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24個比利》讀後感

  這本書前部分講了主角威廉·米利根在被確診和治癒之前的故事,而中部講了在他失落掉的7年裡的所有事情。後部講述他快被治癒時的悲慘遭遇。前半部分由24個人的中的幾個斷續著講述和經歷。中部由融合後的「老師」進行敘述(其實老師差不多就是威廉·米利根本人了)。後部就很令人揪心了,看的我很想打人(筆者平時是個很溫和的人,但是看到這裡尤其最後幾十頁的時候就很想打人)。

  主角比利是二十四重人格,幾乎每個人格都有他自己的特長。讓我敘述一下幾個受歡迎人格的特長(受歡迎是阿瑟判定的,根據是否守法、遵守約定以及利用時間的效益高低等,後來有所變化):

  阿瑟(Arthur)自修物理、化學並研習醫學,能流利運用阿拉伯文。

  里根(Ragen)會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語,武器和軍事權威,精通空手道,對生物學感興趣,看了阿瑟推薦的一本書學會了有效控制腎上腺素,畫黑白畫(因為他是色盲)。

  亞倫(Allen)負責對外聯絡,口才很好,會打小鼓,畫人像。

  湯姆(Tommy)精通逃脫術,會吹薩克斯管,無線電專家,擅長風景畫。

  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r)會吹口琴。

  阿達拉娜(Adalana)會寫詩,烹調,操持家務。沒錯,她是女人。

  其他人也有特長(大部分偏向於藝術方面)

  是不是很厲害?但是你看到後面會發現他們還不止這麼厲害。

  他們明明失落著時間,大部分時間沒有自主意識,一睜眼可能就是完全陌生的場景和狀況,但他們卻用常人不到二十四分之一的時間,做到了這麼多了不起的事情。

  讓我最為震撼的是 阿瑟 ,他意識到自己和很多人一起共用比利的身體,便制定出一些公約,以保證大家的安全。

  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第四條:

  自我完善。不可浪費時間去看漫畫書或電視,專業要精益求精。

  阿瑟制定的規則

  這個規定,類似於我們對自己規定不可浪費時間去看網路小說或者刷手機。我想,大部分人應該做不到這點吧。。。

  還有一個情節很讓我觸動了。家裡的電燈燈泡壞了,湯姆想學媽媽換個燈泡,結果被電了。按照常理電了一下也就算了。Tommy不是,他查看了電燈里電的來源,來自電線,然後開始找電線的來源,找到了街上,看到了電線桿,再找到了街邊的高壓電箱,看到上邊印著一個公司的名字。然後他回家找電話黃頁,找到公司的地址,然後第二天他去看了公司,發現只是個辦公室。於是,他去圖書館裡查找資料。才開始了解到電力的來源,水力發電或者火力發電,了解到水庫等等。

  有沒有被外國小朋友的求知慾給折服?

  反正我是服了,向他學習。

  現在再讓我說說為什麼看到最後幾十頁想打人。由於當地不明真相的民眾們覺得讓一個殺人搶劫強姦犯並且可能有反社會傾向的精神病人(大多數普通民眾、當地法官以及關押精神病犯人的醫院甚至覺得比利的精神分裂是裝的)出院走動太危險了,當地法院不顧眾多專業精神科醫生的反對,將比利送到了看管嚴苛的精神病醫院式監獄,還各種虐待比利(看得我心疼)導致比利好不容易要融合的人格又分裂了,最後幾十頁里,理性的阿瑟和負責守護的里根還有很多的人格甚至只能把自己永遠封閉起來,因為監獄的環境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幸好最後還留有一絲絲的希望,比利被轉回了之前的醫院,能夠再次接受治療。但是很明顯,在利瑪醫院裡的遭遇使得比利的人格很難再重新融合。這種傷害幾乎是不可逆的。

  這本書真的很棒喔,推薦大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