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家鄉的小吃

家鄉的小吃(一)

我的家鄉雖然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只擁有40多萬人口的小城市,卻從不曾匱乏美食。這其中首屈一指的要算是現在已家喻戶曉的烤冷麵了,相傳是一對老年夫妻所發明的特色小吃現已遠傳至省城哈爾濱。烤冷麵——顧名思義,就是把一片方方正正的但有點長的冷麵片放到鐵板上烤,然後加點調味料就可以品嘗的美食。其次就是家鄉比比皆是的有濃厚韓國特色的料理飯館,在這裡你可領略到朝鮮風味的狗肉,烤肉,壽司,冷麵,米腸,米酒等美食。再次就是烤羊肉串,也是我的最愛,有一家的烤肉串味道奇美,再加上店主自制的調味醬,那可真是人間的極品呀!哈哈!因此這裡也是每次寒暑假我和好朋友聚會的地點,大家毫不猶豫,全票通過的選擇這裡。在品嘗到美味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和久違的好朋友毫無邊際的談天說地,調侃一番,真是哈哈一笑解千愁呀!這種感覺不言而喻,使你感動流涕,久久不能忘卻,它並不是一般見面時的寒暄和分別時的揮袖所能敷衍了事的。都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我卻不敢苟同。在我看來,這種難得的友情就是緣,緣分的天空讓我們從天南地北,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相識,相知,相聚。這情誼可跨越時空成為永恆!不論天荒地老,海枯石爛!最後要提及一下我的最愛——華鮮的拌冷麵,真是別具一格,頗有特色味道的小吃。好渴望家鄉的小吃,好懷念那些久違的好夥伴,更想念遠在家鄉的親人!


家鄉的小吃(二)

電腦里存了好多家鄉特有的飯菜的圖片。一切美好的回憶和溫情的故事,都定格在那一張張圖片裡。無論何時翻閱,濃濃的鄉情總會瀰漫心間。

其實,我並不懂得如何鑑賞美食,也不是一個太好吃、太會吃的人。可我對家鄉的飯菜卻一直念念不忘、情有獨鍾。近日看了很多相關的圖片,也讀了一些鄉友們寫的感懷文章,發現原來遊子的心是相通的,濃濃的鄉情是永遠割捨不斷的。

與其說喜歡家鄉的飯菜,不如說是對故鄉深深的眷戀,對親人無盡的思念,對成長難忘的記憶。是啊,人們總覺得媽媽做的飯是最好吃的,那怕是粗茶淡飯。這或許是一種情節吧!家鄉的小吃,對於我來說,已經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感情的寄託了!

小時候,媽媽親手做的飯菜養大了我們。那是放了學拚命往家裡跑,剛推開門就撲面而來的味道;那是吃了半輩子,可無論如何都不會厭煩的味道;那是永遠也不會消失的媽媽的味道!如今,我們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媽媽,遊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嘗盡了各種味道里的酸甜苦辣。於是,我們會更加頻繁地想起故鄉,想起媽媽,想起饊飯、攪團、漿水面、煮豆疙瘩……

蒐集整理、粗製濫造了一個家鄉特色小吃的MTV,與老鄉們共勉!


家鄉的小吃(三)

托板豆腐臨清水豆腐,因賣主用秤稱好後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故稱"托板豆腐".在臨清市內整天都能看到手推車、腳踏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著托板,吃的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食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滷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人們方便可口的快餐。()

熱羊肚清末,羊肚作為名吃進入北京,在西交民巷"落戶",店鋪名稱叫"臨清羊肉館".民國和解放初期,生意十分興隆,很有名氣。此館主要賣"羊肚",北京人叫"羊雜碎".

八寶布袋雞臨清八寶布袋子雞創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八寶布袋雞盛在盤子裡活像個趴著的殷紅色的整雞,吃起來爛、香酥,既有雞肉的異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鮮美,是宴席上的佳肴。八寶布袋雞與河南滑縣的道口雞記德州的扒雞同屬運河沿岸的熟食雞。

尹家閣"下凡肉" 從臨清城沿著古運河向東南約10公里的地方,有個尹家閣村,村裡有近百年歷史的"聚隆號肉鋪",四代人經營者豬尿泡肉和下水肉,人稱"下凡肉".因其風味獨特,物美價廉,在當地頗有名氣。

武德魁肉餅以優質、價廉、方便實惠而與滿全城,生糜四鄉。治餅口訣:肉不加菜,三天不壞;肉要保鮮,用時現加鹽;肉片切成丁,不化油膩輕;蔥花扮香油,更顯香味稠;要向餅酥皮不焦,豬板油多為上招。

徐家煎包臨清徐家包,是堂邑縣小薛村人徐學敏於清嘉慶年間創製的,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徐家煎包的第七代傳人徐振環仍和他人聯合經營者包子生意,本地人招待外客,吃一頓徐家寶子是不可少的。因此,徐家包的買賣非常興隆。

王四輩熟牛肉清光緒初年,在光明街北首自營牛羊熟肉。其製作工藝嚴謹,經營有方,生意興隆,食品經銷天津、德州、滄州等地。光緒十七年建字號"觀音堂"後子孫相傳,生意不衰。縣仍沿襲老字號,生熟兼營,以熟肉為主。

竇家蒸包原名"揪頭包".創於清同治五年,由竇延棟在臨清"元興樓"始建包子鋪,傳至竇玉田已是第三代,其製作工藝不斷改進和完善。現在的竇家包由10種原料精心調配製作,面軟皮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