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紅高粱影評

紅高粱影評(一)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頭。」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那片可人愛又可人恨的高粱地里,奶奶被嫁到十八里坡有痳瘋病的酒廠老闆李大頭,出嫁當天奶奶遇到有名的轎夫,對他有了好感。兩人激情迸發,在高粱地里相親相愛,從此他就成了我爺爺。李大頭被殺酒廠由奶奶負責,也因此和爺爺生活在了一起,最後奶奶在給為羅漢大爺報仇爺爺和相親們送飯的路上,死在了日本人的槍下。由張藝謀導演,鞏莉、姜文主演的根據莫言同名小說改編的《紅高粱》,其中塑造了奶奶這樣一位不熟世俗影響,敢愛敢恨的偉大的女人的形象。這是一部讓人看了感受至深的影片。該片在聲音、景別、鏡頭的運動方式上運用的別具一格。

這是講述生活在這片高粱地里我的奶奶年輕時的故事,以旁白的方式完美的講述給觀眾,客觀真實的向觀眾說明生活在高密東北鄉奶奶年輕時的故事,和該片所包含的主題;影片中多次出現嗩吶聲響,既有真實音響也有虛擬音響。奶奶出嫁那天吹奏的音樂營造出了環境的真實感,同時體現出了高密東北鄉的風土人情,推動故事的發展,烘托出所要展現出的情感。還有一處響起嗩吶聲響讓人震撼的就是,奶奶給爺爺和鄉親們送飯,被日本人打死,影片中虛擬音響嗩吶聲起,給人內心以震撼,引起觀眾的悲鳴,表現出奶奶逝去是如此的悲傷,同時讓人內發深醒,戰爭的殘酷性。

故事以「紅高粱」為題,就一定不能少了這可人愛又可人狠的高粱地。影片中多次給出高粱地的鏡頭,多以遠景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在太陽升起或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天與地相接,映襯著一望無際的高粱地,交代出所處的時間環境,烘托出靜謐安詳的狀態,突出奶奶等一系列人生活在這片高粱地里的故事和情感。片中還巧妙的運用了空鏡頭轉場,順利過渡,給人美感,更突出主題奶奶就像這高粱地里的紅高粱。奶奶嫁到酒家重新撐起這個酒廠,在就放開工的那天,對剛釀出來的酒特寫鏡頭,著重強調釀出酒後的喜悅,和每個人心中微妙的情感,紅紅的高粱酒是紅高粱的紅。

奶奶和爺爺第一次相遇是在奶奶出嫁的那天,爺爺就是有名的轎夫。根據當地的習俗,在迎娶的路途中轎夫們都會折騰新娘子。在抬轎子的過程中用了晃鏡頭,給人眩暈感,同時讓觀眾感同深受,烘托出當時那個年代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和躁動不安,讓觀眾融入進電影之中。本片鏡頭運動方式另一個特點是拉,由近及遠,多以遠遠一望無垠的高粱地收尾,讓觀眾明白人物的動作、心理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呈現出來的,突出主題。還同時運用了疊入疊出的轉場方式,上下連貫生動。

影片運用方法巧妙,聲音上旁白完美呈現嗩吶聲引人悲鳴;空鏡頭給人讓你感受到既美麗有醜陋的高密東北鄉的那片高粱地;晃來晃去讓你感到眩暈的為當時那個年代產生共鳴。奶奶這個敢愛敢恨,她是如此讓我欽佩,他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也是狼狽不堪的,奶奶是如此偉大女性的代表,也是那箇舊時代罕見的先驅。就是那片高粱地給我們講述了如此影響至深的故事。那可愛又可恨的高粱地。

紅高粱影評(二)

在電影《紅高粱》中,可以很清晰地感覺到這份激情。關於這點,小說的原本也實在給了他足夠優質的基礎。小說《紅高粱家族》本身就一直在張揚著這東西,再加上張藝謀在設計這電影時的勃勃野心,使得這電影通篇燙得一塌糊塗:他可以單憑著自己的激情,就把小說中的激情要素完全構架在自己的膠片之中,再然後,一口氣的把這所有的他需要衝動的東西串成了一道四川火辣燙——說這叫火辣燙是因為這裡面的確少了點痲,他也許是因為沒能力從總體上把握自己的感受,讓這片子沖得可以,但可以回味的東西就要少得多了。對於這一點,在他後來的東西中還有所體現,實際上,他後來的電影中,這種激情已經開始變得缺失,甚至愈發嚴重了。這也使得他的電影漸漸變了味道——即便是在他的黃金時期這東西也有的體現的,不過是到了後來更加慘不忍睹,因為比照著自己這部《紅高粱》。

武俠中的一種說法叫十分力道用七分,留著三分壓自身。張藝謀在這電影中仿佛用盡了自己的十分氣力,也讓他自己沒得能力收得回來了。這點也使得電影《紅高粱》本身少了些回味的理由。於是,看到了這樣的對照,小說的在張揚之中的思考在這電影中成了空白。還是如上段說的,仿佛在這部電影中,張藝謀用盡了自己的氣力似的。於是,在後來的電影中他的這份張揚同樣的變成難尋芳蹤了。總體上說,感覺是張藝謀的敏感要大於他的境界高度,他自己沒有內足夠的理智來調節自己的情緒,結果把自己的才華變成了《東成西就》中的「大海無量」:能不能打出來,不知道;打出來了打到哪裡,還是不知道。自己的內點原本滿滿的自信被自己的接連的失誤給漸漸的消磨掉。最後的本事就成了上篇胡說中的玩花活了。他需要通過對電影題材和藝術形式的不停變換來滿足自己個人定位的內心需求了。

這裡需要插一段的是,張藝謀在這電影中表現出來的靈性,也和當時中國的時代背景分不開的。()中國的文化界從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繁榮時期。每一個文化圈裡的人,都本能的,真誠的,甚至狂熱地在追求著文化本身的價值。這裡面有著對過去的十年的,過去的四十年的,甚至過去中國傳統文化三千年的全面的立體的反思。還有著對未來的民族文明振興之路的期冀。這點從各種各樣的文化熱潮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朦朧詩,藝術熱,甚至於搖滾樂的蓬勃發展,呵呵。作為文化圈中的電影界也必然的探尋著自己的思考。而他張藝謀自己,這部成片在八十年代末期的《紅高粱》也必然的承借了這時期文化躁動的衣缽而顯得靈性十足。可惜的是,這份文化的熱潮在八 九年以後嘎然而止,這這這,只好嗚呼奈何了。等到了現在,一群子小資級別的東西舞蹈在本該擔當社會道義的文化舞台上,媽的,哭的心都有了。

現在說回來電影。實際上,這期間的中國電影也很走出了自己的獨特的方式。看過這時期電影的人該有這樣的體會:這時期的中國電影和前四十年的中國電影風格完全不同,和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電影風格也完全不同,和當時世界上的電影潮流也沒有任何接軌的意思。中國電影實際上是在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在閉門(也不得不閉門,內時候別人的電影也進不來呀)中居然硬造出了自己的詭秘型跑車。當國門打開的八十年代末,出門參展的《紅高粱》也就可以憑藉著這份獨有的電影風格,打擊了國外的影迷們——他們壓根就沒見識過這樣的東西。可遺憾的後來的國外電影們的大批量殺入,也就一下子沖爛了還沒具體成為體系的中國電影的新思潮,搞得中國導演們不是轉成鬼子流商業電影的風格,就是轉成鬼子流藝術電影的風格,獨獨的忘記了自己的東西。這點短期獨有的中國電影風格,也就一點點的煙消雲散了。這東西咱不能說是禍,可也決不能簡單說成是福。用王朔的話說:我們也就只能讓未來去證明歷史。

張藝謀的《紅高粱》是張藝謀個人電影的巔峰作。第一部就成了精品,可以擔當時中國電影的代表,雖然可能存在著某些這樣或者那樣的缺欠,但這畢竟是一部經典之作。

這一場紅色風暴征服了觀眾,征服了評審,也征服了世界。正是憑藉這部電影,中國人第一次拿到了國際性大獎------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也正是這部電影,使得世界開始關注並讚美中國新電影。張藝謀,顧長衛,趙季平,鞏莉……這些人現在已成了電影界泰斗級的人物。當然,他們不能忘了這部驚世之作:"紅高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