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清兵衛與葫蘆讀後感

清兵衛與葫蘆讀後感(一)

今天讀了《清兵衛與葫蘆》一文後讓我很同情清兵衛,也為他的命運而感到惋惜。在當時封建社會大背景的影響下,他也很難不聽父親和教員的話。但是這都是外界的因素,主要還是清兵衛自己的原因。從最初的極度熱愛葫蘆到被父親呵斥了他一句,他就不敢作聲了,教員沒收了葫蘆、父親砸碎了葫蘆,徹底地破滅了他的葫蘆夢。在我們惋惜這一小高手在被扼殺的同時還應該去想想他自身的原因。

這本是他的夢想,但因為父親就不敢做聲了,知道教員來後他徹底放棄了他的夢想,而改為繪畫了。他的夢想是被封建主義給泯滅了,他是個悲劇的人。在那時的社會大背景下想反抗真的是很難,但是他不應該以放棄自己愛好來換取父親對他的態度。因為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做什麼有違封建主義的事都是會被扼殺的。尤其是他熱衷於繪畫之後就忘記了他曾經熱愛葫蘆這事。所以他應該嘗試著反抗,最少要有反抗的精神。

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的興趣,但是又有多少人因為家長和老師的反對就放棄了?我們應該去相信。只要是好的興趣,對我們有益的興趣,我們就應該去熱愛它!

讓我們不要做現實中的清兵衛,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才是我們對反對最有利的抗拒!

清兵衛與葫蘆讀後感(二)

「可是他的父親,對於他的喜歡繪畫,又在開始嘀咕了。「當最後一行字映入眼帘,心裡頓生一抹濃厚的悲哀。清兵衛放下了葫蘆,卻又要面臨下一個十字路口……

當最初的夢想被灰塵所掩蓋,當希望之火的光暈漸漸模糊遠去,當孤舟被激浪玩弄於股掌,我們迷惘了,卻也懂得了什麼。

我們都會有那麼一個夢想,或許是擁有一個具有欣賞價值的葫蘆,或許是背上畫板去寫生,亦或是收集滿滿一本子的郵票,當然,也可能是要成就一番宏圖偉業。我堅信最初的那一粒種子必須要深入泥土,否則會被雨水沖刷,烈日烤曬,也就長不成一株樹苗。然後樹苗要將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入土中,吸收雨露、陽光的滋養,將外界不利的條件對自身的損害降到最低,在自然界所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堅強勇敢地活下去。

那個叫清兵衛的孩子,著實令我欽佩和擔憂,欽佩的是他的執著以及面對改變時的適應能力,但更令我擔憂的他自立和定力,雖然父母的主意很重要,但也要依自身情況而定,別人越否定你,你得堅持、不放棄,讓大家瞧瞧你的成功,這是我所敬佩的。也許玩弄葫蘆是不務正業的,也許這孩子的價值決不止區區六百塊,但也不能每次都被干擾,「嘀咕」也可以是一種鼓勵,讓你堅定信心,擺正心態,當他成家立業,遠離父親之後,面對他的是「多姿多彩」的社會,每個人的觀點,想法都不同,難道要一直隨波逐流嗎?

也許我把這篇文章理解錯了,但我認為既然是「追求個性解放,提倡人道主義」,當然讀後感也得追求個性吧!

清兵衛與葫蘆讀後感(三)

這篇小說短短的開頭與中國社會現實聯繫後,發人深思。有時我在想這是不是東亞文化共同的弊病:人因興趣去渴求知識從而升華人生,有時可用這些知識更好工作。但社會越來越浮躁,知識與興趣都不是為了升華,而是為了謀生或滿足低級趣味。再多知識,也不過是更好的乾落後的事——比如將用手指算命進化成用電腦算命。

我的身邊就充斥有這樣觀念的大人。比如我曾和某老師說我想考動畫,想藝考,他立刻說:「那你文化課就可以放掉了。」我很生氣,我喜歡很多東西,對各種知識都感興趣,而知識不是那麼低賤的東西,便有些銳利的回應:「對自己要求那麼低幹嘛!」幸好與我最親近的大人和我很尊敬的大人這種觀念表現的不是很強烈,可能跟我文化課沒有差的要命這個現實有點關係。比如有個國小老師,她看我看得很準,我很敬重她。她對我有兩個觀點,全部命中:以你的性格,你可能會在作業問題上吃跌。你要好好讀書,我看你長大後會去做文化事業。我對這樣認真從個體本身出發提出建議的大人十分尊敬,因為他們無疑也是真正尊敬和愛護他們在指導的人的。

在中國人正跟著就業走時,有些國家的有些人尤其是精英——,他們喜歡讀一些中國人覺得沒用的專業,而且這與就業目的無關,他們純粹是想知道所以學。不能說外國人對待知識的態度全部都是好的,但確實我們值得借鑑反思。

其實我們這些中國學生唯讀到這兒便明白清兵衛的結局的。

不滿存在了,那矛盾終會爆發,清兵衛因上課開小差被家訪,幾乎所有他收藏的葫蘆都被爸爸砸成碎片——唯有一個被課上沒收的葫蘆,倖存在校役手上。他有天缺錢,便想用這葫蘆換幾個小錢。他心裡價位應該是2元以下,但結果足以讓人內心微震——他當了50元,可是,最後這葫蘆到了一個富人手中,轉手價錢是600元。

其實作者用這樣的結局來震撼我們是人類社會的悲劇。小王子曾說過,大人對事物的美麗描述是沒有感想的,但如果報出這個事物天文數字般的價格,大人便立刻對這件事物的好壞有了盲目的評價。就比如說大人見到自己孩子的朋友總要先用分數來衡量以下這是損友還是益友。()

所以這小說以悲哀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一個悲劇。

但這不只是大人造成的,不只是小孩造成的,是世世代代頑固的落後觀念造成的,人們只是為觀念作倀。

小說便是現實的升華。生活中我們自己有多少葫蘆被外界的固有經驗敲碎了呢?

我想,要減少這種悲劇,我們就不要總做陳規的奴隸,我們做陳規的篩選者,構建自己的王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