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歷史著作讀後感

歷史著作讀後感(一)

這個寒假我讀了《史記》。這是一本能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仿佛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看《史記》就仿佛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看《史記》就仿佛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鑑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儘量吧!儘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鑑,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複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歷史著作讀後感(二)

我賣了這本《中國歷史故事》,我愛不釋手。之後,我就利用空閒的時間去閱讀。

《中國歷史故事》主要講的是: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戰爭、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從這些小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關於做人、關於學習、關於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一樣。

讀了《中國歷史故事》讓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

記得在去年的暑假,我到鄉下大姨去玩,那時剛好是西瓜成熟的時候。有一天中午,我吃完午飯,過了一會兒,大姨端來了一盤西瓜,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大姨問我:「千,吃完西瓜要不要跟我到瓜地里去摘西瓜?」「太好了,大姨我們來比賽,看誰摘的西瓜最多!」我高興地說,「好啊,我是不會手下留情的!」大姨笑眯眯地說。我便快速地把西瓜給吃完。過了一會兒,我就背著個大竹籃跟大姨一起到瓜地里去摘西瓜。到了瓜地,太陽毫不留情地烤著地里的西瓜,還沒有開始摘西瓜,我就汗流挾背了,「千,快來摘西瓜呀,我們還要比賽呢!」大姨在瓜地里喊著,「喔,來了!」說完,我就跑了過去。開始摘西瓜了,我雙手抱著西瓜,用力地拔,西瓜好像跟我作對,我怎麼拔也拔不動,這時,大姨走過來笑著對我說:「千,不是這樣拔西瓜的,是……,知道了吧!」「喔,原來是這樣!」我點了點頭,接著像大姨教我的那樣,很快就摘了兩三個西瓜。第一次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摘西瓜,真有些不習慣,我想:又熱又累,真不想幹了,我還是到樹底下休息一下吧!然後我就跑到瓜地旁的大樹底下休息,突然,我想起了《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說:「不行,不能就這樣放棄,我還要和大姨比賽呢!」我站起來,跑向瓜地,又開始摘西瓜了。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的竹籃已經被西瓜裝滿了,雖然我摘的西瓜沒有大姨那麼多,但是看著我辛苦勞動的成果,我開心地笑了。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在學習,在生活的時候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的事,但是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我們不能半途而廢。

歷史著作讀後感(三)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中國歷史故事集》主要講述了從春秋、戰國、東漢、西漢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比如《千金一笑》、,《退避三舍》、《三家分晉》、《統一中原》、《昭君出塞》、《投筆從戎》。每一個故事多令人難忘。

掩卷沉思,裡面的無數英雄好漢無不令人折服。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項羽了。

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說本該成為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亂世中綻放了未有的光華,他的傳奇讓人覺得劉邦、韓信等只是這亂世的配角。

在鉅鹿,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項羽揮戈於千軍萬馬,楚軍的吶喊響徹雲霄,看書從未有過這樣真實的感覺,不知是司馬遷傳神的筆抑或是那喊聲本存在於虛空之中。鉅鹿是他的一個起點,那時起,他註定是楚人的驕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項羽的振臂間得到應驗。

面對危難,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退縮終將成功,是項羽為人們所立的榜樣。()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生動的故事如,《張良拜師》讓我明白了,最人要謙虛並尊重他人。就像張良尊重老人一樣。

有好人也有壞人,如《千金一笑》中周幽王為了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最後一直外族入侵時無人來救。這告訴了我們不要為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花「大價錢」。還有宋襄公為了「仁義」二字,以至於慘敗。這讓我們知道了為人處事要靈活變通,不要一味的遵守一些條件。否則,會導致失敗。

歷史是一面活生生的鏡子,它可給我們知識,可給我們借鑑。讓我們一起去理解更多的歷史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