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關於醫學書籍的讀後感

關於醫學書籍的讀後感(一)

《本草綱目》是由明朝傑出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針在繼承和總結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多方考證,花了將近30年時間而寫成的。它是東方藥學巨典,具有「醫學之淵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譽。

讀了這本書,我驚奇地發現醫學界竟是如此神奇,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體竟可成為治病的良藥。比如水部中的露水,書中這樣注名著,露是陰氣積聚而成的水液,是潤澤的夜氣,再道旁萬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無毒,秋露水凜成夜晚的肅殺之氣,宜用來煎潤肺的藥,調和治疥、蘚、蟲癩的各種散劑。想不到吧,平凡的它們,卻有不平凡的醫療作用,相信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平凡的物體等著人們去發現它們的價值,那將會帶給我們另一個驚奇。從這裡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觀察是非常重要的,它會使我們學到很多東西,發現很多東西,同樣也可以解決很多疑問。再剛剛露水的例子中,我們發現書中記載的任何藥物,他都有有註明有毒或是無毒,這跟人差不多有善惡之分,提醒我們用藥要注意,就像我們生活中要小心與人打交道一樣。

《本草綱目》裡還收集了很多有醫療作用的花草樹木的圖片,看了這些圖片,可以說是大開眼界,它們有些長得很漂亮,有些長得很奇特,也有些長得很渺小……它們還解開了很多疑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生活中,有些我只知道它們的名稱,卻不知道它們的樣子,比如冬蟲夏草、海藻等等;而有些,我只知道它們的樣子,卻不知道它們的名稱,又比如金毛狗脊等。這樣一來,我有增長了對植物的見識。在這裡我也給自己提了個醒,那就是,對事物的了解和對問題的認識,不可以不清不楚,那樣,就會使心中的疑惑越積越多,不知道到哪天才能解開,或許永遠都不會解開。

《本草綱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讀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讓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這些道理,就讓人有方向的前進,把這些道理當作做人的原則,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成熟。

關於醫學書籍的讀後感(二)

暑假裡,我讀了《李時珍與本草綱目》,讀完後我了解了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自幼對醫藥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年輕時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後,就以行醫為業。他刻苦鑽研大量古代醫學書籍,發現其中有不少錯誤,決心寫一本部比較完善的藥物學著作。為此,他走出家門,虛心求教。有一次,在鄉間他聽說曼陀羅花用酒吞服,會使人痲醉大笑,就不畏艱險,攀登雲霧繚繞的武當山,從陡峭的崖壁上採回這種花,親口品嘗,並進行臨床驗證,說明它確有痲醉的效用。經過27個春秋的研究,他在晚年寫成了《本草綱目》。這部書有一百九十多萬字,收入藥物一千八百多種,醫方一萬多個。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李時珍是個勤奮的人。他年輕時雖然科舉考試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地學習醫學方面的知識。經過長期不懈努力終於寫出一本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我們要學習李時珍不怕困難,刻苦鑽研這種精神,在學習上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關於醫學書籍的讀後感(三)

「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謹慎而後行醫」這句話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的部落格中看到的,當時感覺說的非常好,就記了下來。今天讀完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發現這句話正是這篇文章的一個非常恰當的縮影,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這不正是孫思邈所強調的行醫所必需的「精」與「誠」嗎?在《大醫精誠》中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即為「精」;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此為「誠」。不論是這位醫生的話,還是《大醫精誠》這篇文章,兩者都極為準確的概括出了作為醫生這兩個最基本的品質--技術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很多的名醫,像李時珍,孫思邈,張仲景等等,他們不但技術精湛,醫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當時的老百姓所推崇,被歷史所銘記。祖國醫學繁榮發展離不開諸如此類的人。他們本著仁術、仁心治病救人,為後代的醫者樹立了榜樣。像東漢茗儀張仲景以救人活命為己任,以仁愛救人為準則,指導自己的醫療實際活動。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著成了《本草綱目》的巨著,該書吸取了後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糾正了以前的錯誤,並冒著違反統治者意志的危險列舉服食丹藥的害處。該書不僅學術價值高,而且道德價值也很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