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兩小兒辯日讀後感

兩小兒辯日讀後感(一)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文言文——《兩小兒辯日》。

別看這篇文言文語句精煉,它給我的啟發可真是不少呢!

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許多人不敢堅持自己的觀點,別人說出與自己不同的答案,自己就會想:會不會是我的答案錯了?然後便不在堅持自己的觀點,去擁護別人的答案。這就說明沒有信心,本來自己的觀點對了,因為沒有信心而變成錯的了。

《兩小兒辯日》中的兩個小孩,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有理論的依據,並勇於和對方辯論,這種精神十分可貴。

學無止境

孔子,這個被古今中人一致認為是聰明絕頂的人,也有不會的時候,可見,知識是多麼無窮無盡。

學無止境,像孔子那樣的大學者也有不會的時候,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知識是永無止境的,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好好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兩小兒辯日讀後感(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一句我們熟知的孔子名言,反映了實事求是,虛心請教的美好品質,也是孔子高尚品德的一個體現點。學習了《兩小兒辯日》,孔子的精神更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學識淵博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在《兩小兒辯日》中,面對兩個孩子爭論不休的問題:太陽到底什麼時候離人們近,什麼時候離人們遠,孔子無法判斷,因為當時的社會與如今相比科技十分落後,別說是天文望遠鏡了,連放大鏡都沒有誕生,根本沒有一個人能解答。所以,當時孔子面臨兩個選擇:第一,胡亂說一個可信的結論矇騙孩子,以至於不用面對當孩子發現自己知識有限受到嘲笑;第二,虛心誠實地坦白自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遭到孩子們嘲笑。可要知道,這件事一旦世人皆知,孔子的一世英名可能不復存在,讓人們紛紛議論,嘲笑孔子原來也不是學文十分淵博。而孔子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

誠實,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本。也許僅僅因為一次你的不誠實,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身邊一切人的信任,被孤立,被冷落,被討厭,所以誠實不容小覷。一則故事也讓我們都明白了誠實地重要。

在一個課堂上,一位老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介紹著祖國的海產。忽然,有個學生請教老師對大小黃魚的區別。老師一下子啞了,她其實並不知道,卻又不敢承認,嘟囔了半天,道:「大的叫大黃魚,小的叫小黃魚。」不料,教室一陣哄堂大笑。原來就在書本上也記載著一個小故事,說是有位地理老師也是碰到學生問這個問題,她也不知道,後經多方面調查,請教內行,終於明白區別在於鱗片大小與尾柄長短。最終,這位老師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也藉此教育了學生。

懂便懂,不懂便不懂,這才是明智的智慧的做法,不懂時也不用擔心受到嘲諷,只要對不懂的問題去不斷探索,如《兩小兒辯日》中的兩個孩子竟為太陽不同時間與人們的距離爭論不休,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而且都經過仔細觀察,有理有據,振振有詞,理直氣壯,言之鑿鑿。

實事求是,求知探索,這是我從《兩小兒辯日》中學到的,這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品質精神,它們會幫助我們在人生路上獲得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兩小兒辯日讀後感(三)

我讀了《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後,受益匪淺。()

《兩小兒辯日》也是篇文言文。它寫了孔子在遊學時看到兩個孩子爭論的故事。一個小孩提出早晨太陽離人近,中午太陽離人遠的觀點:另一個小孩提出早晨太陽離人遠,中午太陽里人近的觀點。兩個孩子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前一個孩子憑藉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視覺感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第二個孩子憑藉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體會的觸覺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來反駁對方的觀點。孔子面對兩個孩子的爭辯,也無法判決。

我們要去認識大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學習是無止境的。我們也要像孔子一樣實事求是,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覺得我自己在學習上就缺少一點獨立和創新的精神,過於依賴老師和書本是不能有自己的見解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