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綠讀後感

讀後感(一)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由朱自清寫的,書名《綠》。這裡寫了梅雨潭的綠是多麼奇異;梅雨潭的綠是多麼醉人;梅雨潭的綠是多麼可愛;梅雨潭的綠是多麼明亮……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綜合運用了比喻、擬人、對比的藝術手法,並且用大量的比喻、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使諸多美麗景色,構成了動態的感人畫卷。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特點。我對這篇文章印象很深。有很多非常的生動的句子:「那醉人的綠啊!仿佛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摸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嗎?」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眼前就浮現出了那綠,那綠招引著我,使我無比的神往,我要撲向它的懷抱!

啊,要是處處都有梅雨潭的綠,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乾淨,沒有因為環境的污染而生病致殘甚至死掉。我們如果都想讓自己的家園多一份綠,出一份力,我想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

綠讀後感(二)

我讀到《綠》的時候,我又一次沉醉於朱自清的筆下了。

這篇文章融情於景,作者用全身心來體味著梅雨潭的綠。全文僅四段,結構則較為緊湊。作者十分注意對詞語的提煉、妙用,從而極具親和力,緊抓讀者的心。此外,文章的修辭與抒情運用也恰到好處。這便是它使我沉醉的原因了。

文章起筆突兀,自然點題,這般開頭,使讀者留有懸念,同時,作者說這是「第二次」來此地,才「驚詫」,是我猜想可能作者第一次雲遊此地時,可能因季節、氣候、心情以及背景而無緣於此景。

第二段,作者妙用動詞,行文流暢,質樸,向讀者交代遊蹤,同時為下文對梅雨潭的精妙描寫醞釀、積累情緒、做鋪墊。其中,「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里的字用得尤為精妙,因黑白分明,這「鑲」字便浮現於作者的腦畔中了。還有,「這個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其中「踞」字運用得極為生動、傳神,頓生雄壯之感。還有,「綠意」隱隱露出盎然,頗具感染力。

第三段,作者放下了包袱,盪開一筆,便可安心於梅雨潭中了。第一句,「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通過「招引」 「追捉」兩詞呼應,極有意境美。來到潭前,作者的心與潭水融為一體,抒發著自己對潭水的熱愛,他想用身體與潭水接觸,因為他太愛這個綠了。抒情時,作者說出了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感受,再配上助詞,就相當富有詩意。作者用少-婦的裙幅,少女的心,雞蛋清的軟以及溫潤的碧玉來從靜態、動態、亮度、質地及色彩多角度來比喻潭水,接著又用對比的手法,表明潭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其中還運用了反問句加強語氣。段尾,作者表達出他美好心愿的同時,用細膩貼切的語言感染著讀者。

最後一段,首尾呼應,意味深長。

綠讀後感(三)

當我讀完《綠》的時候,我被被深深地陶醉了,在這綠的仙境中我仿佛真的感受到那麼明亮、深密、醉人的綠。

從文字間,我輕輕地撫摸,細細地品味,用心地感受。我仿佛飛越了時空,與朱自清爺爺並肩站在梅雨潭邊。當瀑布從山頂直瀉而下時,我會不禁吟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雖然梅雨瀑布沒有詩中的壯觀,沒有詩中的高聳入雲,沒有詩中的……卻有著獨有的晶瑩多芒,獨具風韻,讓我不禁感慨萬千。放眼望去,梅雨潭猶如鏡般明澈,有節奏地搖盪,在深綠地伴襯下,散發著魅力,或像深色的翡翠、或像水嫩的豆腐,或像帶露的碧葉,真怕無意間碰碎了它。

若不是它離和的神光,怎能吸引朱自清爺爺的注意;若不是它神奇的魅力,怎能使朱自清爺爺為它贊誦;若不是它晶瑩多芒的瀑布,怎能讓朱自清爺爺為它驚詫。它沒有長江一泄千里,它沒有兵馬俑般世界聞名,它也沒有長城壯觀宏偉,它只有那種清新脫俗的綠,清澈如境的明,頗似豆腐的嫩,那種獨有的魅力。()

繪畫的美,動態的美,音樂的美全部集中在了朱自清爺爺的筆下。他寫出了對梅雨潭喜愛,對溫州的讚美,對大自然熱愛。在筆墨的渲染下,我也被這奇妙的大自然迷得神魂顛倒,如痴如醉,讓我愈來愈佩服這鬼斧神工、美麗神奇的大自然。

懷著遐想、懷著感慨、懷著憧憬,合上書本,激動之心久久不能平息,梅雨潭的那抹綠總是在眼前浮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