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蒙田隨筆集》讀後感

《蒙田隨筆集》讀後感(一)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讀蒙田的作品。耐讀,風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樣。他是個心態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風也很低調,但這並不能說他缺乏個性。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隨筆》,如果你不停地讀,只需一兩個星期,就可以把它讀完。讀完一遍後,你可能還想再細細品味一下,之後,你可能會明白我喜歡它的原因。

雖然是十六世紀寫成的書,而且書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事例,以及哲學家、歷史學家、詩人的詞句,即使這樣,在現代人眼裡,卻一點也不嫌艱澀。談起問題來,娓娓道來,顯得那麼親切,好像蒙田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在你的面前,像一個知己一樣,和你作一些深入的交談。那些充滿睿智的見解,如春風一般,拂過你的心田,使你對生活、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拿《蒙田隨筆》中卷第十六章《談榮譽》來說吧。我們知道一個事物在人的觀念里存在著物的名稱和物本身,名稱是人們用來指示物的辭彙。因此,蒙田指出,名稱既不是物的一個部分,也不是物實體的一個部分,而只是在物之外同物連在一起的某個東西。物本身通常保持穩定,所以它的本質不能拔高和充實,但它的名稱卻可以通過我們的頌揚來加以提高和充實。人類熱衷於名利,而蒙田對於名利有相當冷靜的認識。他感嘆道:我們的內部十分貧乏,我們的本質很不完善,需要不斷加以改進,這是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去做的事情。我們全都十分空虛,但我們不應該用空氣和詞語來填補自己的空虛。為了彌補這一缺點,我們需要更加實在的東西。他說,我們缺乏健康、智慧、美德其他重要的品德,外部的裝飾可以等我們得到最主要的東西之後再去考慮。

他引用古希臘哲學家克里西波斯和第歐根尼的話說,在所有的快樂中,最危險、最應該避免的莫過於別人的讚揚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且這些哲學家更加確切地說,即使能得到世界上所有的榮譽,有頭腦的人也不值得向它伸出一個手指。

他相當贊同伊壁鳩魯「過隱蔽的生活」的主張。他痛斥極端追求榮譽的哲學家卡捏阿德斯說,我感到難受的是,這種看法竟會在被榮幸地稱為哲學家的頭腦中產生。他說,有人為人正派只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讓別人知道後更器重他,他只有在別人可能知道的情況下採取做好事,對這樣的人不能期望過高。他說,正直的人做了好事會感到心滿意足。表現勇敢應該是為了自己,而且這樣的好處,就是培養十分堅強的內心,可以抗拒命運的任何打擊……同榮譽相比,這種好處顯得尤為重要,也更值得我們起期望和追求,因為榮譽只是別人對我們的讚賞。

他對他那個時代的一些人深不以為然,他說,在我們這個時代,我看到許多人靈活多變、模稜兩可、腳踏兩隻船,大家都認為他們處事圓滑。至於他自己的主張。他說,我並不十分關心別人對我的看法,而只是關心我對自己的看法。我想用自己的東西致富,而不想靠借來的東西致富。別人也只能看到外在的事件和事物的外表。而且,根據表象作出的評價都極為膚淺、極不可靠。最可靠的莫過於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價。

在這篇文章最後,蒙田說,正直的人都情願失去自己的榮譽,而不願失去自己的良心!

讀到這樣的字句,頗讓人感動。感動之餘,又啟發讓我們重新思索人生的意義,更加堅定我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拋卻一些繁文縟節和一些不必要的奢望。活得輕鬆一些,自由一些。

《蒙田隨筆集》讀後感(二)

讀了《蒙田隨筆》後,心中感悟很多,細細反思,慢慢領悟,覺著書中有許多的觀點可借鑑到教育教學中去,在書中,蒙田充分闡述了他的教育觀點,鮮明地提出了他的教育原則。

蒙田以「我知道什麼?」這句具有懷疑精神色彩的名言來說明人類認識的局限性。是的,在人類有限的認識範圍內,教育的價值,學生的教育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我們如何來認識這種教育的價值?教育能否為人安身立命?能否關注人的內心?能否關注學生的心性?蒙田也非常喜愛但丁《神曲?地獄篇》中的一句名言、「我愛知識,也愛懷疑」。

蒙田曾說,我們的心靈確在隨別人的意志而行動,被迫聽從別人的幻想,服從別人的權威、被迫屈從別人空洞說教的引誘,同時又不得不重彈老調,我們沒有自由走自己的道路:我們的活力和自由全都消失了。蒙田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正是自己。他引證西塞羅的話說:「教者的權威常常阻礙著要學的人。」如果沒有懷疑精神,人就不可能自由。蒙田不迷信權威,反對傳統的偏見,倡導人運用自己的頭腦去理解事物,「絕不能倉促地下判斷」,而要經過理解,才能認識到事物的意義。

的確,他的態度又並非懷疑一切,在他的行文中,一再引證古代名哲的名言佳句,藉以說明他所要講的道理。他反對的是盲從而不求甚解。他說:「一個僅僅跟著別人走的人,不會去探索什麼東西,也尋找不到什麼東西。」 蒙田曾以蜜蜂為例,蜜蜂採花釀蜜、采的是花,但後來生產了蜜,蜜是他所有的。因而就不再是百里香之類的花了。藉以說明只有依靠自己的判斷、理解,才能獲得真知。只有理解了已有的知識,才能使它變成自己的知識。他說:「真理和道理是屬於一切人的,它們並不專屬於至今說出這些真理和道理的人,也不專屬於此後說出這些真理和道理的人。」 他認為勞動、學習和教育只服從於一個目的,即培養他完美的判斷力。而這種判斷力的獲得即是要求人以理性為指引,智慧地生活著。他援引一位哲人的話說:「理解力能看清一切、聽到一切,理解給一切帶來益處,它安排一切,推動、統帥和管理一切。」

蒙田認為,學生的教育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培育幼兒猶如培植作物,生之者易,養之者難,要把他培養成熟,需要悉心的養護和辛勤的培育。學生的性情多變不定,他們的身心發展與希望不可捉摸。同時他們的心智發展也不能強制,只能引導,應該教給他們最好、最有用的東西,而不應像柏拉圖那樣在教育之前妄加推測與判斷。要教給學生科學和真知,這些科學與真知才是非常有用的和有成效的工具。但是,能夠有權使用這種工具的人不是任何人。他指出的這種困難,從另外一個角度在說明學生的教育的內在價值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正是因為學生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內在價值,同時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他提出學生的教育取決於導師的選擇。對人的教育目的不是名利和值得炫耀的外表,而是在於修飾與豐富他的內心,希望塑造和教育出一個有才能、有本事的人。這樣教師應該是一名心神鎮靜、有智慧、有判斷力、舉止文雅、謙遜,能採用新方法進行教學的人。

蒙田對學生的性格與品質的培養非常重視。給忽視學生心靈發展的教育以警醒的作用。雖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時代的留下的不可避免的烙印。

但是在學生的教育階段,謙虛、節儉、服從真理、熱情和勇敢、培育良心和德行、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具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是勝過任何簡單的知識教育的。這對使學生熱愛德行,發展良好的社會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心性的培養與德行的養成是永遠也不會過時的。而且反而在今天顯得更加重要。

當然,從教育的觀點看,蒙田的教育思想在後來的許多教育名家的著作中都有具體的描述,關鍵是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教育實際靈活地運用。

《蒙田隨筆集》讀後感(三)

蒙田在《隨筆集》的卷首告訴讀者:「我本人就是這部書的材料。」它介紹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其中有他寫《隨筆集》的動機;談他的人生哲學;評論他所讀的書;解剖他的風格、習慣和人品;描寫他的書齋和對沉思與閱讀的看法;談怎樣處理事務,怎樣工作,怎樣旅行;講他對行政工作的態度等。這些篇章不是系統的敘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淺不一。

蒙田認為人是熱愛生活的,愛生活就要求順乎天性,人的天性在於追求幸福和快樂,但要求有選擇和節制。他撰寫《隨筆集》,行文旁徵博引,汪洋恣肆,語言平易明暢,形象親切生動,富於生活情趣。處處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因為蒙田處於新舊交替的時代,他的懷疑論只是對當時的迷信、偏見、巫術、殺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實,重新審查一切。他認為絕對真理既無法認識,只能探索部分的尋常的真理;比較可靠的是認識自己,而世上最熟識自己的無過於本人。所以,寫作《隨筆集》不是著書立說,而是對自己進行分析,一點一滴加深對自己的認識。他的思想是一種中庸的思想。他生平致力於保持安靜的鄉紳生活。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現存的社會秩序和風俗習慣,不提倡改革,也不贊成壓迫提倡改革的人。()

《隨筆集》的影響深遠,據說英國的培根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響。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繼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經驗的思想。而且其文體和風格,對於法國文學甚至對英國文學都影響極大。

在閒暇時翻閱此書,會讓人心情平和,在作者悠閒隨意的筆間慢慢體驗人生,思考生活,像一杯茶回味悠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