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短篇名著讀後感

短篇名著讀後感(一)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歐也妮·葛朗台》,「書中的葛朗台非常吝嗇」媽媽這麼告訴我。於是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他到底有多麼吝嗇?

《歐也妮葛朗台》是由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寫成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葛朗台精於算計,趁著當時劇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亂中發財,成為蘇繆城的首富。他是個十足的守財奴,雖然他有四五百萬的家產,但生活卻還不如普通人,常常把租戶交來抵租的水果蔬菜拿到市場賣,把剩菜爛果子留在家裡自己吃。不到規定的時間不準生火,不管天多冷都不能。晚上一家人都到一個房間做事,那樣可以節約蠟燭。他把什麼都當做自己賺錢的工具。他最後將要死的那幾天,總是叫女兒拿出一把黃金來灑在桌子上,還說:「我看見他們心裡就熱乎了。」臉上露出極為幸福的表情。雖然我感到他很可惡,竟然這麼冷酷無情,但他將要逝世的時候,我還是為他的死感到可惜:一生就這麼過去了,每天腦子裡只有錢,只有算計,這樣他會快樂嗎?對於他也許是的。但是想想,你有那麼多金子,你渴望自己擁有這麼多金子,但當你死去的時候,那錢是帶不走的。你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錢,最後還是留給了你的後人(當然歐也妮很孝順)。與其這麼攢錢,倒不如好好的生活。這樣,是虧了自己。他的人生除了錢就沒有別的了嗎?他腦中就轉不過這個彎來嗎?

歐也妮是葛朗台的女兒,美麗溫嫻、天真單純、善良多情。到二十二歲都沒有出去見過別的世面,成天在家縫縫補補。後來暗地與堂弟夏爾·葛朗台相愛,但夏爾又拋棄了她。因為傷心,歐也妮嫁給了他不喜歡的德·彭封庭長。歐也妮可謂一個孝子,父親曾經只讓她吃清水麵包,與她母親的死也有著莫大的關係,更是父親提供很大的條件使夏爾變心,她卻依然待父親那麼好。父親死後,她雖在生活上繼承了父親的吝嗇,但她把錢用在公益事業上。心地善良的她還替背叛他的夏爾還上了他夏爾父親兩百多萬法郎的巨債,當夏爾知道歐也妮有一千七百萬家產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吃驚與懊悔!歐也妮是偉大的!她的那顆高尚的心,只為最溫良的感情而跳動!

這部小說,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著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才會快樂!

短篇名著讀後感(二)

這本書寫了主人公格列佛遊歷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姻國的經歷。作者以神奇的想像、誇張的手段、寓言的筆法,不留情面地對十八世紀前半期的英國社會進行全面的批判,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髒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野胡。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遊歷慧姻國,認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姻。在慧姻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姻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於與暗喻人類的野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姻國,慧姻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裡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小偷小摸、亂扔亂丟、破壞公物,這是我們生活中常有的現象;拐賣兒童謀取暴利、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這個電視中也經常放。難怪我們的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姻國一樣,人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讓這個社會像慧姻國一樣一切都是那麼真實,那麼透明。這樣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短篇名著讀後感(三)

契柯夫是一位風格獨特的短篇小說家。在他所寫的短篇小說中,更注重的是對人物行為的描寫,這便體現了他「敏銳的觀察能力」。

如在《變色龍》中,契柯夫對主人公警官奧丘梅洛夫的言行進行了極其細緻的刻畫。當警官最後得知咬傷人的狗是將軍哥哥(所養)的之後,「整個臉上洋溢著動情的笑容」,甚至威脅被狗咬傷的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憑著契柯夫細緻入微的刻畫,讀者們一眼便知警官阿諛奉承的模樣,見風使舵的性格,作者諷刺了當時趨炎附勢的人們,又如《胖子和瘦子》中,兩個自幼相好的朋友相遇於火車站,擁抱,接吻,熱淚盈眶,然而,當「做了兩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是「有兩枝星章」的三品文官時,他竟臉色發白,聳肩彎腰,縮成一團。

在被選入國小教材的短篇小說《萬卡》中,作者刻畫了一個九歲童工的稚真心靈。他學徒生活的苦楚,他對祖父和故鄉的眷戀。這一切巧妙地互相穿插、滲透,使讀者情不自禁地同情小萬卡。

翻看契柯夫的一生,在1888年時,他曾經被帝俄科院授予「普希金獎金」,儘管他的聲譽與日俱增,但他並未陶醉於其中,只是越來越意識到作家的責任的重大。於是,他寫下了《第六病室》,否定「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控訴在沙皇統治下的,如監獄一般的俄國,在這裡善於思索者被認做為「瘋子」。我個人認為,魯迅先生所寫的《狂人日記》與其極為相似。《狂人日記》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吃人的黑暗社會,其中的畫面震撼人心。

契柯夫的小說緊湊、言簡意賅,給讀者留以獨立思考的餘地。

契柯夫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張張生動的臉,更多的,是對社會的一種剖析,是一種靈魂深處的思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