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神曲的讀後感

神曲的讀後感(一)

《神曲》從頭至尾都充滿象徵的意義。一般認為:開頭的黑森林象徵著中世紀政局的黑暗。獅子象徵殘暴的封建統治者,豹指逸樂好財的政治野心家,母狼指貪婪的教會,也是羅馬教皇的象徵。維吉爾對但丁說:「你應當另尋一條出路;因為那隻母狼決不讓一個人經過那裡,除非把它殺掉。它的性質非常殘酷,肚子從來沒有飽足的時候,愈加吃得多,反而愈加飢餓。」這和但丁一貫反教皇的思想是一致的。同時母狼是羅馬城徽的標誌(相傳羅馬城始祖羅姆魯斯是母狼乳大的),加上教皇住在羅馬,但丁用母狼暗指羅馬不無道理。

維吉爾是人智(理性)的代表,貝亞德為神智(信仰)的化身。「地獄」象徵黑暗社會,「天堂」為理想境界,「淨界」是人類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經的痛苦歷程。幽明三界的旅行是「人類精神」由罪惡到淨化直至幸福之境的發展過程。

至於作品中具體人物象徵更多。如《淨界》第一篇中看守大海的伽東是「意志」的象徵,因為他生前寧可犧牲生命,也不願失去自由。第29篇中半鷹半獅的怪物象徵耶穌,言其「人而神」也;他拉的「車子」象徵教堂。在車子右邊起舞的三位貴婦象徵神學上的三種美德:白色為信仰,綠色為希望,紅色為慈愛。在車子左邊起舞的四個貴婦象徵行為的四種美德:謹慎、正義、勇敢、節制。其中一女子有三隻眼睛在前面作引導,代表過去、現在、未來。詩中幽明三界色彩和情調截然不同,象徵著人處於不同的精神境界。《地獄》黑暗陰森,精神痛苦;《淨界》柔和平靜,心情舒坦;《天堂》絢爛明麗,使人賞心悅目。

誰能想到這樣一部被稱為偉大的作品的寫作初衷竟然是為了一位心儀的女子,還是單相思。一開始會被他那份感情打動,可是又不禁會想,但丁一生都在愛慕著思念著那位叫貝雅特麗齊的女子,頌揚她的文學作品那麼的多,對他那位從未在作品中提到過的妻子來說,她又是否知曉,又是否會覺得難過。如果當時他能夠和心愛的貝雅特麗齊在一起,是不是還會有這種濃重的愛意敬意,是不是還會有這部曠世之作。或許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或許也就是這種浪漫、這種矛盾的因子才能使得他寫出這樣的作品吧。

《神曲·地獄篇》是好讀的,一是因為田德望先生的譯本是更通俗易懂的散文體,二是因為每一曲(章)的篇幅其實不長,而且容易跟著但丁的描寫來想像他筆下的那個地獄,想像所有的情景和人物。但《神曲》又是不好讀的,畢竟但丁有著豐富的地理、歷史、宗教知識,每曲(章)雖短,卻要求你有充分的知識儲備,還有甚至比正文還大篇幅的注釋,看著看著真的會忍不住停下來喘口氣,甚至要打開百度在旁邊以便隨時長知識,也是讓人醉了。

神曲的讀後感(二)

《神曲》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他把這三部詩歌的內容描寫的好似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但丁將自己做為主人公,積聚幻想地編譯了《神曲》的故事情節。

讀過《神曲》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哀,人類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活著的悲哀。我開始矛盾,如果有地獄就會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後去陰間為活著所做的錯事受罰,為什麼天使神仙們不在他活著的時候給予明示呢?錯,應該是女媧的錯,她在造人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人類有思維,不應該讓人類有「痛覺」跟七情六慾。錯的應該是宙斯,他應該在人類知道善、惡、美、醜的時候就將人類滅絕,這樣也省著他在後來的日此文來源於文秘家園裡生氣。

我不明白為什麼但丁要以《神曲》來為此書命名,名此文來源於文秘家園和內容的差別太大了。但丁將自己描寫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經歷〈地獄〉的每一層,而〈地獄〉的每一層都像一個刑場,正在「受刑」的人的靈魂在為活在世間時犯的錯受刑。精神上的、肉體上的……人活在世上怎麼能沒做錯過事呢!如果神靈們的職責就是對死去的人施刑,那神靈也是有罪的,為什麼對人類不能寬恕些呢???

然後是《炬獄》,這裡的靈魂們也有錯,只是程度較勁或是已經悔晤,然後在這裡懺悔、洗過。當洗過罪刑之後,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靈魂。

詩中說,天堂天九層,也就是西文神話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幹什麼!在看人類在地球上與病魔鬥爭嗎?!還是在戲曰:人類之間的戰爭是場電動遊戲!

但丁出身貴族家庭,我想這種悲觀的想法是當時的社會和歷史的發展造成的吧!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將人們區分出等級和階級,而資本的積疊過程又將人們劃分等級的過程變得更加赤裸更加惡毒。

也許但丁當初想借用《神曲》中贖罪的地獄來告戒人們應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沒有改變當時的人的心,也沒有感動上帝。人類的剝削在繼續,社會的墮落在繼續。因果報應依然改變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與貪婪……

神曲的讀後感(三)

但丁,歐洲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位詩人。對於這位義大利詩人的好奇,我在寒假有幸閱讀了他的《神曲》——這部關於地獄的作品。

《神曲》全詩共有一萬四千多行,包括《地獄》、《淨界》、《天堂》三部。但丁以詩人自己為主人公,描述他三十五歲那年迷途於一個黑暗的森林,三隻野獸向他撲來,就在這危急時刻,他少年時代暗戀的少女貝婭特麗絲,委託古羅馬詩人維其略前來營救,並帶著他遊歷了地獄、淨界,又在貝婭特麗絲引導下遊歷天堂的經歷。《神曲》的構思充滿宗教色彩,但詩中所寫見聞大都取材於現實。詩人與亡靈們談論國家的興亡盛衰,聽他們傾訴自己的悲苦哀怨,揭露他們的醜陋行徑,從而表達作者鮮明的愛憎態度。

《神曲》不僅僅是寫人類在地獄中為自己所犯的過錯罪行如何受到懲罰,而且還悲憤揭露教會的罪惡,痛斥干預世俗政權的教皇。當他來到深淵邊際,看到教皇尼古拉三世時,嚴厲地說道,「你的貪心使世界變得悲慘,把善良的踏在腳下,把兇惡的捧在頭上。你把金銀當作上帝,試問你和那些崇拜偶像的有什麼區別?只不過他們崇拜一個偶像,你崇拜一百個罷了。你安心在這裡吧,你應該受到懲罰。」他把埋藏在心中許久的憤慨化為有力的文字抨擊著世俗的醜陋與罪惡。他用文字試圖喚醒這愚昧的社會與人們的思想。但他同情真誠相愛的男女;他崇敬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巨匠和拉斯、荷馬;他讚揚敢於冒險、不斷追求知識的航海家與英雄。

當時的義大利,處在分崩離析的狀態。但丁通過《神曲》從政治、宗教、道德上探索著義大利民族的出路。如果說但丁是維護民族和平統一的武士,那麼詩中的維其略和貝婭特麗絲就是他手中的雙刃劍,他們分別代表了理性和信仰。唯有在這兩者的指引下擺脫迷惘和錯誤,經過道德淨化的途徑,最終達到理想境界,猶如讀此書從「地獄」到「淨界」最後升華至「天堂」的過程。「……人性因人的緣故成為如此高貴,造物主不再藐視此乃彼之造物。現在有一個人,他從世界最深的洞窟知道這裡,曾經一一看過種種靈魂的生活。他懇求你,賜給他一點恩惠,叫他有足夠的能力,舉起他的眼睛再高些……」這不僅是貝拉的祈禱,也是但丁對上帝的默默禱告。當但丁在一剎那間看到三位一體的上帝的景象時,他的夢醒了,但他感到非常快樂,他體會到「是愛也,動太陽而移群星。」詩中充滿著作者樂觀的信念,通過象徵、寓意等浪漫主義手法與現代主義手法融為一體,使我在現實與夢境中體會到在但丁筆下人類靈魂的善與惡,美與醜相互矛盾所激發的感觸——永生。()

老舍這樣評價過《神曲》,「天才與努力的極峰便是這部《神曲》,它使我明白了肉體與靈魂的關係,也使我明白了文藝的真正的深度。」靈魂的永生在於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