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論雅俗共賞讀後感

據我了解,《論雅俗共賞》是朱自清先生的生前的最後一本書。

《論雅俗共賞》放在了本書的第一篇,並且被用作書名,我想朱自清先生對於此篇文章的意義是不同一般的。作者在文章中有意的提到了文學中的俗人、雅人。「『雅俗共賞』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標準,這裡並非打到舊標準,只是要求那些雅士理會到或遷就些俗士的趣味,好讓大家打成一片。」「但就玩意兒而論,『雅俗共賞』雖然是雅化的標準為主,『共賞』者卻以俗人為主」。

文章通過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史來闡述觀點,從唐朝安史之亂的門第垮台使得社會等級不再像先前的那麼固定,「士」和「民」兩個等級的劃分也不再像先前的那麼嚴格和清除,到中唐時期比安史之亂還早些,禪宗的和尚開始用口語記錄大師的說教,再到宋朝出現的筆記和唐朝的傳奇,作者羅列出這些,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文學正在逐步向大眾化靠近。文學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讀者閱讀,而應該爭取更多的人來欣賞閱讀,這樣的作品才能傳之永久。這一點是必須承認的,因為畢竟高文化水平的在民眾中也是占少數的,文學作品,若在民眾中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其價值將會得到更深層次的發掘。民眾,無論在哪個麼方面都是規律發展所必須考慮的一個方向。毛澤東曾經就說過,「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從民眾來,到民眾中去。」毛澤東在軍事方面的成就主要還是因為他認識到了民眾的重要性,以民眾為中心,積極拉攏民眾,走民眾路線,得到了民心,眾心所向,成功也就唾手可得了。在我看來,「雅」與「俗」也並非有著不可跨越的界線。正如我們時時刻刻掛在嘴邊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等等這些詩句一般,都是古人在屬於他們的那個時代所創造出來「雅」文化,而在如今,幾乎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每個讀了一點點書的人都可以哼上那麼一小段,幾乎達到了一種全民吟誦的地步了。這是一個好現象,這種現象說明我們正在被這些文學創作所影響著,全民的素質也在不知不覺地在提高,我們學的《西遊記》《紅樓夢》在現在被稱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二,而在吳承恩、曹雪芹的那個時代,卻只作為一種消遣的「閒書」而已……這種不斷從俗到雅、從雅到俗的轉變過程足以說明,「雅」與「俗」只是相對而言的,而我們著實不應該劃分得太刻板、太教條、太絕對。一些優秀的文藝作品也不能就因為遷就大眾的需要,從而降低作品的質量。就因為「雅俗共賞」,我們也不能銷毀文學創作的精髓。一些文學作品能夠達到雅俗共賞的地步,()是很不容易的,因此這些作品一般都是被廣為傳頌著。當然,也不能因為一些粗製濫造的文學作品,打著雅俗共賞的口號,破壞了整個文化屆的氣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