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捕蛇者說讀後感

捕蛇者說讀後感(一)

近日,學習了《捕蛇者說》我深有感觸。通過《捕蛇者說》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對苟捐雜稅的控訴和對老百姓深切同情。

《捕蛇者說》全文通過圍繞著蔣氏一家的遭遇表現了當時苟政猛於虎的狀況,引發人思考。柳宗元寫作的這段時間裡,戰亂頻繁,先後發生過安史之亂,全國戶口銳減,朝廷隨意增設稅收官,多立名目,舊稅加新稅,無有限制,使人民的負擔日益加重。儘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頒布了兩稅法,並明文規定敢在兩稅外加斂一文錢,以枉法論,但這不過是欺騙百姓的手段,事實正如陸贄所說:大曆中供軍、進奉之類,既收入兩稅,今於兩稅之外,復又並存。

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蔣氏的這一番話,用他以捕蛇獨存和鄉鄰們非死則徙相對比,說明捕蛇雖然是件不幸的事,但卻比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的相鄰們好多了。當聽了要恢復他的賦稅時卻大戚,汪然出涕地懇求。完全是出於真情。蔣氏的話,發自肺腑,帶著血淚,聽來怎不令人心碎?更突出當時國家的腐敗以及頹敗。

特別是他不願意丟掉犯死捕蛇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講得是既有具體事實,又有確切數字;既有所聞所見,又有個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輩輩的經歷,又有此時此刻的想法;既講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訴說了鄉鄰們的苦難:不僅使人看到了一幅統治者橫徵暴斂下的社會生活圖景,也讓人感到此人的音容體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動傳神。有力得控訴了社會吏治的腐敗,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堅持改革的願望。

捕蛇者說讀後感(二)

《捕蛇者說》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柳宗元對蔣氏人家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唐憲宗元和年間,賦斂極重,當時全國稅戶比唐玄宗時期減少四分之三,而兵力增加三分之一,民不堪命。柳宗元在永州親眼看到這種情形,所以寫了這篇文章,揭露了苛政猛於虎之一觀點。體現作者關心民生疾苦的善良的心。

文章開頭介紹了捕蛇的好處,可以抵擋稅收,讓人們都爭著搶著去做這件事。蔣氏的那個人,以捕蛇為生,而他的前輩都死在這上面,他卻依然從事著這一行業,以捕蛇之利反襯出賦斂之毒。

當作者提起要給蔣氏更換一份差事,而蔣氏卻哭著求我不要換。可以看出,蔣氏為了逃避賦稅,寧願冒著生命危險去從事這一危險的差事。

過去,把相鄰們十室九空的情景跟自己以捕蛇獨存形成鮮明對比。現在,把官吏來鄉里索租跟自己馳然而臥作對比,突出了統治的苛刻。

作者聽到這些感到悲傷,表現出對在苛政下生活的百姓的同情。

捕蛇者說讀後感(三)

本文在寫蔣氏痛陳心曲之中融入了作者強烈的個人感情。作者先「悲」後「愈悲」,他悲的是毒蛇之毒,是捕蛇者蔣氏的不幸遭遇;他「愈悲」的是賦斂之毒,是當時廣大百姓的悲慘命運。

作者之悲中充滿了對蔣氏及廣大受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對統治階級的不滿。雖然作者當時被貶永州,但他依然是統治階級中的一員。他能有如此感情,關心民生疾苦,可見其思想的進步性。然而最終他卻把問題解決的希望寄托在「觀人風者」身上,這又不得不說是無奈的局限。()這個局限是歷史的局限,階級的局限,作者無法超脫。「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的實質是希望朝廷調整統治政策,用辨證唯物主義的眼光來看這只是個改良主義性質的美好希望。翻開歷史,不難看到中唐社會藩鎮割據,土地兼併,動輒則戰,朝廷財力匱乏,試想,這一無力的希望能下閘止水般的遏制住橫徵暴斂嗎?一堆柴木,當它的水分被蒸乾時,只需一根火柴,便可燃起熊熊烈火。「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的百姓,油脂榨乾之時,血淚的控訴無望,改良的希望無望。這時最緊要的是一聲革命的吶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