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行道樹讀後感

行道樹讀後感(一)

在國中的語文課本里,我找到了許多令人回味,品嘗,甚至流淚的美文。在學過的那麼多課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張曉風的《行道樹》。

行道樹,指種植在道路兩旁的樹。行道樹的命運無疑是值得人同情的,本該在山林中玩弄著風和雲,但是它們卻必須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向飛馳而過的汽車行禮。但是它們沒有絲毫的怨恨,是它們自己選擇了這樣神聖的使命,「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這句文中的話蘊含的哲理,也值得我們人類去學習和摸索。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文中的這句話:「也許所有人都已習慣於污濁了,但我們仍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掩卷沉思,當我們都沉浸在污濁當中時,又有誰來製造清新呢?喜愛歷史的我不禁想起了歷史上的棵棵行道樹,當朝廷上下都沉浸在一種污濁當中,偏偏就有救世之臣來製造清新,屈原、岳飛、文天祥、楊繼盛、張居正、史可法、康有為、梁啓超……眾人皆醉我獨醒,或許他們也可以沉澱下去享受,但他們不求回報地奉獻出自己的那一片清新。一個時代,總要有人去迎接太陽!

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缺少了太多像行道樹那樣的人,沒有人願意在渾濁的的社會中乾淨下去。人們可以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出賣自己的靈魂,正義和誠信已不值錢。但是我相信,會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行道樹出現的,來帶領整個民族,整個世界前進。正如同文中所說:「我們這個城市總要有一些人來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立在飛塵中又如何,只要心中是正義的,即使旁人再污濁,也絲毫影響不了我們,而我們的使命,就是要把旁人也帶向光明,改變這個混亂的社會!

我願意做一棵行道樹。

行道樹讀後感(二)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行道樹》,是以「我們」為中心,寫了「我們」這些行道樹的憂愁與快樂。

顧名思義,「行道樹」就是馬路兩旁的高高聳立的綠樹。它們在喧鬧繁華的塵世之中,頭頂沒有涼涼的白雲;身旁沒有叢叢的花草;腳下,也沒有清清的小溪。有的只是城市中的煙塵。它們被人忽視,沒有人會去讚頌它們,欣賞它們。於是,它們懂得了「痛苦中的深沉」。再無怨恨,依舊吸進的二氧化碳,散發的是清新的空氣;依舊默默地立在兩旁,裝點著這繁華的都市;依舊帶著笑容,迎接明天的太陽。

這不是無私奉獻的精神麼?不在乎旁人是否注意自己,只是一味地微笑地挺著胸膛,靜靜地努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點綴著世界,儘管也有寂寥,但同時也有「寂寥里的歡笑」。我們中國的雷鋒!不就是個家喻戶曉的典型例子嗎?一個沉默的英雄,中華的驕傲!

我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我也沒有無私奉獻過,甚至很少考慮這個問題。別提奉獻了,有時我連小小的事也做不了,因為我並不想做。我現在還無法像雷鋒叔叔那樣捨己為人。但是難道我連一棵樹都不如嗎?行道樹,用它們所能擁有力量為人類奉獻著,我也有一份力量!我也可以奉獻我所能做的小小的事:為窮苦的人捐資;給可憐的人多一點慈善愛;對別人多一點寬容……,只要我,喔,不!是我們只要從小小的事做起,今後我們一定能做很多大大的事!就像,一排行道樹一樣。

行道樹讀後感(三)

《行道樹》節選自台灣著名女作家《張曉風自選集》,是一篇著名的哲理性散文。課文中的行道樹指種在城市馬路邊的樹。本文採用擬人手法借行道樹的自白,以第一人稱為敘述角度,描繪了以製造清新,獻出濃陰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樹形象。表達無私奉獻的人生理念。本文還通過行道樹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以及和人類破壞環境的無知行為對比,表現了「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的人生哲理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清新,凝鍊。精闢的議論更是點睛之筆。明是寫樹,暗是贊人,在城市裡的各個角落,各行各業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象行道樹默默無聞地為行人遮陰,為城市製造新鮮空氣,美化環境,無私奉獻一樣,在不同的崗位上,默默努力工作著。他們舍「小我」、犧牲個人幸福,為人們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奮鬥。他們勤勤懇懇,不知疲倦,卻往往不被人重視、不被人理解。他們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的幸福,他們同樣享受著深沉的幸福。

他們象行道樹一樣值得人們尊敬和讚美。()作者正是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了奉獻者的襟懷,讚美了奉獻者的崇高精神,表達了作者無私奉獻的人生理念。

張曉風寫了自然界中的一個物,實際上是讚美了社會生活當中的一種精神。她歌頌的是以苦為樂的勇敢者,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的形象。告訴人們奉獻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快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