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甘地傳讀後感

甘地傳讀後感(一)

在《甘地自傳》中,作者生動地再現出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過程。

莫漢達斯甘地,出生於一個土邦的貴族家庭。1891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取得了律師資格。在英布戰爭中,他組織救護隊為英軍服務。1915年離南非回國。

甘地在長期的鬥爭中,曾三次被捕坐牢,十五次絕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度民族解放運動更加彭勃地開展起來。英國政府變換統治手法,通過了印度與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也為雙方所接受。甘地一貫主張印度教教徒與穆斯林團結合作,反對「印巴分治」。

1948年1月13日,他以79歲高齡開始絕食,呼籲各教派合作,直到各派表示願意合作之時才進食。1月30日,甘地在一次晚禱會上被印度教極右派分子槍擊重傷,半小時後去世。

甘地的一生,是為印度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的事業而奮鬥的一生,他的思想也一直影響著印度人民。

全世界信奉宗教的人超過九十,僅僅不到百分之十的人相信無神論,比較起來,這百分之十算是人類中的另類了。

為什麼這些人不信神呢?許多的人與我一樣雖自命為無神論者,但自己心中對於神的有無並無答案。許多人會說,從科學的角度,神是不存在的吧,但是,任何一門科學都沒有宣布而且也不可能宣布神的不存在。所以神的存在雖不能肯定,但也確實無法否定。因此高明的學者都如同孔子般說「不語怪力亂神」。我想,不憑藉自己淺薄的智識來隨意妄斷自己並不知道的神的存在,這才是求學者應該有的真實態度。

一些人如同康德一樣,寧可相信神的秩序,因此選擇了理性生活。那些精神生活的追求者,神與道德的追隨者在世界上廣泛存在,他們每天做著必修的功課:禱告和沉思。在印度,在中國廣袤的西部,亞洲的中部和西部,甚至在西方社會裡,到處都有這樣的苦行者恪守著他們終身的信仰,為他們所敬仰的神奉獻著極大的熱情和生命的力。

甘地曾在他的自傳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布拉德勞去世了。他安葬在沃金墳常我參加了他的葬禮,因為我以為每一個旅居在倫敦的印度人都會去參加。還有幾個牧師也前往對他表示最後的敬意。我們送殯回來的時候,要在車站上等車。人群中有一個無神論者詰問其中的一個牧師說:

『喂,先生,你相信有上帝嗎?』

『我相信』,那位善良的人低聲說道。

『你也同意地球的圓周是兩萬八千英里,是嗎?』那位無神論者很自信地笑著說。

甘地傳讀後感(二)

下午觀看電影《甘地傳》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樣一位印度的貴族公子哥,在英國取得了律師資格證,有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及美好好的前程。可是他卻置這些於向外,用他心中的真理和愛領導印度各個教派的信徒和大英帝國對抗。

甘地的指導思想是: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能得勝。歷史上很多暴君和兇手,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終究就總是會失敗。好好想一想永遠都是這樣。

我不會為任何主義而殺人,不論他們怎樣對待我,我們絕不還擊,絕不殺人。但是我們絕不印指紋,誰也不印。他們會把我關起來,沒收我們的財產,可是只要我們堅持,絕不能搶走我們的自尊,我們承受一切痛苦,他們就會看清自己的不公正。這和攻擊他們一樣具有殺傷力。他們可以折磨我,可以打斷我的骨頭,甚至殺了我,而他們所得只是一具屍體,而不是我的屈服!

他深受基督教義中的人要忍受一切痛苦,當有人打你的左臉時,請你把右臉也伸過去的影響。從年青時代在南非組織印度勞工爭取權利開始,他的一生都在用寬廣的胸襟,堅強的意志帶領人民做不屈不撓的鬥爭。他的偉大精神不僅得到全體印度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也博得了對手的讚許。最後的勝利屬於甘地。

一生的努力終於換來了印度的自由和獨立。他對真理和愛的追求超越了宗教信仰,超越了國家和民族的界線,成為全人類的榜樣。

對我感觸最深的他那句,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才能得勝。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就要把真理和愛灑向民族的未來,祖國的花朵。培養他們追求真理,愛滿天下的高尚精神。

甘地傳讀後感(三)

最早認識甘地這個人物,是在一本少兒歷史讀本上。只知道他深受印度人與巴基斯坦人的愛戴,知道他帶領人民曬鹽、織土布,看到他半裸而又瘦弱的黑白照片。

但這部長達三小時的影片,讓我深深地記住了這位英雄般的人。

影片的一開始就是一個激進的印度青年混入人群,向著甘地開了一槍。之後,時光倒流至年青時的甘地,在火車上因膚色而受到英國人的歧視。甘地是在歐洲留學的印度人,他以一個律師的身份回到祖國。在意識到印度飽受殖民者的不公平對待時,甘地毅然發起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的自由運動——帶領數千人燒毀自己的身份證,燒掉這將人分類的不公平之象徵。儘管遭到英國警察的毒打,甘地仍不屈不撓。

此後,甘地還成立了一個小社區,在那裡人人平等,共同勞作。他甚至就掃廁所一事與他高等種姓的妻子大吵一架。在與一個英國記者的交談中,他提到自己是基督徒,堅信平等、博愛。他的堅定竟使這位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感到敬佩、新奇。

隨著甘地發起的運動不斷增多,他在印度人中的聲望日益增長。當甘地向眾人演說時,有激動的印度人揚言要殺死現場的英國警察。甘地溫和地糾正他們,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之後就是我所熟悉的他帶領人民曬鹽、織布的場景。甘地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啟迪著人民的獨立思想。

當然,甘地遇到的困難重重。撇開無數次被捕入獄不說,印度人民時常偏離他的思想,發起武裝衝突。但在甘地的人格魅力之下,最終出現感人的一幕:成千上萬的印度人走向英國士兵,手無寸鐵,一個個被英國人的棍子打傷,由旁邊的婦女抬下去治療。看到這一幕的英國記者寫下報導:「自認為文明的西方人,在此刻失去了他們一切的優勢,顯得落後而又野蠻。」

在甘地的努力下,印度最終迎來了獨立。但一切就此結束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印度內部的宗教衝突再次讓甘地傷透了心。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互相攻擊,民不聊生。

於是甘地毅然決定用絕食來呼籲人民以和平方式解決這個內部問題:讓伊斯蘭教徒成立獨立的國家——巴基斯坦。此時的甘地已經虛弱不堪,每分每秒的絕食都威脅著他的生命。人民都恐慌了,印度的政治首腦都邊叫「巴布」邊求他進食,可見舉國人民的心都牽掛著這個瘦弱的人。一個手上無軍權、無政權的人能有這種影響,實為奇蹟。

有一幕特別令人難忘,一個印度人悲傷地告訴甘地:「我的孩子被穆斯林殺了,我也殺了一個穆斯林小孩,所以我要下地獄了。但我可不想背負謀殺你的罪名,你快吃東西吧!」甘地的回答令我意外。他用虛弱的聲音說:「我知道一個方法可以讓你不下地獄:找一個穆斯林的孤兒,收養他,並將他培養成穆斯林……」在此時,我竟感覺甘地的面容,有些像耶穌。

遺憾的是,有些印度人認為甘地是個幫助穆斯林的叛徒,誤解他的博愛之心,並最終引發了對他的刺殺。

在片尾,人們將甘地的骨灰散入河中。()甘地生前的一句話在空中迴響:「當我絕望的時候,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能獲勝。歷史上有很暴君和惡棍,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終究會失敗的。好好想想,永遠是這樣。」

印度人又稱甘地為聖雄,意思是偉大的靈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