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教育教學

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鬥英雄。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新世紀的兒童,我們也要漸漸的明白,清明節不光只是掃掃墓,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傳承感恩的精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身邊的親朋好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

清明節是緬懷先祖及革命烈士的日子。但是我發現今天的清明節卻沒有了當初的意義。

清明節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先去了奶奶的墳墓去祭奠。當我看到紙灰飛向四處,仿佛又聽到「當火熄滅,大地冷去。蒲公英飛向天空,人類重新面對一切」這句話。逝者已逝,後人緬懷,人類的生命長河如接力棒,代代相傳。

給奶奶上完墳,我們又來到竹溝革命烈士陵園。進入陵園,映入眼帘的不是許多人在緬懷先輩烈士,而是一副冷冷清清,垃圾遍布的景象。清明節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想必很多人應是到風景區踏青去了,所以顯得冷清。這陵園的景色也不錯,這些垃圾應是來這遊覽的人留下的。我拿起一把掃帚,和媽媽一起把垃圾清掃完。我願烈士們生活在一個乾淨的環境中。

現在人們物質生活極其豐富,在享受這些的同時,想過這樣的生活是誰給予我們的?當祖國母親備受蹂躪的時候,當人民深處水深火熱之中時,是這些革命先烈們,用舍子花般的鮮血換來了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今天的我們,忘記了他們,也就忘了本吧。

我想只有親身經歷過那場大災難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清明節的意義。沒有經歷過的人,也應從書上,電視上,資料中了解到這些歷史。但,無論他感受力多強,也無法感受到當時死亡真正的意義,因為我們是旁觀者,但是旁觀者更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是由當局者的熱血生命換來的。清明節的意義是不應改變的。

清明節雖然是落在4月4日,但由於在馬來西亞這天不是公定假日,也使許多外地工作的遊子,無法回鄉為已逝世的親人或是祖先掃墓。故這個星期天依然遊子趕回家鄉祭祖。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華裔民族文化注重孝道,而清明節祭祀文化,便是孝道體現。

然而,俗語說:祭之豐不如養之薄也。人死後,什麼關係都沒有了,只剩遺憾,懷念。晚輩,子孫慎終追遠,緬懷,感恩,反省,活得更好。其實也是都已故親人的一種致敬和尊崇。是與時俱進的文明祭祀之風,如燒了洋樓公寓,汽車飛機及文明科技用品,未必故者懂得使用?個人認為倒不如改用簡單的鮮花,水果及糕點更為實際。最重要的是,清明節提醒我們,趁父母健在,好好孝順,遠勝往生了,用豐富的祭品祭拜也是於事無補。

今天就於實際行動想想,你多久沒有回家看看,多久沒有帶父母到處遊玩,()多久沒有陪父母長輩吃飯聊天了慶生了嗎?

如果沒有,現在就開始行動吧!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留在心中的缺憾。

個人則認為,清明節掃墓祭祖,這種追思親人的良好東方孝道精神,是必須代代傳承下去。同時讓我們能感恩先人為子孫與後輩的奉獻與付出。

日子一進入四月,怎樣在「清明節」里紀念父母,就擺在了我們姐仨的日程中。近幾年政府特別重視民俗文化,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規定清明放假三天,以供國民祭祀祖先故人、緬懷革命先烈。雖然遠道的孩子回不來,但是在家鄉的孩子卻可以利用這三天的假日與父母的在天之靈好好過一個難忘的節日。真的謝謝這個小長假啊!

傳說「清明節」的得名,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萬物萌發,土壤濕潤,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還有那首最著名的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都使人們對清明這個節氣十分的重視。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清明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而寒食節是民間禁火掃墓紀念晉國賢臣介子推不願下山受封與母親一同被焚於清明的前一日(寒食節)的日子,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還有祭祀、踏青、栽樹、盪鞦韆等活動,逐漸將清明賦予節日的概念。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對於我們只是重視眼下這個清明節,今年清明這個節日對於我們家有著格外的重要的意義,我們身體還好,晚輩事業有成。借著這一天,我們三姊妹、兩女婿、一外甥(還有工作值班著的、遠方工作不能來的都委託我們將他們的心意帶到)到父母的墓前,匯報我們三家一年的生活情況,念叨我們下一年裡的目標打算。就如父母還在我們身邊,用笑意盈盈的目光注視著我們,鼓勵我們好好工作,珍惜人生中的機會,感恩生命中的貴人。!透過盈滿眼眶的淚水,我們回憶起父母在世的日子,父親睿智開朗,母親溫柔文靜,家中充滿著溫馨和諧笑聲歌聲,就如幸福的港灣一樣。雖然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在夢中依稀出現,現實生活工作中意外的煩惱時有發生,但是我相信只要記住父母的囑咐,時刻提醒警示自己,用善良包容的心,放下看淡知足,相信一定會偕老帶幼走好餘生之路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