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百里負米讀後感

百里負米讀後感(一)

孝是人與生俱來的美好情感,普天之下,古往今來人人都是父母所養,父母對兒女,有一種無與倫比的愛,為了兒女,他們願意付出千辛萬苦,願意付出生命,但《二十四孝》講的是兒女怎樣孝順父母,我最為感動的就是《百里負米》這個故事了。

《百里負米》講的是周朝魯國卞邑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孝順,早年家貧,自食野菜充飢,卻自百里外背著米侍奉父母。父母去世後,他離開家鄉到南方遊歷。在路經楚國時,楚王發現他的學問和人品非同一般,就讓子路做了官,做官之後,地位、待遇就不同了,出門有車馬相隨,還有大量食物。但子路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日日夜夜長吁短嘆,想念過世的父母,每當這時他便說:「子欲養而親不待啊!」孔子夸子路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啊!」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趁著一切都在,就趕快孝順父母,把你對父母的愛說出來、做出來,我們從小就要知道孝敬父母,長大以後才可能成為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責任感的人,成為道德高尚、能夠成就大事的人。

百里負米讀後感(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想母親關心我們的點點滴滴,可是在古代,也有很多的個來孝敬母親,這使我想起了正在閱讀的一個故事。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軍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刀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富的飯菜,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聽音樂,媽媽叫我去扔垃圾,我假裝沒有聽到,媽媽連續喊了我幾聲,我都沒有答應,然後,媽媽氣沖沖的跑出去倒垃圾,雖然這件事己經過去了很久,但我卻仍然無法原涼自己。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