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

  一位母親,為了清除與兒子之間的隔閡,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以通信的方式建立了一座溝通的橋,重新認識了她18歲的孩子。這就是《親愛的安德烈》的前世今生——台灣作家龍應台和兒子安德烈互通的35封家書。

  母子倆交流範圍豐富。他們在信中暢談音樂、電影、民主、權利、德國教育制度和東西方文化。母語是德文和中文的兩人,折中用英文交流。龍應台擔心曲解了安德烈信中的意思,常通過電話和郵件反覆確認——她是多麼強烈地希望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們像老朋友一樣坦誠地交流觀點,述說彼此的經歷。分別接受東西方文化教育成長起來的兩代人,在思想碰撞和觀點衝突中愈加了解彼此。他們就這樣通過信函走進了對方的生活和內心,龍應台「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兩人之間的「代溝」,在這一封封信函往來中被一點點填平,這位母親,終於「找回」了她的兒子。

  父母與孩子溝通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曾看過一部電視劇《愛情多米諾》,劇中的女孩,因母親突然離世而變得自閉。父親想要走進她的世界,將她從自閉中帶出來,卻發現女兒唯一願意對話的,只有她的玩具。於是,他將自己變成一名玩具設計師,讓他設計的玩具代替他陪伴著女兒。這些仿佛能說話有思想的玩具,每一款玩具都飽藏著父愛

  「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這是我最為觸動的一句話。很多人以愛之名,做著傷害彼此的事,最後扔下一句:我這都是為你好!直到發現彼此漸行漸遠才幡然悔悟,為時已晚。不管是《親愛的安德烈》,還是《愛情多米諾》,都在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愛,告訴我們愛要怎樣正確表達——溝通,才是萬事的解決之法;溝通,才是表達愛的必經之道。溝通初始,觀點第一次激烈碰撞,難免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也許會爭吵和受挫,後悔跟他/她說了那些話。但是,請你下定決心。你有多愛對方,就需要付出多大的耐心,想適合的方法,將愛出色地、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

  「父母親,對於一個20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家具時碰破了一個牆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我猜想要等足足20年以後,你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這座沒有聲音的老屋,發現它已殘敗衰弱,逐漸逐漸地走向人生的'無'、宇宙的'滅';那時候,你才會回過頭來深深地注視。」

  讀到這段,一時間淚水翻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看見世間父母在孩子成長中深沉的注視,和目送他們遠去的心酸。帶著些許悔恨,我第一時間想打電話給爸媽,跟他們說聲對不起,祈求他們的原諒。即便他們不曾怪罪過我,因為無論我做過什麼讓他們心寒的事情,我始終是他們最疼愛的孩子。

  你已經多久,沒和父母好好聊聊了?你是不是一直厭煩他們一次次的催促婚姻大事、叮囑冷暖。不妨主動告訴他們,你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告訴他們你會照顧好自己。一次不行,那就兩次、多次。不為別的,只為你們仍愛對方。

  行動吧!為了彼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