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願生命從容》讀後感

《願生命從容》讀後感(一)

最近讀了周國平寫的《願生命從容》一書,很安靜的書。有時候,我們讀書寫字,無非是想把自己關起來,沉下心,慢慢感受時間帶來的饋贈,提醒自己不要被眼前的節奏和煩惱蒙住眼。

這樣的文字,不是快餐文化里博人一笑的段子或雞湯,看過就算了。因為周國平老師本身是研究哲學的,所以他的文字富有哲思,需要去理解,去思考,去追著文章里的邏輯跑。

當然,這本書裡講的不是什麼深奧哲理,而是尋常道理,一種秉持真性情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取向,一種趨於平和溫柔從容的生活態度。

他的語言是不犀利的,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表達,他把對構建更高精神世界的追求,對自由和自我的執著,對孤獨和愛的讚美,對孩子和教育的想法……都一點點講給我們聽,與我們探討生命里的花火和處世的智慧,正如他在文中說的,這是「慧心」。

我認為,這是一種介於感性和理性之間的狀態。追崇靈魂的自由和精神世界的豐盈,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著重於對人性內在的挖掘,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感召,促使人去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收穫美好與幸福。同時,又不完全否定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對客觀現實有清醒而冷靜的認知。

《願生命從容》讀後感(二)

看完《願生命從容》,我此時想的不是書的內容,而是那個河北懷來的寄信人,那句「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吧,我是,你是。」

我們都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本來沒有名字,一句話叩問了周國平先生,也震響了我的內心。我們從哭啼而來,卻在最單純的年歲里,越加沉溺於俗世,頭銜、身份、名利、財產等等,這些攀附的欲望,漸漸把無名變得虛榮,在這個幸運的星球里,比比皆是名利交換,甚至是爭權奪勢,我偏偏遇見你,遇見了你的讀者。我們沒有名字,我們都該是那個性情中人。

她點撥了周先生的性靈,我何嘗不是?

人活著都該有一個姿態,或慵懶,或隨和,而我卻喜歡他的人生觀,那就是真性情,他說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人生。而沒有虛度的人,必然有自己真正的愛好,能活出個味兒來,我們不是要買一個人能稱為思想家、科學家,不用長篇大論去探討人生,可能只是靜靜的品一杯茶,聊一聊人生,碰一杯小酒,去唯有杜康。

「我惟願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使別的生命願意安靜聆聽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其實我很怕看勵志書,抑或者是作者的人生觀,其一是他的成功不屬於我,其二,他已爬至高處,他的人生早已浮沉許久,那種雲淡風輕不是常人可以借鑑。

故,我很敏感,但我卻喜歡這樣真性情的周國平。

想想這世間,很少有人能做到簡單,從殷紂王的酒池肉林,到秦始皇的阿房宮,甚至是毫無節制的隋煬帝,其實很多人都可以過得很好,從溫飽到肉體,從精神到物質,一個人要比富裕,一定有比你更富的人,舍取是一個大學問,而我卻很喜歡他的態度,因為看清了物質的快樂是有限的,對於一個滿足過簡單生活的人,什麼的疆域是更寬闊的。

《願生命從容》讀後感(三)

走過一些路,吃過一些鹽,知道很多事情過不去,並不是一句《習慣就好》就能讓自己釋懷。那些看似極其有效的道理,多半蒼白無力,讓你成為別人眼中的強者,自己心中的忍者。

面前的這本《我願生命從容》,並不是一本關於道理的書,它只是用另外一種視角告訴你,生活的另一種維度。如同一個魔術師,藝術的浪漫與真實生活的交匯,宛若回到中世紀去做焦慮的女畫家貝爾特,然後跑到法國去做個馬上被情人遺棄的小女人,最後乖乖地回到羅馬做個靜靜吃食的鴿子。真實而有趣,過癮而回味。當然,對生活與情感中的糾結,書裡的人會怎麼處理,最值得回味。

比如,穿越到歌劇《微笑的國度》做那個來自異域的麗莎,和中國的王子蘇崇,一起經歷場浪漫而悲劇的愛情。兩個自私的人,都想保持自己,不願妥協,最後的結局必然是分離。所不同的是,他們是王室婚姻,不是你覺得想分就可以分,關乎皇家威嚴和禮儀。但德國人最後還是讓他們為自由而分。乍然你明白,雖然你很討厭他們的自私,但於他們自己而言,是快樂的,因為他們表達和做到了真實的自己。

想起曾經看過的很多書,不停地用乾癟的話告訴你:你要放下,要看淡,要接受。這的確是真理,但往往難以做到。當每次被困住,我也試著告訴自己要放下,可最後無比絕望地發現臣妾做不到。當胸懷配不上你的人生指南時,你真的會馬上想把那本指南踩到腳下,然後拿推土機讓它碎屍萬段。所以,真應了韓寒那句話,知道了無數個乾癟的道理,但是依然過不好一生,你需要的是生活深層的藝術。不是放下,放過,接受,而是無造作的真誠。

這就宛若5歲打針,我總會鬼哭狼嚎,媽媽說:大孩子了,要堅強。但我還是會哭,因為確實很疼。媽媽會指指旁邊的小男孩:你看,人家就不哭。可我看看,還是會繼續哭。最後,媽媽發出通牒:你再哭就不要你了。我終於止住了,只是抽噎。

豈止打針忍著不哭,還有很多。我記得有次手指感染,需要拔指甲蓋。那時我已經15歲,早就過了大人所謂該哭的年齡,但是打完痲藥,醫生拔出指甲,我還是哭了。爸爸在旁邊說:分明不痛啊,你怎麼還哭。是啊,是不痛,可是我不喜歡血爬滿我的手,所以我要哭。

直到戀愛,失去,再戀愛,再失去,我才發現,即使把忍耐的忍字刻在手腕上,我依然做不到不哭,堅強。

後來,我發現,堅強不是不哭,而是不倒。要想不倒,就像奇嵐在書中說的,要明白,「一段關係中只有愛是不夠的」。放進世界你的痛便不是痛,你會為自己曾經的淚發笑,至此,失戀只是場生活的歷練,而不是淚淌過的跑道。

打針、失戀會有痛,可以忍,但也可以哭。單憑堅強這個詞,淌不過失落。

哭並不丟人,因為那是你心底最真實的情感流露,如果強忍,會讓自己更疼。這種疼痛帶給人的傷痛遠遠勝過生理上的哭泣。

不哭也不是堅強,哭泣也不意味著不堅強。生活本來就會有痛。只要哭著打完了針,也是條好漢。真正的膽小鬼是那些不敢打針的人。即使戀愛失敗,痛哭三天,做個雨中奔跑的海鳥,也還是女漢子,沉溺其中,不給自己期限的,才是弱者。

生活不需要你給自己貼很多標籤,()堅強不堅強都無所謂,做真實的自己,淌過溝坎是王道。如此,快樂而自由。

生活的狗血有時也需要遮蔽自己真實的另一面,比如工作,比如社交。就像沈奇嵐在寫卡夫卡時說,他有兩個自己,一個自己渴望得到真實幸福的生活,另一個自己害怕失去孤獨。

在社交時強忍禿頭的噁心勾魂媚笑,千萬不要忘記在閨蜜面前恢復小女人的本態。這聽起來有些分裂,但未嘗不是一種狗血生活里的明智之舉。就像奇嵐在《總有一間小屋亮著》所說的,「脆弱的時候的確需要有人接著自己」。如此,心中的柔軟才不會崩潰。

在微信微博盛行的年代,讀幾句乾癟的道理不難,隨手拈來,可是憑藉道理淌不過雨季,更跨不過生活的泥潭,奇嵐這本書提供的是讓你自由一生的生活藝術,這遠比道理更實用。

對生活缺乏真誠時,我們會變得軟弱,成為自己與別人期待的犧牲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