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詩經採薇讀後感

詩經採薇讀後感(一)

《採薇》是《詩經》中的名篇,這首詩就是一個戍邊的士兵久歷艱苦,在還家的路上又飽受饑寒,痛定思痛後悲傷心情的真實寫照。這首詩描寫了周人嚮往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對戰爭的厭倦。北方遊牧民族侵犯周朝,士兵為保家衛國而出征。出征前「楊柳依依」,惜別之情溢於言表。三年後,生還歸來之時「雨雪霏霏」,戰後蕭索破敗之景頓時躍然紙上,悲悽之感猶然而生。

從戍邊者思鄉的悲歌中,感悟個體生命的無能與嘆息。在保家衛國的精神中,感受個體精神境界對於自然生命的超越。歸途中感受個體生命對苦難的體認,《採薇》通過情緒詩意般的流露和宣洩,提出了一個冷峻的理性思考。生命的解讀。在浩瀚博大永恆的宇宙中,人渺小的不及一粒微塵,人來這個世界的時候不是自己的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不是自己的選擇。同樣在生存期間,雖然有生存的意識,所謂生存的權利,但你同樣沒有生存方式的選擇。人類不過是裝在宇宙這個化學試驗瓶中的最微小的一個不等於零的分子,瓶中任何元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人的變化。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會使生命的個體陷入困境。《採薇》中的主人公一場戰爭將他無辜的捲入。他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回家,卻難以實現。戰爭給予他的生存體驗是既痛苦而又興奮的。在這裡作者沒有寫戰爭中流淌的鮮血,殘缺的人體,扭曲的面孔,燃燒的戰火,堆積的死體。是因為人在社會主流意識的洗禮中短時間會被蒙蔽,而只是展現了他來自群體意識的興奮「維常之花,·君子之車·,四牡業業,象弭魚服,」讓他體驗了從未有過的榮光和威風。同時也給他帶來無限的思家的苦痛。戰爭結束了,經過了生命的苦苦掙扎,他還是他,「載飢載餓」。試問戰爭對他究竟有什麼意義呢?不過是一種經歷,一種體驗而已。而這種經歷與體驗原本就不是他的選擇,即使他想選擇也選擇不了。任何生物只能是自然的選擇,而選擇不了自然。

詩經採薇讀後感(二)

《採薇》表現了將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並將這種感情放在對景物的描寫及對軍旅生活的述說中表現。

《小雅·採薇》是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為先秦時代的華夏族詩歌。全詩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鄉詩。詩歌表現了將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並將這種感情放在對景物的描寫及對軍旅生活的述說中表現。

一般國小的話只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全詩六節(每八句為一節),模仿一個戍卒的口吻,以採薇起興,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禦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第六節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

此詩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集中體現了《詩經》的藝術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有名的詩句之一。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詩經採薇讀後感(三)

《採薇》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詩的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為了抵禦狁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多麼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而返故鄉!四、五二章陡轉筆鋒,描寫邊防軍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兵士們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末章寫解甲歸里。雖能生還,然昔日的征戍勞苦卻只換來今日的「載渴載飢」,怎不令人黯然傷神?()

此詩選自「小雅」,卻有「國風」民歌的特點,頗為講究句式重疊與比興手法的運用。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第四章以常棣盛開象徵軍容之壯、軍威之嚴,新警奇特。末章以從征前與來歸時的景致,寄託不盡的感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的妙言佳句。

《採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說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採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