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長亭送別讀後感

長亭送別讀後感(一)

很喜歡這句「碧雲天,黃葉地……總是離人淚。」萬里長空,沒有陰雨綿綿,碧藍的天空,猶如一片透明的草地,偶爾有幾匹白馬似的雲朵輕輕飄過。滿地的菊花開得正艷,也是來為將要遠行的你送行麼?時間好快。轉眼,太陽已下山。西風瑟瑟,只只大雁正往溫暖如春的南方飛去,留下的是那片不知是誰染紅的樹林。台眼一望,一抹斜陽的餘暉散向那座無人的長亭,把它的影子拉得好長,好長。一滴,兩滴……,手背上,點點清涼,是淚麼?如果不是,為何心底那最深處有微微的刺痛?夕陽西下,突然覺得,秋愁無罪。

這些畫面,不是說只有鶯鶯一個人敢面對,其實有很多人都有勇氣去面對這乾淨卻帶著點低沉的風景,而是我們無法帶著那種期望中攜有點點絕望的心情去別離。至少,我是這樣的。

鶯鶯,其實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作家筆下叛逆的代表了,外表柔弱的她,內心比任何人都勇敢,她的骨子裡有著別人無法相比的叛逆的血液,或者說,她,根本就不柔弱。因為她敢愛,敢恨,敢別離。一個門當互對的家庭,這位玉人卻與無權亦無勢的一介窮書生相愛,不是敢愛麼?兩人從最初的西廂約會到之後的以身相許,不是敢為麼?"昨日成親,今晚別離,不是這個堅強的女子敢揮淚站長亭麼?

我不知道在當時那個輕視婦女的年代,鶯鶯是怎樣做到的,也許是被那從未接觸過的愛情沖昏了以被禁錮的大腦,更也許是她認為自己應是一隻可以自由飛翔的小鳥,那座繁華的牢籠不屬於她。她認為她該做些什麼,她做了,也成功了。她不是黛玉,故然叛逆,卻有些沉默的氣息,最後,當然逃不出那座美麗的宮殿,只落得寶玉寶釵同床異夢,而寶玉與自己只能遙遙相望,隔岸觀花,兩人不曾跨過那條銀河。黛玉呢?可以說是驗證了自己的《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了。

我不知道用怎樣的心情去看鶯鶯,也許點點愛,點點恨吧!愛她,愛她那隻敢衝破牢籠的小鳥,愛她這個叛逆得有點可愛的女子;恨她,可能是因為自己做任何事始終不能和她一樣抵得住巨大的壓力吧!

我想,最後的長亭送別只剩鶯鶯的自我安慰了:

張珙,我與你的愛如水,卻不是洶湧澎湃,而是涓涓細流,所以不怕,你勇敢地去遠方尋找未來,而我在這裡等你。只是可憐你在漫漫征程中會有「家何處,落日眠芳草」的傷感,而我只能望斷天涯不見歸人罷了。

長亭送別讀後感(二)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裡的一支奇葩,有人說在這一折戲裡突出刻畫了崔鶯鶯的叛逆性格,描寫了她對功名利祿視如糞土和對愛情的大膽執著的追求。其實,崔鶯鶯並不叛逆,她的言行只是一個自然人的本能反應,還談不上反抗封建禮教。

有人說,崔鶯鶯的唱詞裡有句「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等表明了她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顯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如果以此類推,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難道也是寫了一個輕視功名利祿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顯然牽強附會。

那麼,此時此刻崔鶯鶯是怎樣一種心情呢?

首先,崔鶯鶯之所以不讓張生赴京趕考,不是輕視功名利祿,也不是叛逆。只要是一個正常的熱戀中的女子都會這樣做。相思折磨人啊!什麼「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什麼「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一朝擁有」!什麼「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每個熱戀中的男女都會視功名如糞土的,都會有叛逆精神的。現在的一些中學生早戀,在我們成人看來是浪費青春,耽誤前程;但熱戀中的學生們毅然、決然地投入,寧願不考大學,也要卿卿我我。難道他們也如崔鶯鶯般偉大?也是在反抗「封建禮教」?

其次,崔鶯鶯不捨得張生去取功名,是因為「夜長夢多」。崔鶯鶯有深深的憂慮,明確地說就是怕張生「停妻再娶妻」。一旦張生金榜題名,他將成為高門望族的擇婿對象,這個巨大的陰影折磨著崔鶯鶯。並且,戀愛中的人兒宜小別忌久別,張生這一走,回來的可能性就小了,因為外界的誘惑太大了,休怪他走累了「偏那綠楊堪系馬」。也很難說張生不是陳世美,說不定又多了一個張世美,因為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不是沒有歷史根據的。

所以,崔鶯鶯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熱戀中的女子,在送別的時候所表現出的只是離愁別恨,只是對愛情潛在的危機的一種無奈和擔憂,而不是「革命女青年」般的叛逆,也不是反抗「封建禮教的鬥士」,只是一個真實人性的本能反應罷了。

長亭送別讀後感(三)

《長亭送別》這折戲充分表現了一對戀人被迫分離時內心的痛苦和怨恨。在淒涼的氣氛和痛苦的內心獨白中表現了兩種不同思想的對立,戲劇衝突在一種獨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發展。

鶯鶯的唱詞,體現了她大膽反抗而又溫順柔弱的性格特徵,同時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內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和命運。作為一個相國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現得含蓄深沉,她不僅不能有越禮的行為,同時在情人離別時因有母親在身邊也不能暢抒情懷,()這就顯示出她性格中溫順柔弱的另一面。她的痛苦中,不僅有離愁別恨,而且包含著怕將來被遺棄的隱憂。

《長亭送別》充分表現出《西廂記》作為一部抒情詩劇的藝術特色。開頭化用范仲淹《蘇幕遮》中的詞句和意境,運用具有特徵性的景物寫情,情景交融,構成淒清哀婉的詩的藝術境界。下面《滾繡球》一曲,則以主觀的情感去驅遣客觀的景物,既富於詩情畫意,又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語言亦雅亦俗,既華美典麗又通俗生動。誇張、對比、烘托等藝術手法的運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是極誇張的句子,充分揭示出人物內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實動人。《三煞》中從笑和哭、喜和悲、暖和寒構成的鮮明對比里,強烈地表現出人物孤寂難耐的離愁別恨。而整折戲裡,從頭到尾處處點染的西風黃葉、衰柳長堤等種種淒清的物象,使整個環境和背景瀰漫著一種悲涼的氣氛,與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為一體,增強了戲劇語言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