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一)

讀完《激盪三十年》,讓我想起《三國演義》中的卷首詞《臨江仙》中那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對於一個個個體而言,過去的三十年是個人奮鬥的三十年,長久被壓抑的求富欲望被激發、釋放,於是開始絞盡腦汁賺錢,一門心思想的都是賺錢。有的是在政策、法律的河邊遊走,有的甚至直接趟進了河裡,在渾水裡歡快地摸魚。其中獲益最豐富的通常都是這些在河邊遊走的人,也有部分人直接掉進河裡淹死了,而更多的普通人則是在離河較遠的地方活動,當然了,安全也就意味著收益下降了。

當然在三十年的改革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值得重視:1. 對內歧視,針對民營經濟始終有諸多限制,甚至曾經一度打壓。本來民營經濟的發展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而有了一定發展之後,政府總是希望犧牲民營經濟來維護國有經濟。2. 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3. 政府本身在很多領域中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不公平競爭。4. 建立股市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國有經濟輸血,因此之後的所有改革、調控根本上離不開這個目的。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當然,這也跟中國的現狀、政府官員的利益等密切相關,錯綜複雜的大問題。

無論成功與否,都非常值得我們以更一種仰望的神態來崇敬我們這些曾經中國企業歷史的締造者們,在他們的成長曆程中,複雜的體制政策和商業環境給了他們更多的挑戰和阻擾,他們百折不饒、堅韌頑強、睿智創新、敢於衝破陳規等等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們這一代人學習和傳頌。

也許每一個民族都有一個大國的夢想,這三十年便是夢想實現的三十年,在這三十年中,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吼出了世界的奇蹟。在這三十年中,無數的人和事如明星般閃耀,也有無數的明星化作流星般滑落。在這三十年中,人們的思想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很多的爭論變成了共識,很多的雷池變成了舞池,也有理智的覺醒,也有道德的淪喪;在這三十年中,國家的體制經歷了複雜的變化,各種模式產生又消失,各種政策緊縮又放寬,但一種開放的視野已經無可置疑的定位住。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二)

《激盪三十年》這本書敘述了中國的企業家們在1978-2008這三十年中的奮鬥歷史,它也是一部中國僵化的計畫經濟體制瓦解,祖國崛起的歷史。本書通過一個個企業家的成功或者失敗,勾勒出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進程。就如作者吳曉波自己所說的:「要完成一次跨度長達30年的宏大敘事畢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我的學術基礎、掌握歷史的經驗、創作的技巧和方法論,甚至是我的時間和體力等等,都面臨空前的考驗。」他站在民眾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揚的寫作手法描繪了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年代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成長、發展之路。

書中記記載了祖國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里,數百位企業家的成長經歷,如王石、劉永好、任正非柳傳志、史玉柱等這一代人的發家史和奮鬥史以及像丁磊、陳天橋、馬雲、江南春、求伯君這一代在中國IT界叱吒風雲的精英人物,並且記述了年廣九、孫大午、褚時健、牟其中、唐萬新、禹作敏、張國等經歷了命運沉浮的商業。其中有柳傳志、張瑞敏、王石、馬雲、吳仁寶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長孔、沈太福等曇花一現的悲劇人物。無論如今他們依舊被鮮花簇擁,或者淪為階下囚,他們見證了經歷激盪三十年里中國企業所有的興衰榮辱和世事變遷,他們是這個時代的驕子和民族財富。

讀完這本書後,我思緒萬千。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我明白一個道理:永遠都不要忽視蘊藏在民間的巨大的、可畏的、令人尊敬的頑強生命力和創造力。如網易丁磊若干年後講的那樣,「在三十歲之前,我最大的收穫不是賺到兩三個億,而是有過虧掉兩三個億的經歷」。牟其中和儲時健們更應該贏得我們的尊敬和感謝,他們從未輸給過市場本身,他們輸給的是體制,他們輸給了他們無法超越的意識束縛,他們的失敗給前進中的改革上了最深刻的一課。改革開放,歸根到底就是解放曾經被牢牢束縛的人性,讓人性釋放出偉大的光芒,為我們指引向一個無法預知的未來。

三十年的中國企業奮鬥史,在歷史的長河裡只能算是很短的一段,但它創造的財富是巨大的。隨著歷史潮流的不斷前進,我們要善於抓住機遇。正如一位網友評論的:「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有人窺見先機,一躍而起抓住了機遇,獲得了飛躍的發展和急速的膨脹;有人隨改革的進程,在不斷廓清思路的拉鋸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終站在政策的前端,撈取著轉型時期中國經濟的厚利;還有更多的人,他們以自己的勤勉、奮鬥在這個英雄的年代,大寫英雄的歷史。」

我始終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今大三的我們快面臨一個就業問題,在我們踏進社會的圈子裡,會有困難、沉浮、甚至低谷,但是只要我們向書中的企業家們學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勇敢地面對困難,一切的障礙都會成為我們的墊腳石,激勵著我們前進。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三)

看這本書時,我總是想起《從優秀到卓越》書中的一個觀點,基業常青的企業,其老闆或者領袖人物,往往都是做事低調、踏實、極其務實的人,很少有驚驚乍乍、喜歡待在鎂光燈下、喜歡動輒高調示人的「商界明星」。

所謂的商業明星,往往可以短時間成為大眾的焦點,但是手中掌握的企業缺少紮實基礎的他們往往只是流星。也許本不想做「明星」,但是在缺少紮實基礎的情況下,急功近利的他們發現作「明星」的好處以後,更多的是主要依靠市場行銷-短期內投入巨大的廣告宣傳——這種短期有效,長期效果甚微的方式,而不是通過踏踏實實的做事,一點一滴來提高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推動自己事業的發展。這一點從廣州太陽神、三株口服液、飛龍、秦池酒、孔府家酒等產品的一時風行而又迅速隕落一個個得到驗證,也從牟其中、()顧雛軍、張海、唐萬新兄弟的一時風頭正起到鋃鐺入獄得到驗證。

不喜歡當明星的企業,如海爾、海信、聯想、華為以及現在的奇瑞,也許走的是一條發展緩慢、路途崎嶇的發展道路,但是他們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穩健,能經得起風浪,無論是以往的國內政策突變,還是蜂擁而來的金融風暴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我都深信,即使很艱難,他們也一定能堅持。

我個人的體會,無論是做人還是以後做企業,無論何時何地,要堅持基本的價值觀、道德觀,不要急功近利。如果已經盡力了,哪怕今天做不到,千萬不要強求,千萬採用其他手段乃至為了結果不擇手段。一個人,只要瞄準自己的理想,堅持下去,勝利或者成果最終還是會來到眼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