可他還不慌不忙,仿佛那皮肉的的痛中有一種快感。他在一個夜晚看見了透明的紅蘿蔔,那蘿蔔晶瑩透明,尾巴上的根根鬚鬚象金色的羊毛,蘿蔔里還流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於是孩子便著迷地去尋求它,以至於到蘿蔔地去,把每一個蘿蔔都拔下來舉到陽光下端詳,最後把一片地蘿蔔全部拔光……

這的確很象童話。然而,這些非現實的童話因素在《透明的紅蘿蔔》中只是其藝術形象構成的一種成分。與這種童話式的非現實因素相交織,小說中又有很多十分現實的農村生活描寫。凡是對我國農村生活,特別是對「文化大革命」期間的農村生活比較熟悉的人,都會承認這些描寫既豐富多彩,又生動準確。例如小說作者對公社副主任劉太陽的刻畫,用墨並不多,只寥寥幾筆,然而活龍活現,一個本質還不算太劣,卻已經習慣於欺凌百姓的小官僚躍然紙上。

小說中的其他幾個人物,還有小說所展現的一幅幅農村生活圖景,也都寫得十分生氣,發散著一股溫馨的泥土氣息。讀這些地方的時候,我們幾乎會忘記小說中的那些童話式的非現實的因素,以為自己在品味一篇風格上非常「寫實」的小說。如此,《透明的紅蘿蔔》多少給人一種迷離恍惚之感。

它所描寫的一切,似乎是現實的,又是非現實的,是經驗的,又是非經驗的,是透明的,又是不透明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