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詩詞名句

詩經:潛

詩經:潛

猗與漆沮,潛有多魚。
有鱣有鮪,鰷鱨鰋鯉。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釋

1、猗與:讚美之詞。漆沮:兩條河流名,均在今陝西省。
2、潛:通「槮」,放在水中供魚棲止的柴堆。
3、鱣:大鯉魚。鮪:鱘魚。
4、鰷:白條魚。鱨:黃頰魚。鰋:鮎魚。
5、介:助。景:大。

翻譯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蘊藏著富饒的漁業資源。
鱣魚鮪魚不計其數,鰷鱨鰋鯉也群出波間。
捕來鮮魚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賜福綿延。

賞析

漆、沮二水是周王朝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印記。據《史記-周本紀》載,公劉「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矣。周道之興自此始。」周頌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體地名,而提及具體地名即與祭祀對象有關,如《天作》言「天作高山」,高山即岐山,是大王(即古公亶父)率民遷居之所,《集傳》認為「此祭大王之詩」(大王亦曾渡漆、沮,但在公劉之後,所以以岐山為標誌)。與《潛》不同的是,《天作》點明了「大王荒之」。《潛》詩中沒有寫出公劉,但公劉是周道由之而興的關鍵人物,他在漆沮的經歷當是周人熟知的典故,《潛》的祭祀對象必然是公劉,無須點出而自明。由此亦可知,周人讚美漆沮,不僅是基於二水的美麗富饒,更是帶著強烈自豪的主觀色彩。

《潛》是專用魚類為供品的祭祀詩,照《毛詩序》的說法,《潛》所寫的祭祀按時間分有兩種,供奉魚的品種亦不同:「季冬薦魚,春獻鮪也。」關於魚的品種,孔疏的解釋是:「冬則眾魚皆可薦,故總稱魚;春唯獻鮪而已,故特言鮪。」從字面看似乎可通,但經不起仔細推敲。比如,「總稱魚」的魚是否包括鮪,就字面即頗難斷定。其實,「春獻鮪」是因為鮪在春夏間從海溯河而上產卵,其時方可捕得,冬天無法以「鮪」為薦,「總稱魚」的魚自然不能包括了。

從魚的數量之多(「潛有多魚」)、品種之繁(「有鱣有鮪,鰷鱨鰋鯉」)以及人們對魚類品種的熟知,可以看出當時漁業的卓有成效。潛置於水底,這種再簡單不過的柴草堆作用卻不可小覷,正是它們吸引了魚類大軍的聚集。這種原始而有效的養魚方法也許就出自公劉時代,《周本紀》中寫及公劉「行地宜」,以潛養魚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創造性生產措施。祭祀詩離不開歌功頌德,《潛》明寫了對漆、沮二水風景資源的歌頌,對公劉功德的歌頌則潛藏於字裡行間,如同潛的設定,蕩漾著透出波紋的韻味。

「以(魚)享以(魚)祀,以介景福」是飲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動。如果將魚換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蘊就會大受損害,而詩作一氣呵成的效果也便喪失無遺。在這首詩中,魚實在是必然貫穿到底的。最後_一句雖然沒有寫出魚,但魚依然存在。因為「魚」與「余」諧音,《潛》詩所寫的祭祀季冬一次,隔年之春又一次,均用魚,這使讀者有理由推斷:時至今日仍然廣泛流傳的「年年有魚(余)」年畫,民間除夕席上對魚不動筷而讓它完整地留進新年的習俗,和《潛》所描寫的祭祀是一脈相承的。《潛》應當被視為民俗史上一條重要資料,它的末句所祈之福就是「余」。

《潛》篇幅簡短,卻羅列了六種魚名;漆、沮二水具體寫出,卻讓祭祀對象公劉隱名;寫王室的祭祀活動,卻也與民間風俗息息相關。這些,都顯示了作者調動藝術手法的匠心,使本來在《詩經》裡相對枯燥的頌詩中的一首能夠進入形象生動、意蘊豐富、趣味盎然的作品行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