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對孩子說人話讀後感

對孩子說人話讀後感(一)

我在第21期《讀者》雜誌上讀了這篇文章《對孩子說人話》:講的是一位家長為讓孩子見見世面,在暑假裡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國外一位朋友家,請朋友照顧一個月。當兒子來到國外,這位朋友告訴孩子: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但我告訴你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的,你爸爸也不欠我的,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起床後自己做早餐,自己洗衣服,還有這邊有張地圖,你想出去,自己看清地圖自己去,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希望你來不要給我增添痲煩。當時孩子心中觸動很大,因為在家裡他的一切一直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是啊,這位朋友說的錯,他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是個13歲的孩子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情了。因此一個月,他回國後,他的家人發現,這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了,他回管理自己的一切。他的父母對國外的朋友佩服的五體投地,問他: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的孩子一個月時間長大了。朋友告訴他,我沒做什麼,我只是「對孩子說了人話」

「對孩子說人話」多麼樸實的一句話啊!一句話改變一個孩子,一個月讓一個孩子學會了自己管理自己,這就使我想到我們現在的孩子,個個是家中的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唯恐對不起自己的孩子,虧待了孩子。寧願自己自己苦一點,累一點,總是無節制地滿足孩子。但孩子還是不爭氣,不體貼,不刻苦……這就叫栽什麼樹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如果我們做父母的都能像這位國外的朋友一樣,把孩子當成人一樣與他們對話,孩子就會懂許多道理。對孩子要說人話!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人,這是必須的,因為他們不是小貓小狗,光需要寵愛是不夠的。他們是人!

對孩子說人話,意思就是對孩子說大人的話,讓孩子在父母或長輩對自己說的話中有所發現,有所領悟,有所收穫。

作者「吳霜」在遇到一個8歲的小男孩時,對他說了影響他一生的話,讓他明白了做該做的事,不能收取不當回報。文中的小男孩要進行架子鼓考級,母親答應:考取七級給他買一隻蘋果手機。但考七級完全是學習的責任,要什麼獎勵呢?父母掙錢容易麼?他跟媽媽要這要那,你給媽媽什麼了?我們也不能過於依靠父母,要學會體諒。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勤儉節約,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而不是向父母亂提要求!

所以我讀了這篇文章,內心澎湃如大海,對照反觀自己以前的行為,汗顏哪!它使我明白了做人處事的道理。我想,天下父母都該對孩子以恰如其分的尊重和責任,不溺愛不護短!讓他們經歷風雨,笑對人生!

對孩子說人話讀後感(二)

讀了王老師推薦的2篇文章後,感受頗深。

《對孩子說人話》文章中為何一個13歲的男孩在懷冰家住了一個月後就發生了「巨變」。原因恐怕是男孩的父母還把他當小孩子一樣呵護,可是懷冰卻把他真正當作一個13歲的人、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再看到那個8歲孩子跟媽媽要手機的事,更令人汗顏,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何嘗不也是一昧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呢。

記得兒子剛幾個月時,一次和同事聊天,同事說:「現在的孩子在家裡就是一個『寵物』。」當時,我只是笑了笑,還沒有太深的認識,慢慢地發現果然如此啊,兒子在家裡,爺爺疼,奶奶愛,爸爸媽媽呵護著,在家裡簡直就是一個寶貝。兒子就是我們全家的生活中心,我們生怕他渴了一點點,餓了一點點,被冷落了一點點。孩子的確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可是現在想來這種愛卻是自私的,是不健康的,因為他很多成長的權利卻被無形的剝奪了。在孩子一歲多時,當他想嘗試自己吃飯時,家裡人怕他灑的到處都是而制止了。再大一些時,當他想和我一起洗衣服時,家裡人怕他弄濕了衣服受了涼也予以制止。兒子都上幼稚園了,在學校自己吃飯,可是在家裡卻要人餵著吃,爸爸媽媽不餵不要緊,他知道找誰喂。有時他不想自己穿鞋子,爸爸媽媽不給穿不要緊,他知道找誰穿,爺爺奶奶還認為能解孫子的燃眉之急是一種幸福,而我們當爸爸媽媽的也不以為然。孩子喜歡什麼玩具,我就給他買什麼。兒子上國小了,不會整理書包,不知道收拾東西,我卻沒有很好地教他,而且經常為了趕時間,就直接代勞了。兒子5歲時,我們和他分床,但是直到現在還時不時地因他的哀求破了例又讓他回到大床……

轉眼間,兒子已8歲。他如今面臨著獨立性差、自理能力差、條理性差的問題。而這些,是誰的過錯?教育專家說過:孩子錯大人過。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大人的問題,而作為陪伴孩子時間較多的媽媽,我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總想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讓他快樂自由地成長,但卻忽視了孩子某些方面能力的鍛鍊和培養,甚至可以說作為一個社會人,一些基本能力的培養。而這些能力還會影響著他對周圍人是持關愛還是冷漠的態度,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給了孩子很多,可是他會關心我們嗎,他會理解我們的辛苦與付出嗎?

一個同事的孩子已高中畢業,她說過:如果時間能重來,或者再能有一個孩子,她會換一種方式來培養。可是,這些「如果」是不可能實現的,畢竟,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同齡人,只有一次當父母的機會,當我們終於摸索出一些經驗和教訓時,孩子往往已經大了,因此,在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錯過了一些東西也就永遠錯過了。

還記得孩子一年級入學時的第一次家長會,當時王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世間的愛都是為了聚合,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的愛。」是啊,孩子並不是我們永遠的寶貝,他終有一天要長大,他終有一天要走向社會,而社會需要的不是溫室的花朵,而是一棵堅強的大樹,這棵樹能夠自己主動地汲取空氣、陽光與土壤中的養分;這棵樹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不怕風雨、不畏懼嚴寒與酷暑;這棵樹是棟樑之才,能夠自己獨自撐起一片天空……

錯過了的已經錯過,而我們需要做的是以後不再犯錯。世上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的還有很多!

對孩子說人話讀後感(三)

以前,我動不動就跟父母要這要那,要吃的,要穿的,要用的,要玩的……可當我讀了?對孩子說人話?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對孩子說人話》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發生在一位8歲的男孩身上的事。男孩興高采烈地對作者說,只要他架子鼓過7級後,他媽媽就給他買一個蘋果牌的手機。男孩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當作者對他說了一番「人話」後,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誤。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動不動就跟父母要錢是不對的,父母賺錢很不容易。再說了一個學生,每天的責任之一就是學習,不能因為學得好了,就要獎勵。

看這篇故事時,我想到了自己,自己以前不就和故事中的那個8歲男孩一樣嗎?有一次,我數學考了100分,於是對爸爸說:「爸爸,我考了100分,應該給我買一輛腳踏車獎勵我。」現在想起來,自己是多麼不對啊!學習是自己的事,考100分是應該的呀。現在,當我再跟父母要獎勵時,我會問自己:你有資格跟父母提條件嗎?你幫父母洗碗了嗎?你幫父母洗衣服了嗎?你幫父母拖過地了嗎?父母下班回家後,你問過他們累不累嗎?顯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我就會告訴自己,你沒有資格向父母提要求。()

我們一定要記住: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我們的父母無償提供的,父母並沒有向我們索取回報,我們又怎能向他們索要獎勵!最起碼每位同學得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好,我想這也是父母最想要的回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