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復興之路觀後感2000字

央視《復興之路》播出,引起大家關注。片子包括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6集,影像資料豐富,解說詞準確感人,生動再現了16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後繼地奮鬥追求的歷程,清晰地勾畫出中華民族從倍遭屈辱、奮起抗爭到走向復興的歷史脈絡,主題鮮明,氣勢恢宏,既令人振奮,亦發人深省。以「復興之路」為題,可謂提綱挈領,抓住了關鍵。

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鬥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並指導全黨。正是由於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中國共產黨才得以正確地判斷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是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在堅持中發展,於實踐中創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隨時根據新的情況,提出並解決新的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因此,才有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產生。

科學理論的指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持,中國的歷史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電視政論片可以看出,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所實行的都是精英式的改良或革命路線,只有到了共產黨這裡,才找到了正確的前進道路。人民是共產黨力量的源泉,勝利的保障,是歷史的主人。只有共產黨一直自覺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樣,它才有效地喚起人民,並將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這一點是任何其他階級的政治力量始終沒有也是根本無法做到的。只有真正選擇了人民,才會最終被人民所選擇。

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以共產黨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積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初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之後,正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這就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黨的十七大召開之際,()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自覺地「用歷史感悟未來」,在中國未來應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問題上,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論說,這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念、凝聚共識,很有益處。

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強大或追求強大的國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演進中,有過無數的輝煌,也曾多次經受各種天災人禍的考驗。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內憂外患,災難深重。但是,無論經受怎樣難以想像的磨難,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能夠從坎坷中奮起,百折不撓,闖過難關,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形成、發展並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支撐、引導著我們從歷史中走來。這一精神的血脈,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林則徐、譚嗣同、孫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釗、方誌敏、劉胡蘭身上看到了它,在魯迅、聞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鋒、焦裕祿、王進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許許多多為了民族的生存發展、國家的興旺發達而犧牲奉獻的無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愛國主義內涵也必然愈加豐富,在不同的時期,它的主要表現也會有所不同:民族危機時的共赴國難、沙場捐驅,革命鬥爭中的拋頭顱灑熱血、為真理獻身,和平建設時期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等等。然而,發展之中總有一脈相承,這就是要永遠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與自信,時刻將祖國的利益和民族的尊嚴置於首位。這也是《復興之路》所給予人們的啟示。

近代以來的一百六十多年,中國經歷了兩個跨世紀。然而,二者又是如此的不同。20世紀來臨時,祖國尚在八國聯軍的鐵蹄下呻吟,人們憤怒、哀傷--「江山慘澹,回顧彷徨,不能不為祖國前途痛哭耳!」今天,即使還有諸多困難有待解決,即使還有未知的風險,我們已沒有了百年前的屈辱、哀傷和無奈,一個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始終不渝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偉大復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