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成功勵志

我發現那些優秀的人有個秘密

文 /黃老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群中真正理解這句話內涵的不超過5%,這不怪你,因為學校不教。

就拿“三十而立”來說,多數人理解的是:三十歲應該成家立業。我們低估了孔子的境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於是三十而立如同唐僧的緊箍咒,讓人焦慮。真相在文末。

前幾天參加行銷網紅小馬宋的私享會,他正在寫一本書叫《朋友圈的尖子生》,書中他深度採訪了自己朋友圈的一些牛人,想從中發現牛人之所以牛的某些規律。他總結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一個人能很快成功,一定是具備了清晰的認知。

我百度了一下認知的概念:認知是指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即個體對感覺信號接收、檢測、轉換、簡約、合成、編碼、儲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斷和問題解決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讀完這段話你有沒有豁然開朗,立地成佛的感覺?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是一臉懵逼的。

我粗略翻譯成人話:認知是一種思維能力,它是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前提下,能夠將知識轉化為高效解決問題的策略。讀完我的解釋有木有茅塞頓開,羽化升仙的感覺?

小馬宋舉了李叫獸的例子:李叫獸從小相信方法和策略能夠讓自己獲得勝利,為了不被其他孩子欺負,他買了一套研究打架的書《散打套路》、《武當太極拳秘術》和《中國武警擒拿術揭秘》,從此以後他在同齡人中所向披靡,那是李叫獸在戰略思想上的第一次成功。

同樣是打架,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曾在一次演講中講過一個小故事:我小時候受過一次奇恥大辱,其他小朋友當眾把褲子扒了下來。當時我去找老師解決,老師說你一個堂堂男子漢,被人扒了褲子還有臉來找老師;我又去找父母,但父母會認為事出有因是不是我先欺負了別的小朋友。當我沒有選擇,發現能夠依靠只有自己,於是我先求媽媽給我買了一條扎的更緊的褲腰帶,這叫守住底線。同時我鍛鍊跑步和身體,並且觀察別的小朋友打架技巧,只到有一天他們又來欺負我,我打贏了他們,我嘗到了主動出擊獲得勝利的喜悅。

有沒有發現一些共同點?優秀的人善於利用策略,而策略本身是一種系統思維。且可以遷移到任何領域,無論你是做行銷人,還是經濟學家,甚至是運動員。

強烈安利科比在TED上的演講視頻。當你聽到科比那句“你知道凌晨4點的洛杉磯是什麼樣子?我知道!”有木有感覺超燃?有木有受到啟發,然後……第二天依然睡到10點才起床?你從這句話得到了什麼啟示?嗯,科比非常勤奮,是科比的勤奮造就了他。所以,就如同你看到文章開頭孔子的那句話之後,明白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科比是這么說的:我的夢想是成為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我知道普通球員是怎么訓練的,我看過他們所有的訓練時間表,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球員,你可以睡到早上10點起床,11點或者12點開始訓練,訓練兩個小時到下午2點。然後你必須休息和恢復,所以你回去進食、睡覺、放鬆……6點回來再次訓練,從6點到8點,然後再吃晚飯、休息、睡覺……

所以只要我早上4點就起來訓練,就可以爭取更多的訓練時間。這樣日積月累,我和競爭者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等到五六年之後,不管他們在夏天做了什麼樣的特訓,這些人永遠也追趕不上我了。這樣的訓練方式是從高中開始的,我在那時候思考如何才能在球場上取得優勢,當我發現早起訓練可以幫我做到這一點,我就決定堅持這樣做了。

凌晨4點不是關鍵,如果別的球員凌晨4點起床訓練,科比會選擇凌晨2點開始訓練。這才是有策略的勤奮。

是時候搞清楚孔子那句話的真正含義了。我不夠權威,請出南懷瑾老師答疑。

南懷瑾:孔子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鍊,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源,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範圍。到了"六十而耳順","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世,學問修養,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裡平靜。注意心裡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難的。然後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我們上街去看某家包子做得好,就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逾矩"。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範圍。"從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過這個範圍,所以"不逾矩"。

有策略的過完這一生,不迷不執不妄!(公號:黃老邪聊行銷 hlxmarketi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