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一)

為了迎接黨的17的勝利召開,CCTV最近在播出紀錄片《復興之路》,片中詳細解讀了1840年以後至今中國人民的戰鬥與建設歷史。

我出生在改革開放以後的年代,我們現在年齡在30以下的這一輩對於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2000年有幸來北京發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這一段歷史,我看了國家圖書館公開的一些這方面的資料。02年住院時候結識了一個70歲的老病友,從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們理解的這10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裡現在還供著中國計算機報L主編從韶山「請」來的主席銅像。對於這10年浩劫,我是這樣理解的:首先主席是個人,不是個神,其次主席是個詩人,再次主席才是個主席。在革命戰爭年代,主席是偉大的,他一手締造的新中國。但是在49年以後,和平時代來了,主席的治國不斷的被證明偏離軌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這邊過了紅線拉過去了,其他同志給拉回來。

但是主席畢竟是個詩人,以及權利的擁有者,詩人最好的表達方式是詩,因此,66—76的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頭銜,我理解的是,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義與自己鬥爭了10年,但是在後期他自己也證明與自己鬥爭的失敗。這個鬥爭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復興之路》中,我還激動的看到,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而且艱難的道路,人類歷史上在上世紀之初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遭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再看看現在社會的繁榮,中國人應該學會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說詞說到,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

可以看出一個大國從傷痕一路走來的不容易,這就像我們一個家庭一樣。我小時候父親去世,家裡老屋連樓板都沒,還拉了一筆看似不小的債務。後來大姐工作以後努力掙錢還債,再後來家裡老屋鋪上樓板,家裡用上煤氣灶,買來西湖牌黑白電視。到以後2姐在北京讀完大學,做了白領,以及到我大學畢業以後,家裡造了新房子,在北京買房子。

在中國,在我那個村子裡,很多鄉親都是這樣從貧窮走到小康,從物資的豐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滿足。一個家的復興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們偉大國家的強大之路嗎?

「復興之路」就是人民的幸福之路

最近,一部大型歷史政論片引起關注。「有感染力、非常受感動。」「從歷史變遷中真實地觸摸到了一個民族的幸福」……民眾口口相傳,媒體熱烈評議、網路跟帖如潮,說的就是它:《復興之路》。

在娛樂節目竭力擠占社會生活空間,海量資訊不斷分散人們注意力的時代,一部理論性極強的政論片熱播絕非偶然。

它之所以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之所以散發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在於它以力求真實的藝術風格,勇敢地走進歷史的深處,走進真理的深處,走進當代中國人的心靈深處,說出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心裡話:歷經苦難、犧牲和奮戰,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實現幸福理想的偉大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世上的路有千萬條。但找到一條能夠讓一個曾經深陷苦難的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路,卻是那麼的艱難!《復興之路》把尋路的起點放在1840年,放在鴉片戰爭那定格了全民族恥辱的海面上。「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的悲鳴,正是當時中國人民在黑暗與迷茫中不知何往、呼號無助的真實寫照。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少仁人志士,也不乏揭竿而起的一代豪傑,但《復興之路》以歷史事實雄辯地告訴我們,從洋務運動到君主立憲,從戊戌維新到清末改良派與革命派的論爭……都沒能真正找到屬於中國人民的道路。學習西方搞資本主義,可「老師打學生」,行不通!袁世凱之流復辟帝制,但人民不答應!中華民族的希望之路啊,究竟在何方?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二)

《復興之路》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細緻、深沉、雄渾、大氣。

首先,《復興之路》以夾敘夾議的敘述手法,簡練、直白、概括性強並帶有詩意的旁白娓娓道來,再加以中外學者觀點鮮明的點評,讓觀者很容易理解並引起共鳴。

同時,《復興之路》富有衝擊力的畫面,實地拍攝+電腦特效+影視劇畫面節選,不僅真實地還原了一個多世紀前的世界面貌,很好地用視聽效果配合了解說詞,而且讓觀眾大開眼界、增長知識。

此外,《復興之路》還有別於以往政論片論點有餘而論據不足的缺陷,而是積攢了大量有說服力的實例,並非常注意突出細節。比如,第一集《千年局變》一開篇,先是從福建馬尾造船廠建廠140年講起,很自然地帶出:改變中國命運的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都是「從海上而來的危機」。

《復興之路》不僅關注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發展的軌跡與最後的影響,還著大量筆墨在歷史人物的命運之上。林則徐、魏源、康有為、孫中山……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振聾發聵的名字,正是他們的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交織,才串起了中華民族的整部歷史。

《復興之路》提出了一個主題,那就是「復興」。圍繞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辛之路,該片不斷地提問、求證、論述直至最後得出結論,從中可以看出該片製作者嚴謹的態度和由衷的責任,這正是電視精品誕生的根本所在。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三)

復興之路,顧名思義,就是從衰落到再次興盛的過程中所探索走過的道路。而國人,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著苦澀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濃艷的鮮血。

這段時期,不僅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更是我們付出了太多代價之後換來的沉痛的教育史;它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使我們認清了身上的擔子之重大,付予了我們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6集,影像資料豐富,解說詞準確感人,生動再現了16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後繼地奮鬥追求的歷程,清晰地勾畫出中華民族從倍遭屈辱、奮起抗爭到走向復興的歷史脈絡,主題鮮明,氣勢恢宏,既令人振奮,亦發人深省。以「復興之路」為題,可謂提綱挈領,抓住了關鍵。

即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鬥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回顧歷史不是為了給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為久壞失修到痳木的靈魂豐富情感,銘記歷史是為了明白昨天是什麼,現在該做什麼,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子。我想,這是我們反覆溫習歷史最起碼要得到與明白的。

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以共產黨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積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初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之後,正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這就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黨的十七大召開之際,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自覺地「用歷史感悟未來」,在中國未來應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問題上,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論說,這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念、凝聚共識,很有益處。

現在中國正走在復興的路上,正是回歸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GDP躍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強中,中國也占了30個席位(大陸23家,台灣、香港7家)有人預測2020年中國GDP將超過日本,2050年經濟總量超過美國,這不是狂吹,這是對中國成績的肯定。「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國穩居世界航天第三位,衛星發射次數占世界總數的17%,世界各國也越來越感覺到同中國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國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國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中國文化、漢語感興趣。

現在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復興將在我們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對歷史使命,我們應該勇敢的擔負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文化來武裝自己,為國家的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長的,前途是光明的,總有一天中國會再次登上世界領先的地位!

新世紀的國際科技和經濟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競爭,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競爭。要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得到發展,就要努力學習和發揚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團結一心,勵精圖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我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我相信,我們會讓祖國更富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