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關於錢學森的讀後感

關於錢學森的讀後感(一)

讀了《錢學森故事》這本書後,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創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無法忘懷。

錢學森的身上有著豐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他對父母師長的繾綣情懷,他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無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給我最突出印象和強烈感動,是其愛國主義者的情懷。作為愛國主義典範的錢學森,愛國主義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當他身在異國、羈縻難歸時,在美國法庭上以黃鐘大呂般的恢宏聲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他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終於踏上了祖國的熱土後,他顧不上洗去一路的風塵就投身到了新中國的科技建設中,這位享有國際威望的大科學家,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穿行在風沙瀰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為中國火箭飛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錢學森的業績對於我——一個普通的國家公務員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但從他身上使我對「愛國」這兩個字的理解由模糊變得逐漸清晰,愛國,就是要把祖國放在心間,以祖國利益至上;愛國,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奮發向上,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愛國不僅是一種心情,在落實為實際行動的過程中更需要一種堅定的信念。錢學森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幾十年來,他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始終把愛祖國、愛人民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繫在一起,為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論遇到多少艱難困苦,都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在研發「兩彈一星」的過程中,條件非常艱苦,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國家又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災人禍,但他始終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為新中國軍事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我也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明白了堅定就是一種信念,在動搖時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現在,從錢學森的故事裡我更體會出堅定這個詞語的新解:執著地做事、為民族做事、為祖國做事!

關於錢學森的讀後感(二)

今天我們學了《錢學森》這篇文章,我很敬佩錢學森這種愛國的精神。錢學森1934年畢業,去了美國留學。他在美國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了,錢學森又一次表達了他的思念祖國之情:「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錢學森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當美國的高級將領不讓他離開時,他的決心也一刻沒有動搖,終於,錢學森回國了,他為我國運載火箭,飛彈的研製和發射,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飛彈之父」。我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麼錢學森在美國有那麼好的條件,還一定要回中國,直到我學會了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才明白錢學森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再想想我們自己,做事情只要有一點困難就退縮了,而錢學森為了回國奮鬥了五年之久,從這裡我體會出了錢學森的愛國之情,像錢學森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精忠報國的岳飛,投江自盡的屈原,臨死也要牽掛祖國勝利訊息的陸游……他們不都是為祖國無私奉獻的人嗎?

關於錢學森的讀後感(三)

今天,我們學習了《錢學森》這篇課文,感觸頗多。

這篇文章介紹了錢學森的地位與價值以及他的愛國情懷。錢學森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後來赴美留學,師從馮。卡門教授,成為他的得意門生與助手。錢學森在美國享受著我們所嚮往的生活,但他並沒有滿足,他一直想回國,他認為他是應當回去的。但是,他的回國路受到種種阻撓。終()於,他經過五年的漫長歲月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我覺得,錢學森是一個熱愛祖國的科學家。不管在美國的生活有那麼富裕、工作條件有多麼優越,但他不被這些誘惑所迷惑,他經過重重阻撓,終於回到了他的祖國。我們要學習他熱愛祖國、為祖國做貢獻的精神。我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像錢學森那樣有才華、有知識的人,為祖國做貢獻。我們不管到哪裡,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啊!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熱愛祖國的人,如詹天佑、巴金、姚明等。有一次,記者問姚明:「你什麼時候回美國?」,姚明馬上糾正:「是去美國,回中國,而不是回美國。」一個「去」,一個「回」,就足以看到一個人的愛國情懷。我認為,熱愛祖國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品質。歌聲中唱到「愛祖國,愛人民。」顯然,熱愛祖國是我們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質。

我們要熱愛祖國,好好學習,為我們親愛的祖國增添光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