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復興之路第一集觀後感

復興之路第一集觀後感(一)

復興之路第一集所講述的內容,說是復興,更是因一次次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下的中國一步步漸序漸進的革新,而且是復興與革新的開端。它講述了一個幾千年的泱泱大國因為一次劃時代的變局,而徹底走上了改變命運的道路。

自從閉關鎖國的政策實施開始,中國離這個世界越來越遠。工業革命的浪潮沒有影響到中國,人們還自滿於康乾盛世留下的落日餘暉而無法看清整個世界的新格局。1840年,先進的工業國家強行撬開了落後農業國家的大門,鴉片戰爭的爆發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可以說,我們的近代史是被侵略者用不合理的手段打開的。

在那次戰爭中,我們和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自此,也標示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鴉片戰爭之前,痳木的國人是根本無法看清時事的。這一次侵略戰爭雖然給國家帶來沉痛打擊,但是也打醒了一部分中國的有識之士。林則徐成為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然而,在那樣封建愚昧痳木的清政府領導下的中國,林則徐的主張沒有得到認同,他也逐漸在這種形勢下選擇沉默。

在百年的閉關鎖國下,中國早已從一個可稱雄於世界的大國變得落後,龐大卻實力弱小。

自鴉片戰爭之後,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批國寶要麼被毀要麼流落異鄉。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威海衛戰役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結束,1895年,中日之間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出現了一批對救亡圖存保持著清醒認識的愛國有志青年。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公車上書,要求進行變法。這樣的提議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認同,卻遭受到慈禧太后和一眾頑固派大臣的反對。維新變法(戊戌變法)在進行了一百零三天——又稱作百日維新——之後,便受到頑固派的鎮壓而失敗,譚嗣同等六君子以斷頭流血為代價,在死之前不忘喚醒痳木的國民。

因為民眾力量薄弱等多種原因,改良派的主張最終失敗了。中日甲午戰爭五年之後的1900年,這一次是八個國家的鐵蹄在中國的土地上肆虐,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無能而昏庸的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以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清政府已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中國的民眾漸漸認清清王朝的封建昏庸。在國內,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失敗也激勵了一些真正開眼看世界的年輕人尋求正確的道路來挽救這個國家。

另一方面,孫中山等人——尤其是在外留學接受到新思想的人士,逐漸在美國,日本等地方組織在一起為拯救國家而不斷努力。由此,才有了而後的辛亥革命。

挽救一個已在風雨中飄搖的大國,除了有看清時局和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還需要一個赤誠的愛國之心。從辛亥革命開始,之後的歲月里,是一群擁有新思想的年輕人翻雲覆雨在亂世,救國家於水深火熱之中。

復興之路第一集觀後感(二)

復興之路第一集所講述的內容,說是復興,更是因一次次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下的中國一步步漸序漸進的革新,而且是復興與革新的開端。它講述了一個幾千年的泱泱大國因為一次劃時代的變局,而徹底走上了改變命運的道路。

自從閉關鎖國的政策實施開始,中國離這個世界越來越遠。工業革命的浪潮沒有影響到中國,人們還自滿於康乾盛世留下的落日餘暉而無法看清整個世界的新格局。1840年,先進的工業國家強行撬開了落後農業國家的大門,鴉片戰爭的爆發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可以說,我們的近代史是被侵略者用不合理的手段打開的。

在那次戰爭中,我們和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自此,也標示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鴉片戰爭之前,痳木的國人是根本無法看清時事的。這一次侵略戰爭雖然給國家帶來沉痛打擊,但是也打醒了一部分中國的有識之士。林則徐成為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然而,在那樣封建愚昧痳木的清政府領導下的中國,林則徐的主張沒有得到認同,他也逐漸在這種形勢下選擇沉默。

在百年的閉關鎖國下,中國早已從一個可稱雄於世界的大國變得落後,龐大卻實力弱小。

自鴉片戰爭之後,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批國寶要麼被毀要麼流落異鄉。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威海衛戰役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結束,1895年,中日之間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出現了一批對救亡圖存保持著清醒認識的愛國有志青年。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公車上書,要求進行變法。這樣的提議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認同,卻遭受到慈禧太后和一眾頑固派大臣的反對。維新變法(戊戌變法)在進行了一百零三天——又稱作百日維新——之後,便受到頑固派的鎮壓而失敗,譚嗣同等六君子以斷頭流血為代價,在死之前不忘喚醒痳木的國民。

因為民眾力量薄弱等多種原因,改良派的主張最終失敗了。中日甲午戰爭五年之後的1900年,這一次是八個國家的鐵蹄在中國的土地上肆虐,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無能而昏庸的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以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清政府已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中國的民眾漸漸認清清王朝的封建昏庸。在國內,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失敗也激勵了一些真正開眼看世界的年輕人尋求正確的道路來挽救這個國家。

另一方面,孫中山等人——尤其是在外留學接受到新思想的人士,逐漸在美國,日本等地方組織在一起為拯救國家而不斷努力。()由此,才有了而後的辛亥革命。

挽救一個已在風雨中飄搖的大國,除了有看清時局和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還需要一個赤誠的愛國之心。從辛亥革命開始,之後的歲月里,是一群擁有新思想的年輕人翻雲覆雨在亂世,救國家於水深火熱之中。

復興之路第一集觀後感(三)

《復興之路》第一集《千年之變》講述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這幾十年中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其中主要包括1840年鴉片戰爭、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861年洋務運動、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公車上書」、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1911年的辛亥革命。紀錄片用生動的視頻和圖片資料給我們講述了這短短的72年間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能夠深刻感受到這段屈辱的歷史,更讓我們反思其中不可被忽視的原因!

鴉片戰爭爆發時,中國共有80萬軍隊,英國不過2萬人,雖然英國人所擁有的武器遠比我們先進,但是在人數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即使我們不能輕易取勝,也不至於毫無還手之力。再看甲午中日戰爭,北洋海軍配備的是先進的德國造軍艦,總體軍事實力並不弱,黃海海戰結束時,雙方均有損失,日本海軍終因遠洋作戰,且不熟悉海形而首先退出戰鬥,當時的北洋海軍卻仍有一戰之力,可是結果卻是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其中的原因發人深省,首當其衝的,必然是我方軍事長官的指揮不力,但背後隱藏的卻是整個統治集團的昏庸無能,更深層次的要屬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思想層次的封閉。閉關鎖國的幾十年內,西方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先進程度早已超過東方各國,可惜中國統治者和民眾全然不知,依舊沉醉於天朝大國的歷史幻想當中,就算是見識到西方的強大後,依然不思進取,甚至於排斥擁有先進思想的愛國志士,甚是悲哀!先不算被列強瓜分的廣大土地,就幾次戰爭中所失去的巨額賠款,要是能用這筆天文數字來發展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我相信中國一定能擁有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到那時,中國必然會是另一番局面!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段時期已成為歷史,無論如何他都無法改變,我們當代人不能總陷於屈辱歷史的泥濘之中,我們更應該要以史為鑑、放眼未來。既然過去的已無法改變,我們何不將其作為一種動力,為了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我們要立足自身,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提升民眾的思想境界,讓那個「泱泱大國」重新回歸世界舞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