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經典美文

蘇雪林:羅馬的地下墓道

蘇雪林:羅馬的地下墓道

羅馬古代建築物最足以表示古羅馬人宏偉氣魄,保存得又最為完整者,一為露天劇場,一為原始基督教友墓窟,現願將這墓窟情形,述其崖略。

所謂基督教友墓窟也者,不過占羅馬地下墓道的一部分,為正名起見,其實應稱之為「羅馬地下墓場」,或「地下墓道」,因為這類墓道的制度,在有基督教徒以前,便已存在了。

羅馬地底的土質屬於凝灰岩層,系一種軟性泥土,質料細膩,有時亦較粗,其中間或混雜類似火山噴口的碎屑。這類泥土開掘時頗為容易,但一和空氣接觸,便凝固如堅石。羅馬地勢乾燥,掘下幾丈或十餘丈深,還是見不到水,死人埋葬地下,可以永久安眠,不像我們中國人所謂黃泉之下那麼陰淒、寒冷。

這種地下墓道,不但羅馬一城有之,義大利各城市也有;不但義大利,法國也有。巴黎的地下墓道,據說面積甚大,幾與整個巴黎城市相當。又據考古家考查:今日的小亞細亞、敘利亞、塞浦洛斯、克利地、愛琴海諸島、希臘、西西里、拿波勒斯各地也有地下墓道的發現,可見這個制度起源之古,及其傳布之廣遍。

今日羅馬地下墓道尚在繼續發現中。已發現者,起點均在郊外。環繞羅馬城垣,成縱線向外引伸開去,亦時加橫線相連絡。倘使我們將羅馬城市比作一匹大肚蜘蛛,則這些縱橫交錯的墓道,頗似一幅大蛛網。各墓道長短不一,現已發現者,大墓道約二十五條,小墓道約二百條,全部長度相加約九百英里,合之華里約二千六七百里。據墓道壁上的墓穴來計算,則埋葬其中者,約有六百萬人。

目前羅馬墓道之開放者僅有三處,一為聖加斯特墓窟,一為聖史巴司賢墓窟,一為聖多米替拉墓窟,均以埋葬天主教殉道聖人而得名。這三處墓窟均在羅馬城市的東南,相互間的距離也不甚遠。

筆者於一九五○年八月間赴羅馬遊覽時,所參觀者僅為聖加斯特墓窟。

在露天劇場的左邊馬路上停有二百二十號公共汽車,約十五分鐘即有一班,專為赴聖加斯特墓窟之用,上車後行二十餘分鐘便到目的地。

汽車在田野中駛行了一陣,最後駛進一條狹長巷子,停於一扇小門前。門內面積甚廣,大樹成行,綠蔭如畫,再行數百步,則為一片周圍數十里的平原。有建築數間,並有聖物鋪,司其事均為身著黑道袍的神職人員,所售聖物雖與城中各聖物鋪相類,但有許多則為此地所特有,像那些地窟壁畫的卡片、地窟古時所用陶壺、陶燈仿製品之類。並有聖女則濟利亞的雕像大小無數。蓋聖女殉道後,葬於此墓窟,今遺屍雖遷葬它處,這個墓穴仍以聖女而著名。朝聖客每喜特於此處購聖女之像,攜歸供奉,作為此游之紀念。

聖物鋪的對面列長凳十餘,每凳前立一竿,竿頂有橫木板一方,標明指導語文,計有英、法、荷蘭、義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亞六種。朝聖客可依自己國籍坐在那條凳上,湊足相當人數時,自有操那一國方言的神職人員來招呼你下墓窟觀覽。他則一路口講指畫地為我們講解。

那墓窟有一總入口,依一小山岡而開。我隨著領導神父一到這座門口,便覺得有一股陰森之氣,迎面撲來。過去頗讀過一些探殯宮,游地獄的文字,但像但丁《神曲》所寫的那些駭目驚心的地獄場面,無非是詩人幻想,我們決無緣領略。至於莎翁名劇《羅密歐和朱麗葉》裡那位女主角服毒暫死之前,想像醒來時所見墓中可怖景象,有機會倒是可以經驗一下的。我今日忽由化日光天的人間世,下降到幽暗慘戚千年以上陳死人的長眠所,朱麗葉那番話湧上我的腦海,心裡覺得很不自然。不過倘使自崖而返,則此來宗旨謂何?所以雖在洞口躊躇片刻,還是壯起膽子,跟隨大家進去了。

進門後,見一道石階,霉痕斑斕,引入地底,轉了幾個彎,才達墓窟。裡面裝有電燈,雖不甚光亮,倒非黝然一黑,像個真正幽冥世界。那位領導司鐸,手中又執一長竿,竿端繞著一大段白色東西,好似一條蛇盤在上面。我乍見甚以為奇,不知其作何用途。至地底光線過分幽暗的地方,壁上或留有基督教友的標識,那位神父要指點給我們看,便將竿端那條白蛇頭一扳,使其高高昂起,火柴一划,白蛇口中即吐出光芒,原來是專供墓窟用的蠟燭。每燭一枝,可供遊歷墓窟一次之用。聖年期內,世界各地來羅馬朝聖者何止數百萬人,每人都不肯放棄參觀墓窟的機會。一位司鐸每天引導遊客至少十次或十四五次,這個墓窟同一時間內總有七八批遊客進去,也便同時有七八位司鐸在領導,每天所用蠟燭的數目倒是很可觀的呢。

墓窟內開著一條條的走廊,寬約三四尺,兩邊牆壁挖有石槽,其長其寬,僅足容屍體一具。蓋古代羅馬埋葬死人大都不用棺,死者以細白痲布,置在槽內,外掩雲母石板一方,用水泥封固。板上鐫刻死者生死年月及銘詞。此類石槽,每壁四層以為常。槽中屍骨今已一概蕩然,掩蓋雲石亦不知去向。(墓窟門口有一個小聖堂,四壁嵌鑲了許多雲母碎片,乃係從前由墓中檢出的。完整者亦有數方,銘刻多屬古文,須考古家始能辨認。)有數槽尚存骷髏數具,或殘骨數根,想系較晚之物。

走廊雖長,每隔數丈,兩邊石壁輒突出少許,作為界限,每家墓地大約以此為分別。更有就石壁挖進為小石堂者,大約方丈,頂作穹窿形。兩邊壁上石槽葬普通死人,正中有神龕,排列雲石之柱,雕鐫精工,壁之正中僅挖一穴,或下置石棺一具。現在穴和棺均空空如也,但穴之上下,尚有許多彩色繪畫,這或者是當時埋葬一族中重要人物之處吧。

這類石堂甚多,大者有三四丈長闊,各種裝飾雖大都損壞,氣象仍甚莊嚴。今日天主教神職人員利用這類石堂為舉行宗教禮儀之所。於其中設有祭壇,放置祭衣及彌撒經本,每於此間舉行獻祭。二千年前教難時代的祭司和教友生活,儼然復現,我覺得很有意思。

墓道辟有天窗,由墓中一直通到地面。視窗雖小,愈下愈寬,天光投入後,立即順著形勢,團團散開,所以天窗之口雖比普通井口大不到多少,下面竟有相當光明。當時構造這類天窗的工程師,對於光學極有研究,於此亦可見。天窗腹部的崖石若有崩塌,或引光角度不如理想,則用巨磚補砌,工程甚大,而且經過二千餘年的歲月仍整潔如新,更足令人驚嘆不置。

我們跟著那位指導司鐸盤旋曲折走了半天,下了一道石階,下面又是一層,規模相似。聽說一共五層,我們大約拜訪了兩三層便沒有再下去了。最下一層,仍有天光和空氣,因為塋地雖低下,一樣開有天窗。

讀者倘問這些墓窟真實情況,則抗戰時代到過四川、重慶或西南各縣的人,不必解說,便可明白。這和抗戰時我們用作防空壕的漢墓是完全相似的:同樣利用凝灰岩層開掘,同樣開成走廊,同樣兩壁挖石槽為埋葬死人之用,同樣置有龕形小堂為一家重要人物藏蛻之所。所不同者,四川漢代人(或更古遠)的墓穴,系由岡陵挖入,位置於地面,而羅馬則在地底;四川古人每一家或一族擁有這樣墓穴一座,羅馬則相通連。前文原說這類墓道制度在小亞細亞和愛琴海一帶傳布甚廣。四川在秦以前雖稱為蠶叢鳥道的蠻夷之國,它的文化其實比中原還古,墓制相類,固可謂為暗合;即謂四川古代與小亞細亞已有文化上的交通,也不算是什麼過分冒昧論斷。不過這是另一問題,此處只有暫時帶過。

當筆者尚在國內時,即耳熟羅馬地下墓道之名。有人告訴我這些墓道之由來,乃因教難嚴重時代,一般教友不能公開活動,轉入地下所致。當時所謂地下與現代所謂「地下錢莊」,「地下政治工作」意義大相逕庭。現代之所謂地下,不過指暗中活動,活動人員還是好端端生活在地面上,而教難時代的教友竟像土撥鼠一般確實鑽到地底下生活起來。自公元六二年,尼羅皇帝將宗教徒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及許多信友殘酷地處死以後,教難繼續不斷,前後差不多有二百五十年之久。這兩個半世紀中,基督教友的生養死葬都在地下。現在我們在羅馬所見的這些墓道便是教友子子孫孫增拓而成。這話不但中國有人如此說,歐洲亦然。我當日參觀墓道後,回到所居旅館與友人鄭琴姊弟談到這個問題,我因見墓道工程太大,主張乃係羅馬貴家巨閥原有的塋場,基督教友不過利用其地點秘密,作為舉行宗教儀式及集會之所,決非他們所開始創辟。鄭氏姊弟不以為然,和我辯論甚久。他又轉問一在座葡萄牙朝聖客,誰知那人的意見竟和鄭等一致。後來我閱羅馬指南關於墓道的緣起,則又說是基督教友的墳地,與羅馬人好像毫無關係。這或者乃由今日羅馬所開放的三四處墓窟,均系教難時代葬有宗教和殉教聖人的遺骨的地方,人們遂於不知不覺之間,將墓道和基督徒打成一片,而有這樣誤會吧。

像前文所述,已開放的三處墓窟,均有原始基督徒遺蹟,並且也實是他們埋骨之地。不過我們倘觀察殘存雲石墓銘雖為古文不可辨認,而字跡筆畫歪斜潦草,有類小兒之雕蟲,壁畫也極簡單,一望知其出於下等社會之手,與墓道偉大工程頗不相稱。所以筆者曾主張或系當時教友利用羅馬無主荒塋,或以已皈依公教羅馬人的祖墳,作為教友公共墳地,不然,這種現象便無法解釋。

今日墓中所留下的基督徒壁畫,倒值一談。為了避免統治階級的注意,他們不敢明目張胆地繪製宗教性的畫圖,只有利用象徵。譬如畫只鴿子,原所以象徵和平,也可以指示靈魂之聖潔;畫只羔羊,原所以象徵犧牲,亦可以指示信德;孔雀象徵天國的永久;馬象徵生命逝去之迅速;雄雞象徵光明的先驅;鹿飲清泉,象徵對天主之愛慕;棕櫚枝象徵勝利及不朽的光榮;蛇則除罪惡及一切黑暗的邪祟,別無可指。可見蛇之為物,實乃全人類所憎惡的東西。

更可喜者,原始基督教友竟能將新舊約的故事也象徵化起來。譬如他們畫拉匝祿從墳墓里爬出,乃係代表我們基督徒將來肉身復活的意味;挪亞乘在躲避洪水的方舟里,代表將來生命的希望;先知旦尼爾在巴比倫被投獅阱,代表我們為義而死,靈魂將獲得解放。還有那吞在鯨魚腹中,數日後居然安全復出的先知約挪,也表示同樣的意思。梅瑟以杖敲擊岩石而引出清泉,墓窟壁畫關於這個題材最為普遍,畫下常注有「清涼解渴」的字樣,這是指示信徒領了聖水而滌除靈魂之污點,獲得新鮮活潑的生命。耶穌以五魚二餅飽飫五千聽道的民眾,乃係象徵「愛的聚餐」代表為死者祈禱時所舉行的大筵宴。

十字架之作原來型式者,僅發現一二處,大多數畫一錨以代(錨也是希望的象徵),其形如佛教之 ■ 字。系將希臘文的第二字母重複四次而成。

基督像均年輕無須,作牧童形狀,表示其為「善牧」,普通為十四五歲之少年人,身著一帔,肩荷一羔,足下又圍繞數羊。有時則將基督畫作希臘神話中的奧菲士在曠野里彈奏金琴,群羊伴隨左右。

中國不識字的人,記帳常作畫以代,有趣話柄頗多。原始基督教也常利用圖畫來做墓志銘,死者生前從事何種行業,墓上則畫他所用的工具。譬如死者生前為木匠,則畫一斧或一刨;為泥工則畫一鏝。有時作種種獸形,則系從死者姓名字母中抽出。若以中國文字來作譬喻:倘死者名「融」則繪一蟲,名「麗」則繪一鹿,名「群」則繪一羊,名「貴」則繪一貝,皆是。

此外魚形更俯拾即是。有刻於墓石上者,有繪於牆壁上者,這是代表教主耶穌基督。因希臘古文的魚字與耶穌名字筆畫相似。這魚字同時也可指教友。耶穌在日內撒肋湖邊,遇見一個漁夫名叫西滿,耶穌特顯異跡使他打了滿滿一網魚,幾乎把網撐破,西滿大驚。耶穌對他說:「不必害怕,從今以後,我要使你作一個捕人的漁夫。」西滿果撇船棄網,訣別妻子,跟隨耶穌。這便是耶穌大弟子伯多祿,耶穌升天后,他成了第一任教宗,今日羅馬教宗皆系承繼伯多祿之位,世世相傳不絕。羅馬教難嚴重時代,教友相逢,每以「魚」字為切口,表明其基督徒身份,中國雍乾時代亦是如此。歷代中國神職界每喜以漁為名,也是這個緣故。

羅馬城外的地下墓道既有如此之長,又復歧岔百出,倘使無人領導,誤入其中,頗易發生危險。常聞某處新發現墓道一條,有青年學生十餘人,結伴探險,每人手持一炬,並以一細索繫於墓口,牽之以入,走到半路上,繩索忽斷,火炬亦燃盡,想摸索著出來,誰知誤入歧途,愈入愈深。外面的人,見他們竟日不出,知有變故,組織了好幾隊人馬進去援救,一連十餘天,不見他們蹤跡。最後大約尋到了,可是這一群勇敢好奇的青年,都已和墓中陳死人為伍了。羅馬地下墓道之長而且多曲折,在這件故事上,也可以覘其梗概。

真的,當我站在聖()加斯特墓窟里,放眼一望,但見長廊相接,似乎永無窮盡,壁上石槽又密如蜂房,氣象之壯大沉雄,難於以語言模擬。啊!這是一座地底迷宮,也是一座地底城市。覺得漢人形容墓地「佳城鬱郁」四個字,惟羅馬墓道足以當之。所以我在另一文中又曾說:「羅馬人真是個偉大民族,不但生時偉大,連死後也還是這麼偉大。」我想曾參觀過羅馬墓道者,當不河漢斯言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