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幸福的尺度讀後感

幸福的尺度讀後感(一)

這個暑假經歷了不少事。兒子如願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還沒來得及高興,母親及家人就生病,整個暑假忙得我心情都不好,但是親戚朋友和閨蜜還說我很幸福。我幸福嗎?我怎麼沒有覺得?是不是我感知幸福的能力太差?打開書櫥,發現了畢淑敏的散文經典《幸福的尺度》這本書買了很長一段時間了,還沒來得及讀,正好看看名人是如何看待幸福的,也順便對照自己是否真的幸福。

書的一開始,畢淑敏老師就以《提醒幸福》為開篇,我先是很驚詫,仔細一想,也不無道理。是啊,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不快樂,可是,你又是如何知道自己不快樂的,那必定是體會過快樂滋味的吧。那麼,這段快樂的時間哪怕是幾分幾秒你也要緊緊記牢了,提醒自己你是幸福的。在生活中,我們往往對悲傷過於沉湎,而對那些幸福的時刻很容易忘記,其實那是你對自己的不負責任。記得,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位老師把同一個笑話連續講了三遍,第一次笑的人很多,第二次笑得人明顯少了,到了第三次幾乎沒人笑了,於是那位老師說,你們不喜歡為同一個笑話一直笑,那麼為何要為同一件不開心的事一直傷心呢?那一刻,我幾乎是為之一顫的,仿佛受到了打擊,是的,確實如此。記得莎士比亞有這樣一句名言「適當的悲衰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過度的傷心卻可以證明智慧的欠缺」。

《幸福的尺度》這本書既給我們理性的清醒,足以指導我們在殘酷現實中奮力向前;又有溫柔的觀照,讓我們能在披荊斬棘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她的散文不僅能讓人感受到一般女性的細膩情感,有些篇章還能讓人體會到一般女作家少有的豪爽、大氣。如《幸福的鏡片》中,她以為幸福的家庭,不妨成為回收情緒垃圾的煉爐。將家庭成員的種種不快,以至憤慨憂愁苦惱悲涼,都虛懷若谷地包容下來,然後緊閉爐門,不再洩漏。好的家庭是會變形的鏡片,能發生奇妙的折射。放大歡樂,縮小痛苦,這就是幸福家庭的奇妙鏡片功能。在她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對生活、生命進行著理性思索的智者,同時又揭示了生活的豐厚底蘊。

《幸福的尺度》這本書由六大章節組成,每一章節都用了一個閃亮的標語,如:幸福,從心開始;幸福,為你守候的燈;幸福,觸手可及等等。而且每一章都由幾個獨立的人或事組成,那種拉家常似的娓娓道來的敘述,讀來親切,不會覺得枯燥乏味,讓我們在感動之後,回味無窮。

不過,請不要奢望能從書中找到尺度的標準答案,因為幸福本身就是因人而異的。富有的人創造財富然後去施捨於人,他覺得這麼做很幸福;貧困的人吃飽肚子就覺得是一種幸福了,這二者之間的差距是如此懸殊,所以,幸福的尺度永遠不會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當然,也如畢淑敏老師所說,幸福並非無邊無際的,也是有尺度的。而幸福的尺度其實就在我們各自的心中,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什麼能讓自己真正的快樂。

幸福的尺度讀後感(二)

著名作家畢淑敏,人稱「文學的白衣天使」。她擅長將人性的悲憫,化為冷靜的處方,合成融道德、文學、科學於一體的美學況味。在她的新著《幸福的尺度》中,其文字總能春風化雨地直指人心,外在溫潤、內里凌厲,給人以希望和療愈,幫人們用幸福呵護生命的尺度。

《幸福的尺度》以書寫幸福為主題,記錄了畢淑敏對幸福的理解與感悟。全書從內心的澄澈、愛的堅持、親情的守候、活在當下等角度,揭開幸福的面紗,來深度詮釋「幸福哪怕再細微,也頑強存在」。這還是一本關於現世人生、內在心靈、如何看待幸福的溫暖小書,在充斥著不安感的浮躁社會,給內心堅強的力量。書中不講大道理,沒有教條指南,只是與我們分享一些心靈平和的主張、擁有幸福的提醒。畢淑敏將平凡化為神奇,於平凡細緻中抒寫生活的真、善、美;抒發平常人絕不平庸的感受。讀之,如同一味清醒劑,讓人開始重新審視人生,思考生命本真。

畢淑敏的散文往往將筆觸停留在現實生活中,於妙趣橫生中感悟幸福,探討靈魂。她認為幸福是靈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錢的功勞。()真正的幸福是一種內心感受,人們的幸福感和物質有一定的關聯,人不可脫離環境妄談幸福,但是當人們豐衣足食之後,再繼續增加物質的供給,幸福感並不能相應地成比例增加。她在《全家福的瑣屑》中告訴世人:「真正的尊嚴應該是一種獨立自主的精神,不趨炎附勢,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追求內心的充實、安詳、愉悅。」這樣的文字,折射著女性水樣的光華,如一劑心靈處方,文火清蒸,給人恰到好處的滋養。

畢淑敏以散文世界最堅韌的一支筆,既給我們理性的清醒,足以指導我們在殘酷現實中奮力向前;又有溫柔的觀照,讓我們能在披荊斬棘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她的散文不僅能讓人感受到一般女性的細膩情感,有些篇章還能讓人體會到一般女性作家少有的豪爽、大氣。如《幸福的鏡片》中,她以為幸福的家庭,不妨成為回收情緒垃圾的煉爐。將成員的種種不快,以至憤慨憂愁苦惱悲涼,都虛懷若谷地包容下來,然後緊閉爐門,不再洩漏。好的家庭是會變形的鏡片,能發生奇妙的

折射。放大歡樂,縮小痛苦,這就是幸福家庭的奇妙鏡片功能。在她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對生活、生命進行著理性思索的智者,同時又揭示了生活的豐厚底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