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莫泊桑小說集讀後感

莫泊桑小說集讀後感(一)

我仰慕莫泊桑先生已經好久了,但又迫於時間關係,長時間沒能拜讀他的小說集。如今終於能在學小說的時候打開這本書。想了解他小說的特點,先得了解這位法國大作家。莫泊桑是19 世紀後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羊脂球》《項鍊》等,都是從生活中取材,以小見大概括出生活的真實,被譽為短篇小說大師。

《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講述了普法戰爭期間一行人逃出魯昂的故事。路上,馬車被一隊普魯士軍官扣下,在犧牲了羊脂球之後卻各得其利,還認為是羊脂球這個「下賤女人」耽誤了他們的行程而鄙視她。小說以羊脂球這樣一個被犧牲的妓女形象歌頌了法國人民對抗普魯士侵略者的凜然正氣,同時通過前後對待羊脂球的態度轉變辛辣地諷刺了統治資產階級人物。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前,他們選擇了後者,也選擇了狼狽為奸和思想的極度扭曲。莫泊桑敢於直面種種世俗偏見,歌頌一個妓女的形象,並對比她的高尚行為與統治階級的卑鄙行徑,足以看出他的才學和膽識。這篇小說也證明了他的「短篇小說之王」美稱,僅僅5 天的時間,用嚴謹的結構,簡練獨到的描寫,讓一件小事將法國上層人物的可恥嘴臉表露無疑。而這篇小說的結尾是典型的莫泊桑式結尾,情節急轉直下,看似冷淡的文字卻用有力的筆觸奏出了羊脂球心中感情泛起的巨大波瀾,寫出了全篇小說的最強音,這也是莫泊桑的偉大所在。

再以《項鍊》為例,莫泊桑小說批判和諷刺的對象不僅僅是上流社會和統治階層,對羅塞爾夫婦這種小資產階級人物也不例外。馬塞爾蒂本是一個社會中下層人物,卻仰慕上層社會,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參加晚會的機會,還弄丟了借來的項鍊,花費了10 年的青春還回一條項鍊,卻又得知那借來的項鍊本就是假的。初讀《項鍊》我們可能憐憫這位羅塞爾夫人,但是不難看出莫泊桑對她的批判。馬塞爾蒂年輕時擁有她的夢想,可這樣的夢想完完全全地是一種虛榮心的體現,深處中下層卻夢想著追逐名利和榮耀。他看到女傭在做家務時產生了想入非非的想法,所以也看出了她對平常生活的不滿足。但是當他負債纍纍,卻又懷念起過去那種生活。有追求是好事,但是過度就會使得其反。

在莫泊桑筆下,我能讀到他對貴族們寡廉鮮恥的抨擊;對小資產階級愛慕虛榮風氣的諷刺,對拜金主義醜惡風尚的鄙視和對窮苦人民悲慘命運的同情,還有他濃濃的愛國情懷。莫泊桑的特點,正是那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能力,在平凡的小事中發掘出發人深省的篇章,他不像老師福樓拜那樣思維縝密,也不像同時代更勝一籌的左拉那麼睿智,但是他的文章短小精悍,包羅萬象,讀一讀會有不少收穫。

莫泊桑小說集讀後感(二)

在莫泊桑的筆下,我讀到了他對貴族們寡廉鮮恥的抨擊;對小資產階級愛慕虛榮、羨慕榮華的風氣的諷刺;對資產階級腐化墮落、拜金主義等醜惡風尚的鄙視以及對窮苦人民悲慘命運的同情、對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歌頌,還有他那濃濃的愛國之情。

從莫泊桑的寫作風格中我也學到了不少。他不是哲人,也不是歷史家。他缺乏巴爾扎克那種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更不像他的老師福樓拜那樣縝密細緻,也不如左拉的視野那麼寬廣。可他卻有一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能力,善於在一般人視而不見的凡人小事中,使得文章感情真摯,真實可感。

莫泊桑所寫的小說反映了當時社會人性的冷漠、刻薄,社會思想的不成熟、不公平,對底層勞動人民的蔑視剖析,反映了當時人虛榮驕傲的人性弱點,從中讓我們得到了這些啟示。

莫泊桑小說集讀後感(三)

莫泊桑所寫的小說反映了當時社會人性的冷漠、刻薄,社會思想的不成熟、不公平,對底層勞動人民的蔑視剖析,反映了當時人虛榮驕傲的人性弱點,從中讓我們得到了這些啟示。

在讀《西蒙的爸爸》時,我深刻的感到當時人封建思想的濃重,西蒙雖是個小孩可卻承受了外界對他「強大」的壓力――說他沒有爸爸,小小的身軀哪經受的住那樣唾沫星子的狂轟亂炸,他的心漸漸扭曲讓他有了跳河的想,也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名身材高的工人菲利普來到了他的身邊,給他了力量並答應做他的爸爸,這讓西蒙的臉上又重回了往常微笑。這篇文章讓我深刻了解當時西蒙母親與西蒙兩人在當時的鎮上受盡別人的冷嘲熱諷,受盡別人白眼那種痛苦而又掙扎的心情,西蒙在學校又受盡同學嘲笑,被同學毆打,只因為他沒有爸爸。就算一個父親去世的孩子在西蒙面前也得意洋洋的說;」我的爸爸在墓地里」。這一句句的生硬的話語把西蒙的心深深刺痛了,可世上也有善良的人――菲利普,他讓這個小家庭擺脫厄運的纏繞,讓他們的臉上重回快樂。

當今的社會我想與莫泊桑筆下的社會也差不多吧!也有欺凌弱小、專橫跋扈之人,也有富有愛心體諒他人的人。在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後,民眾自發的捐款捐物活動接連不斷,這一次重大地震把我們中國人的心緊緊的連在了一起,讓我們看到患難見真情,團結讓我成為可以抵禦一切困難的萬里長城。()

真善美是世界上永恆不變的美德,莫泊桑所寫的每一篇都沒離開過它,他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有美好的品德。

在我們所學過的《項鍊》中,描繪的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瑪蒂爾德。女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她有了華麗的衣服後又想要珠寶首飾來引人注目。當時也就是這樣的社會,社會中的女人只要憑相貌就能找個好人家一生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她們的資本就是長相,可瑪蒂爾德是個例外。莫泊桑花了很大的篇幅寫瑪蒂爾德為了能在宴會上吸引眾人的眼球,在宴會之前精心的打扮,她對讚揚的渴望,對進入上流社會的嚮往,都是為了與後文瑪蒂爾德丟了項鍊之後一改以往性格,變得勤勞、善良、節儉、樸素形成強烈的對比,並提出個人觀點讚揚瑪蒂爾德敢於承擔、堅毅的品格,對她以前總有不切實際的想法表示否定。從瑪蒂爾德這個小人物映射出當時社會風氣的墮落,人們只是尋求物質上的滿足而在精神上去是低下的。

讀了莫泊桑的文章讓我更認真的審視自己和這個社會,去掉人性的貪念,雖然這很難,但去掉一點去掉一點,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加和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