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冬夜讀書示子聿讀後感

冬夜讀書示子聿讀後感(一)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寫的,全詩只有短短28個字,通俗易懂,卻蘊含著許多深邃的求知道理。

詩的第一句「古人學問無遺力」,告訴我們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讀著讀著,這讓我想到了《鑿壁偷光》這個故事……西漢有一個人名叫匡衡,小時候家中十分貧窮,買不起油燈,便把鄰居家的牆壁鑿了個洞,借著鄰居家的燭光讀書。第二句「少壯工夫老始成」告訴人們只要打下堅實的基礎,積累豐富的經驗,到了一定程度後便自然有所成就。諾貝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小時候看到工人們在荒山野嶺用鐵錘砸石頭,便想,有什麼東西能一下子把大山劈開呢?於是,他便把興趣放在炸藥上。為了研究炸藥,他好幾次將自己的實驗室化為灰燼……最後終於成功了。

詩的最後兩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終究還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實踐才行。這使我想起了趙括。戰國時,有一位趙國大將叫趙括,他從小飽讀兵書,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又一次,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兵士抗秦,不想他應缺乏實戰經驗,中了秦國埋伏,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讀書示必須的,書本上的東西的確很迷人,但如果只是「讀死書」,便不會有多大成效,反而會像趙括一樣成為萬人笑柄。

若是想擁有真正知識,就必須仔細觀察,親身體會,在書本知識上打好基礎,再去現實生活中實踐一下,便能受益非淺。

冬夜讀書示子聿讀後感(二)

今天,我們學習了《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詩,雖然簡短,卻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冬夜讀書示子聿》讀後感(錢文秀),讀後感《《冬夜讀書示子聿》讀後感(錢文秀)》。

記得這樣一個歷史故事叫《紙上談兵》,講的是趙國的趙括對兵法知識非常熟悉,連自己的父親都難不倒他。於是,趙國便派趙括帶領官兵去與秦國打仗。來到戰場,趙括不知所措,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最後,趙國被秦國團團包圍,趙括被射死,趙國也全軍覆沒了。

趙括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只知道讀書本知識,而沒有通過親自實踐後將知識化為己有,轉為所用。

「不要僅僅滿足於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書本知識,使其得到升華」。這種見解,不僅在古代,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仍然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鑑意義。

冬夜讀書示子聿讀後感(三)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詩人陸游的著作,這雖然是他在教育兒子,我覺得更是在教育我們。

他告訴子聿古人做學問都是不遺餘力的,()我們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打好紮實基礎,將來才能取得一翻成就。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現在擁有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可我們卻不珍惜,不願意,比起鑿壁借光的筐衡,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只福。如果我們現在不好好學習的話,長大以後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這也是陸游告訴子聿的。古人趙括的紙上談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書本知識是不夠的,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只有親身實踐過,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本領。沈括的探索精神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要徹底知道,了解一件事,必須親自實踐才行。

讀完這首詩後,我受益匪淺,收穫其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