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母慈子孝讀後感

母慈子孝讀後感(一)

暑假裡讀了一本書《母慈子孝——趙良玉女士鍾茂森教授母子對談錄》,這本書趙良玉女士為我們講述了三十年教育兒子的心得,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兒子鍾茂森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

在這本書中,我們發現鍾博士並非自幼聰明睿智,而他的道德修養和學問在海內外都有一定的影響,這全緣自於他的母親點點滴滴的教化。

「百善孝為先」,鍾媽媽認為孝道是親職教育的基礎,晚輩是受著父母和師長的影響成長的,父母的道德修養在哪裡,孩子也會學到哪裡,她以身為范孝順老人,所以她的兒子在大學期間,利用業餘時間在廣州寶潔公司打工,為母親的生日獻上三千元紅包和長長的賀詞。在美國留學期間,鍾博士對自己生活很節省,冬天停止暖氣,長期素食,從每月的獎學金中省下錢寄回中國,孝敬父母。他又在廣州買了房子,將爺爺奶奶從農村接過來,安享晚年。鍾媽媽教育兒子:「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為聖賢,普利眾生,使千萬人獲益無窮,是至孝。我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我讀過這本書想到,作為母親有時我會埋怨兒子頂撞母親,不孝順母親,做事不考慮別人,但捫心自問我自己又是如何作為的呢是不是也該好好的反思一下呀!這本書對我今後如何教育孩子和學生應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母慈子孝讀後感(二)

讀了這本書的最大感受是——母親在茂森小時候就為他營造了一個敬老、愛老的家庭氛圍。

是的,當一個孩子懂得父輩養育的艱辛的時候,就會發奮圖強並立志要以自己的成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現在,大多數城市裡的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就被一味地灌輸——要讀好書,要有競爭力,要討人喜歡……真正的德語教育哪裡去了

本人今年30歲,可以這麼說:從小大到沒有接收到中國傳統教育,德語教育是虛的,老師只看成績或者是不是助人為樂,是不是懂禮貌,可能「孝」在老師的概念中是模糊的。

我的舅舅們在「孝」上做的非常不到位,()外公外婆當時為了給他們結婚,被迫搬到大姨媽家裡去居住,大舅舅牽頭不補貼兩老,讓兩老只以自己的微博的退休工資供養自己。家裡7個兄弟姐妹,92年大熱天的沒想到為中風的父親安一步窗式空調,直接導致老人家中暑而逝。外婆走後,兒子們起頭分5000元家產,為了這點家產而相互扯破臉皮……

現在類似的事情還在發生,電視劇就是很生動的寫照。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這已經是過往的事情了,世風日下、道德淪喪。

國人無信仰,急需建立信仰,就從「孝」開始。讓那些應試教育見鬼去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