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多重圍城——讀《圍城》有感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講述了民國時期出洋留學的方鴻漸,回國後的感情,親友和生活。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刻畫了民國時期那個動盪不安,黑暗混亂,勾心鬥角的社會。

  在故事開篇,便介紹了方鴻漸在國外的懶惰,終不得不為學位發愁,被迫去買了博士文憑。這文憑後來也是給了他一些本不應有的地位和待遇,但負重那淺薄的知識終要露餡,從他在三閭大學的任教便可見一斑。文中也暗示了這種情況絕非個例,足見當時許多學生出國並不是去學知識,而只是去混個文憑。但這文憑在國內卻遠比知識重要,只因當時國人對於這樣鍍金的無比推崇,以及當時人才的短缺,這著實讓人感到悲哀。其實這在現在也同樣有之,學位便是我們找工作的敲門磚,沒有或是比較低基本無望。這實質上是一個缺陷,如果沒有文憑學位,我們很難評定一個人的才幹。但沒有也不是不行。就如民國時的陳寅恪先生,在外留學卻未曾獲得一個學位,但最終仍是一代大師。至於原因,他曾說過:「如果為了一個學位,花個三五年去只學那一點,未免太浪費時間了」其實學習本應是不斷掌握知識的過程,而文憑也是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本不應看得這麼重,但迫於現實的無奈,但又不得不將其擺上檯面,可能這樣會顯得公平一點吧。

  在故事的中後期方鴻漸與孫嘉柔結婚,但婚後的生活卻異常不平。有諸多因素在影響,諸如家庭,工作,妯娌,交際以及結婚的倉促,但無疑,他們對彼此的感情和態度才是關鍵。方鴻漸有時的固執和孫柔嘉時不時的性子便造就他們吵不完的架。其實,這也屬正常,因為我們對於最親的人才最肆無忌憚,因為我們總是下意識地認為他們理所應當地要包容我們,體諒我們,孰不知每個人都應被尊重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脾氣和性子,沒有人應該無限包容你。不斷地爭鋒相對只會為感情添上一道道鮮紅的傷疤。若是他們能適度地寬容與理解對方,感情也不會那麼容易破裂。同時對於妻子,丈夫應該維繫的從不應是親情,而是愛情。親情的平淡只會造就關係的疏遠,而愛情的甜蜜才會造就關係的緊密,才會變成彼此的依靠和需要,穩定一段婚姻本就應靠的是彼此的寬容與諒解,彼此的需要與扶持以及那甜蜜與滿足感。這也正是方,孫二人所缺少的,而且本來對於彼此的了解也不充足,最終感情的破裂是在所難免的。這些問題在當今許多夫妻身上都有,許多都已是貌合神離,但為什麼還要在一起呢?大多都是為了孩子。而要如何彌補呢?無疑要雙方共同努力,共同承擔起維護與守護婚姻的責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