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張愛玲天才夢讀後感

張愛玲天才夢讀後感(一)

自從品讀的張愛玲的《天才夢》我才知道自己真的也有屬於自己的天才夢。是的,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

在很小的時候,不管是任何人都懷揣著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多姿多彩的,或許在那個時候我們還不能把夢想定義為信念,因為我們還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孩童時期只是出自一時的衝動,將夢想給色彩化了,但如今已經過渡到青年時期,我們或許能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夢想,而不只是將其單單看作一個信念,而是要將其作為一種動力而去以行動努力。

對於張愛玲的天才夢,我的確感到她是一個天才,才三歲就能背誦唐詩吟唱著「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七歲就能寫家庭悲劇的小說。八歲就能將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聊齋志異》讀完。在她的童年裡有母親的親身牽引生活。後來張愛玲果真成為了二十世紀的一個天才女作家,而且她又是唯美的。在她的晚年的生活里是紅雕木與綠紫藤陪伴度過的。她又是孤獨的,但是我知道每一位天才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只有隱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而不容易向人傾訴,所以在很多時候總看到天才在繁華喧囂的人群中孤獨的背影。天才總有一種宿命,而且這又是註定了的。所以天才又是寂寞的。

同張愛玲一樣,小時候的我也害怕很多東西,比如害怕獨處黑暗中;害怕自己出去;害怕沒有父母陪在身邊;害怕蜘蛛;害怕蟑螂;害怕一切未知的事物。小時候的我在做著自己天才夢的同時也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但是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只是要做為一個天才我們必須要有適應這個社會的能力,作為一個天才需要必備很多社會能力。但是我總感覺在現實的社會我就像一個「廢物」,在職業物質的面前我已經[疲憊,已經提不起興趣,所以我等於一個「廢人」,我有著與天才一般的唯美性格,喜歡清淨的環境,喜歡獨處的空間。所以我少了一份大眾化的精神。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在大眾面前顯得有些呆板,甚至還有些茫然,但在心靈卻是清醒的,從不迷失過,因為有一個天才夢一直在牽引著我的前進方向。

在現代這樣的社會,我寧願成為一個天才,儘管天才不是那麼容易當,但我會為之努力,我們人人都拒絕天才一詞,拒絕成為一名天才,也害怕做這樣的夢想,但我想自己會是一名天才,因為我始終在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儘管我的生命里有很多的起起伏伏,但做為一名天才這是必要要走過的路,所以在我每次在心裡默默地哭過之後都會再重新站起來。看過這個世界的一切我已經知道的事物,之前我也為自己是否要選擇音樂或美術或文學而迷茫過,但如今我的目標已經明確。生活總是在尋尋覓覓,所以我的天才夢也在執著著。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而我卻更願意成為虱子,去點綴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屬於自己的生活,屬於自己的理想。

張愛玲天才夢讀後感(二)

「張愛玲」這個名字早在國中之時我就聽過。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第一次真真正正地讀到張愛玲的作品,即《天才夢》這一篇散文,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天才夢》是張愛玲的一篇自傳散文。作者通過對比,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優秀但又乖僻的天才少女的形象,最後得出了一個關於生命的感悟,即「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 「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這句話很有名,早在讀這篇文章之前就經常看到,然而到了今天,我才真正地理解了這句話。「華麗的袍」象徵著人生的歡愉,而「蚤子」則象徵著人生的痛苦。其實生命也正是由這兩者構成的。生命不會僅僅只有歡樂愉悅,它往往伴隨著各種艱辛和痛苦,而這些通通都是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事物。我們在面對這些艱辛和痛苦時,不應該一昧地妥協、退讓,而應該迎難而上。正如老師所說的,人生是為了解決一個個的困難,我們不能反過來被困難解決。 既然我們的人生離不開苦難,不如就勇敢地去迎接生命中的欣悅和苦難吧!

張愛玲天才夢讀後感(三)

我對於張愛玲的了解其實並不多,對她的作品所知甚少,只是耳邊經常能聽到她的名字而已,知道她是一個很知名的作家。最近看了紅友的一篇解讀張愛玲的文章,不免想更多地了解一下張愛玲,且賦閒在家,於是去書店買了一本關於她的書,想從書中的介紹和她的作品中去品味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第一篇看到的便是她的《天才夢》。

看了《天才夢》,從中了解到了張愛玲那時是怎樣的一個人生階段,她純粹是一位片面發展的天才,既是神童亦是個生活上的低能者。三歲能背誦唐詩,七歲寫了第一部小說,九歲的時候選擇了做一個鋼琴家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驚異於她的與眾不同、她的少年英才。而對於同時期的我卻近似空白,只記得自己第一部「作品」,老師給留的家庭作業——寫一篇日記,被當成記流水帳的「範文」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讀了一遍:「早上吃過飯,我來到了學校上課,()放完學就回家了」,結果引來了班裡同學的哄堂大笑,更別寫說什麼小說了,想想真是汗顏。

通過品讀《天才夢》,我心中對她充滿了敬意,她對文字與生俱來的駕馭能力和對音樂的美好感覺,用看似普通的言語表達了自己於當時社會之中是怎樣的一個角色,承載著怎樣一份年輕的心靈,展示了她的喜樂與哀苦。雖然我對張愛玲的了解剛開始,但是我能感覺到這篇文章正是張愛玲的真實寫照,也終究意味了她的不平凡。想想自己的作文時何嘗出現過像張愛玲筆下那樣的警句,卻是每每為了應付差事地交上自己的作文,虛榮地把自己杜撰出來的句子面前冠以「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到不如用心寫出真正的句子來。

張愛玲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想自己還得花更多的時間去拜讀她的作品,從她的文字中找到答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