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一)

我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覺得不是很有道理;凡是三人中,真有能做我的老師的?我有些不服;遇到高人能當我的老師,但這樣的機會不是每次呀,我經常與同伴、同事一起,他們不見得比我強呀,咋能都當我的老師?所以,我覺得這句話不準確。

經歷數十年,我逐漸懂得這句話的精妙;我舉個列子:當年年輕力壯,論挑擔,論肩背,論手力,在小隊數十個勞力中,還真名列前茅,有一次午間休息時,來一個小孩子,與大家較量手力氣,兩人腿挨腿,手握手,拉也行,推也行,腳移動就輸,結果幾十人都輸給這個小孩子,我不信,我覺得這毛孩子,那是我對手?我比他高一個頭,體重起碼多他五十斤,我只要稍一用力,就能把他拉過來,我與他比試,我用力一拉,結果他順勢送過來,他上身動,腳卻沒動,而我失衡啦,腳動啦,我要求再來一次;我用力推過去,結果他順勢拉我一把,他還是上身動,腳也是沒動,我又失衡,腳又動啦,就這樣連續好幾次,都是我輸,敗在這樣的毛孩子手下,心啊真不服,但又不得不服。要說論做事情、論挑擔、論馱木頭,他是我對手嗎?可這項比手力,他還真能當我師傅!

有一次去砍柴,山上光禿禿的,真的沒柴砍,身邊有幾棵松樹上有好多乾的枝幹,極好的柴火,可松樹有十幾米高,我爬不上,夠不著,正在無奈之際,我同隊的老拐來了,他的一隻腳走路不方便,很差的勞力,他把我的柴刀拿去,一手一把,輪流扎在松樹上,人就上去了,不一會兒,砍下一大堆很好的松枝,我們兩人都挑不了,我就沒看出來,老拐這樣的勞力居然比我強!要說做其他事,我絕對比他好,可這爬樹,我還真不是他的對手。從這兩件小事中,我悟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

不管誰,不論你多能幹,只能說明你在這個方面有特長,不能代表你所有方面都厲害,總有你不如別人的方面,所以,人家當你的老師也就理所當然!舉個列子,製造衛星、發射火箭的專家,厲害吧?聰明吧?如果去搞雜交水稻,也許就得拜一般農技員為師,籃球運動員打籃球精彩,去體操比賽也許就不見得好!,舉重運動員力氣無敵,去游泳行嗎?這就說明世間的人,各有各的一技之長。

人們生活在現實中,每天面對各種人,當你看到有人在你面前吹噓時,你心裡感覺怎樣?你會覺得這人沒涵養,一定鄙視,討厭,或者覺噁心是吧?但是自己某項事情比別人優勢時,是否也會流露出自豪,沾沾自喜的感覺?這就是不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結果。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僅告訴你,三人中就有當你老師的人在,何況世間的人有千千萬,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告訴你要面對現實,外面高人多,各人都有一技之長,告訴你要謙虛謹慎,知道自己有很多事不懂,必須尊重他人,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做一個知識面寬,真正有涵養,有道德的人。

時至今日,我懂啦,孔聖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寥寥幾個字,確是含蓋著許多哲理!無限精湛!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這句話受到許多人的讚賞。他如此博學,還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精神十分可貴。但更為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還要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對於提高我們邊檢人的業務水平和服務水平,都是有益的。

當今社會,很多人總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結果只能導致自己沒有任何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決杜絕這種行為。其實,沒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所以,我們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權威的、是專家,但是在另一方面很可能知之甚少,這就需要我們想別人學習、不恥下問。同樣,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有時候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只有我們放開心胸,廣泛的接納世間萬事萬物,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檢討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那麼世間萬物都可以是我們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加強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在我看來,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同時,這句話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加強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所以,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們要學習其善、誡之其惡、與人為善,多向同事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為旅客服好務,為國家守好門。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三)

閒暇間,我讀了一篇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文章。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一起坐車回鄉,一個小孩在路上用磚石泥土做了一個城池,擋住了去路。孔子要小孩給他讓一下路,小孩卻說:「先生,車應該給城池讓路,而不是讓城池給車讓路,你說是嗎?」孔子聽了,大吃一驚,感慨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能夠從一個小孩子的話中得到啟發,引起思考和反思,這真讓我敬佩。如今「三人行必有我師!」成為了大家的口頭禪,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中間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古往今來,這樣的事例太多了,比如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他精通內、外、婦、兒各科,但他成為名醫後,卻拜訪一位鄉下的老醫為師,虛心向他學習治頭疼病的知識。可見縱然身懷絕技,滿腹經綸,也會有人比你更加高深,也會有人在你不知道領域比你厲害,畢竟「術業有專攻,入道有先後」的嘛!()

司千嬌愛學習、愛勞動,還經常向寫字漂亮的田暢學習怎樣能寫好字,把字寫得更好, 田暢也向他學習如何全面發展。崔凝寫字認認真真,但她還向郭雅妮學習怎樣能上課多回答老師的問題……,郭雅妮也不斷向別人學習如何提高學習成績。在美術課上,被稱為畫家的張依萌每次畫得都很好,但她還是向小書法家楊夢瑤學習,自己的字也工整漂亮了起來。

他們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使自己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汲取他人身上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真正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努力做更完美的自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