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談讀書議論文

談讀書議論文(一)

讀書,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為什麼有人頭懸樑,錐刺股呢?讀書似乎又是一件快樂的事,否則,為什麼有人可以不吃飯,不睡覺,卻不可以不讀書呢?

有人說,讀書好,書中有黃金屋,有顏如玉,有千鍾粟,有車如簇。看,有權有勢又有錢,更有一位「顏如玉」來「紅袖添香夜讀書」。你說,讀書好不好?誠然,名利聲色確實吸引了不少沽名釣譽之徒。但除此之外,讀書一定還有別的什麼魔力,吸引著那些雖然清貧卻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學子吧?

我愛讀書,既不是為了「黃金屋」,也不希望有「顏如玉」,只是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

首先,讀書的一大樂趣在於隨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讀書,而是書來管你。試想,一個大書架,塞滿了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偵探、言情、武俠……看哪一種都可以,不著急。而它們對你,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那麼多古聖先賢,在靜默地等著你,為你述說他們的思想。你可以向孫子請教兵法,跟海明威談鬥牛,還可以跟司馬遷談天下大事——總之,當家的是你。慢慢的,你會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奧妙無窮,仿佛所有的知識畫卷在你的腦海中一一展現。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著歷史。久而久之,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感覺愈演愈烈。不變為「書痴」者鮮矣。

書趣之二,在於可以大發議論。凡著書立說者,必為一時之俊才。雖是俊才,有時也會有疏漏,而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來了,你高興不高興?#p#副標題#e#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句是寫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寫成「爺」字,不是更好地表達他的酩酊大醉之態麼?一時間意得志滿,好像杜甫都要來拜你為「一字師」。大發議論,使你與作者有並駕之感,精神上快樂無比。

書趣之三,當你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又或是當你對某一個問題小有心得時,打開一本書,發現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充分的論述。正好搔到你的癢處,正中下懷,喜樂不禁。於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勞都有了回報。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是什麼也換不去的。

書趣之四,當你看了一本好書,被它的內容所征服,在你與朋友交流時侃侃而談,書中的妙語一句句往外跳。朋友們瞪著欽羨的目光:「士別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這是看了書的緣故。小小的虛榮心再次被滿足。讀書好不好?

書趣之五。在於藏書,鑒於大家都是中學生,沒什麼錢。這點,不談也罷。

歷數了這麼多書的好處,那麼你是不是覺得手痒痒,想翻開一本瞧瞧呢?書有很多種,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鑽研,有的只是一種消遣,還有一些會把人誘進死胡同里,再也出不來的。既然我們讀書不是為了把書當作敲門磚去扣開那名利之門,那麼,我們就應該去讀好書,讀那些不光是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們的書。比如說《唐詩三百首》,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再比如《三國演義》,日本人從中學到了企業管理,用人之道,我們能學到什麼?再比如《沙翁戲劇集》從中又能領會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純文學作品,還應看看人物傳記之類的,看看別人是怎樣為了理想不屈不撓地奮鬥成功的。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辨。」總之,讀書能造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但不讀書,肯定是百害而無一利——讓我們都來讀書,讀好書吧!

談讀書議論文(二)

書籍是人類數百年來無數聰明才智的載體,它記錄著人類記幾十年的知識教訓。隨著社會發展,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書卷也日益繁多。當我面對如排山倒海般襲來的「書山書海」,不禁會想,我們為什麼讀書。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為生存,為了考學,拚命的讀書,有人甚至說書籍是生計的敲門磚,有了事業即可不要書。對於這一觀點,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在我看來,讀書的目的並不在於為考試,而在讀書,若只為考試而讀,那變是讀死書。我認為,讀書的真正目的應是以下四點:

第一,讀書讓人獲得知識。這是最淺顯的作用。

我們從小到大所讀的教科書目的也大於此。它讓獲得豐富的知識,獲得淵博的學識,也讓人們得到學位和工作,這些無足輕重的「副產品」。這一層的讀書只是為了生活和學識。不可否認,知識的獲得也是十分重要,畢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嗎?

第二,讀書讓人提高修養。

閱讀一本好書,正如同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談話,「他」的語言中無不閃爍智慧的火花,無不傳答著高尚的修養,從一本書中學到的修養,提高的品格,遠比在生活磨礪中體會的深刻,體會的徹底。正如林語堂所說的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如果他的談吐中有了風味,他在寫作中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著此間淺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讀書中體味的素養嗎?

第三,讀書讓人開闊視野。

人生活的範圍有限,限制於空間與時間的連鎖中,當他只能同身邊的交談,他的認識是膚淺的,他的學識是簡陋的。但當他打開一本書,時間,空間便再不能限制於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體會古戰場上「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宏大,可以體會大草原上「風吹草地牛羊」的生機;可以體會黃昏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憂;可以體會「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歡喜。在書中人可以翱翔於智慧的天空,他的視野也不會只存在於一省,一市,一縣,一國而是整個宇宙整個空間。著也許讀書所換來的樂趣吧。

第四,讀書讓人明白事理。

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或?」我想最大的疑慮也莫過於不明事理吧,讀書裡的名人,也許剛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處事,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方法,對於明白事理,應是非常重要的吧。

在書籍中品味知識的博大精神。在書籍中培養修養的文雅得體,在書籍中開拓視野看大千世界,在書籍中學做人處事的方法道理。這也許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吧。

談讀書議論文(三)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名言是和讀書息息相關的。

我們現在課程很多,自然沒有許多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試撫心自問:我們每天真抽不出一點時間嗎?只要你每天抽出半個小時,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多頁,一年就可以讀四五本書,這樣的積少成多不但可以開拓你的視野,還可以陶冶你的情操。這也說明了,()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社會有許多人都比你忙,但許多人的學問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國有一位文學家、科學家和革命家弗蘭克林,幼時在印刷局裡做小工,他都是抽閒暇的時爭分奪秒的讀書。我們心中敬佩的孫中山先生,我想你沒有那位奔走革命不暇暖的老人家還忙吧?他生平無論有多忙,沒有一天不偷暇讀幾頁書。你只要看他的《建國方略》,你便知道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學者。不讀書而講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竄頭亂撞,終難成功。這個道理,孫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學說特別重「和」。

人類的學問是永無止境的,你不努力跟著跑,便會落伍退後,這固不說。尤其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就是在學問中尋找一種興趣。如果你沒有你自己的嗜好,沒有一種東西來讓你從中感到快樂,將來離開了學校,說不定你會被惡習慣引誘。如果你能在讀書中尋出一種樂趣,你將來抵抗誘惑的能力肯定會比別人強。同樣,這種興趣現在不去培養,將來你是永不會尋出的。常人都是越老越痳木,你現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孩子們那樣好奇。你長大一歲就會對敏銳力遲鈍一分。

興趣要在少時設法培養,一旦過了正當時節,便會萎縮。比如寫字,你在少時就喜歡寫字,你到老都會喜歡。假如你在少時代錯過機會,後天又自願去學,那是比登天還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這樣。

知識是無止境的,有的人一輩子去讀,也只是九牛一毛,當你真正的培養成「讀書會,會讀書」的時候,你便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那時你的生活將會過得非常的充實,知識也會越來越廣闊。

聽了我的一番介紹後,你們會有所感嗎?讓我們從小就做起,熱愛知識,熱愛讀書,讓我們的情操得到陶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