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天行者的讀後感

天行者的讀後感(一)

《天行者》,為什麼是天行者?什麼人是天行者?什麼人配得上稱為天行者?

這幾天讀完了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天行者》,我被書裡的一群人牽絆住了,夢裡都是他們的身影。書中說,和他們在一起呆一段時間就會中毒,我信!

這本書描寫了界嶺國小的幾位民辦老師艱難曲折的轉正過程。為了孩子們,他們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到頭來,他們依然貧窮,依然痛苦,依然在替天行道。他們背負著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安撫著全國所有鄉村兒童痛苦的靈魂,讓他們識了字,認識了國旗,學會了做人,懂得了愛。

寫到這兒,我想起我們上國小時候的一位張老師,他也是一位民辦教師,由於收入菲薄,看到村里很多人都蓋起了新房,要強的他也不甘人後。於是他白天上課,晚上熬夜做木工活,苦苦打熬了三年,一座漂亮的平房終於拔地而起。大家趕去祝賀,他也覺得自己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然而僅僅住了半年,張老師就去世了,村里人都知道他是累死的。蓋棺之前,他愛人趴在棺材上不讓蓋,哭完之後她將張老師的手錶調在了6:00上,她說:「你每天早上上課,都是6:00起床,到時候別遲到了。」一村人全哭了。

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走出了小村莊,走向了全國各地;正是有了他們,我們國家的經濟才日新月異,而犯罪率並沒有與日俱增;正是有了他們,我們國家才由愚昧走向文明,弱小走向強大,貧窮走向富有……

感謝這些天行者,向他們致敬!

天行者的讀後感(二)

讀完了劉醒龍的《天行者》,可是沉重的心情卻一直無法輕鬆下來。

《天行者》以三個在一個名叫界嶺的偏僻山村的民辦教師為主線,講述了民辦教師在偏遠、落後、貧困地區,為了廣大貧困農民的孩子能夠早日走出貧困,早日擺脫無知,早日融入現代社會而默默無私地奉獻著。

界嶺是一個偏遠、落後、貧困的地方。離最近的小鎮也有30里的山路,一到大雪天,幾乎和外界隔絕。村民幾乎都是文盲。讓孩子們上學受教育,得用各種手段去動員。讓村里出一個大學生是這些人多少代的願望,也是這些民辦教師的終生奮鬥目標。貧窮得最好吃的就是油鹽飯,即用一點油將剩飯炒一下,然後加點鹽水;貧窮得許多孩子交不起學費。

民辦教師就是那些農村中受到教育程度較高些的、願意為當地農村中的孩子擺脫文盲、愚昧狀態而甘於奉獻的、而被選拔到當地學校中任課的那批人員。小說中的幾個民辦教師,完全不同於公辦教師,他們與公辦教師的待遇和工作條件有著天壤之別。

公辦教師拿著國家工資,退休後可以無憂無慮地領取退休金,安度晚年生活;而他們不在國家正式編制之內,他們的收入甚至不及在城鎮家庭保姆的收入。小說中的幾位民辦教師的工資是70元,其中35元由地方教育系統支付,另外35元由村里支付。而在當地縣城當保姆第一個月的工資是120元。

公辦教師從來不用擔心開支的問題;而他們由於工作在偏遠、落後、貧困地區,所以該由村里支付的那一半兒工資,經常因為村里沒錢、或是教育不被村長重視而被長期拖欠。

公辦教師在課外可以用開辦各種補習班、特長班的名義,再掙些額外收入;而他們由於上學的孩子因貧困而交不起學費,買不起書本,學校沒錢維修教室等等,為了使教學能夠進行下去,他們經常要將自己的錢墊進去。在業餘時間還不得不進行些開荒種地等額外工作,以創些收入,維持學校的各種開支和補貼貧困孩子的學習生活之用。

天行者的讀後感(三)

看完《天行者》,我還是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幾乎是連著看完的,正如書上所說,很容易中了「界嶺」的毒。在界嶺村先當民辦教師、後來成為鄉教育負責人的萬站長,對外甥張英才意味深長地說:「想說界嶺國小是一座會顯靈的大廟,又不太合適,可它總是讓人放心不下,隔一陣就想著要去朝拜一番。你要小心,那地方,那幾個人,是會讓你中毒和上癮的!……就像我,這輩子都會被纏得死死的,日日夜夜都脫不了身。」是什麼東西能讓人「中毒和上癮」呢?正是這個卑微群體那種幾乎是出自本能的奉獻精神和敬業品格。

書中最令我引起共鳴的是余校長的一段話:「當民辦教師的,什麼本錢都沒有,就是不缺良心和感情,這麼多孩子,不讀書怎麼行呢?拖個十年八載,未必經濟情況還不會好起來麼?到那時候再享福吧!」「不缺良心和感情」,短短的七個字,道出了《天行者》的真諦!大家都知道,教師是個良心活,只有真心付出,對孩子嚴格要求,關愛孩子,蹲下身子來看孩子,才能有所回報。每每想起今年春天我因身體不適兩周後重返校園的情景,那是何等的溫馨畫面,那麼多剛上國小一年級的小孩子看到我進校園,便飛奔著撲到我的面前,緊緊地抱住我不放手,女生男生二十多人團團把我圍住,抱得我喘不過氣來,嘰嘰喳喳地問個不停,孩子們生怕他們一鬆手,我又會離開,那是多麼美好的回憶,那是多麼甜蜜的回憶。我想可能平時我也對孩子們付出真情,孩子們才會小小年齡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在平時學習,每當孩子們有一點進步,我總會送上一點好吃的糖果或者實用的學習用品作為獎勵,每次上課我都是精心備課,讓孩子們喜歡我的語文課,也喜歡我這個語文老師。()

說到底,我就是想讓孩子喜歡學習,喜歡讀書。作為一名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能丟良心和感情,沒有了良心和感情,對學生不管不問,就會誤人子弟,成為敗類,被人唾罵。我想余校長、鄧有米、孫四海他們,之所以能夠表現出如此突出的一種自我犧牲精神來,從根本原因上來說,也就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良心和感情」。如果沒有這種「良心和感情」,我想他們早就會對界嶺的教育撒手不管,一心一意為自己的前程謀划去了!何必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掙扎幾十年,一無所圖。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一行,我們就要有甘於奉獻的精神,為了祖國的下一代,我們也要像他們幾位那樣不能缺良心和感情,要無怨無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