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坐在最後一排讀後感

坐在最後一排讀後感(一)

暑假中的一天,我閒著沒事,翻起那四年級的書籍,複習著腦海里的記載。翻到一篇文章時我停了下來,《坐在最後一排》這篇 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仔細地重閱了這篇文章,給我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象。

本文作者是喬葉,文章主要寫同學喬小葉在白明老師的鼓勵和關懷下,經過努力學習,從一個半個學期濫竽充數的學生成為一個成績班裡數一數二的過程。

我從文中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經過努力,開啟它,挖掘潛能,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自己做好的一面。同時我們也看到白明老師的關懷和鼓勵,就像是各個學生挖掘閃光點的催化劑,不斷的鼓勵他們。假如我們的老師也能做到這一點,而不是去罵、懲罰他們的話,我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能向終點線邁出最漂亮的一步,而不是做一個在起跑線上初出茅廬的參賽者。

「這世界上有最後一排的座位,但不會有永遠坐在最後一排的人。」我也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不過要不斷地去努力,去挖掘而已。

坐在最後一排讀後感(二)

作家喬葉的散文《坐在最後一排》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清代詩人鄭燮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不過,作家「咬定」的是「最後一排」。由此進入童年的敘事,並緊扣「最後一排」塑造人物形象,抒寫心理波瀾,寄寓對老師和學生如何做人的雙重省思。整篇文章顯得緊湊而舒展,精緻而大氣。此文運用變換詞素的方法,  讓文章出彩。作者多處用"  座位"  這個詞,  或用有"  座位"  之意的其 他說法(  如"  坐在最後一排"),  但是,  只有一處用"  位置"--  白明老師對喬小葉說"  這是你的位置"  。這一個 詞素之變,  不僅顯示每個學生在教師心中都有位置,  而且凸顯每個學生在教師心中都處在"  向前"  的位置。

這件事已經過去許多年了,這許多年裡我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後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師的笑容至今仍歷歷在目刻骨銘心。我知道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她,不會忘記這樣一個把我的生命和靈魂引向另一種暖度、亮度與高度享受的人。可見白老師在學生  喬小葉心中的地位! 看完後,我也特別感動和震撼!我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希望我的兒子也能遇到這樣的好老師!) 我鄭重推薦給兒子看,希望他也受到啟迪和激起他奮發向上!  因為我從來就沒有累積起受人尊重和寵愛的財富與可以引以為榮的值得驕傲的資本!──我這樣的學生,其實只配坐最後一排。」「這世界上有最後一排的座位,但不會有永遠坐在最後一排的人。」這些句子,我特地抽出來讀給他聽,我想告訴孩子,在這個班級中,沒有人是差生,也沒有人是天生的壞孩子,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贏得同學的尊重,贏得屬於自己的精彩。我在沉思:教育除了需要愛,難道不是更需要智慧?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以何種的心情去面對孩子,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對待孩子,我們是否也應該抱著一顆平和的心?不僅老師,作為父母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成績並不出類拔萃的孩子?又如何張開慧眼去發現孩子心中的寶藏?

坐在最後一排讀後感(三)

今天,我在《語文新天地》這本書上讀到了一篇好文章,題目是《坐在最後一排》。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曉葉是一個很自卑的女孩,她一直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有一位新老師叫做白明,發現她近視,像一位母親一樣呵護著她,沒有批評她,反而看好她,讚揚她。正是因為這樣,曉葉漸漸成為了一個充滿自信的好學生,這位白明老師也成為了曉葉最最心愛的人。

人的一生嗎,有兩個父親和三個母親。一個父親是我們的親身父親,而另一個是教我們知識的男老師;我們有三位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一位是親身母親,還有一位是教我們知識的女老師們。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對:「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句話印證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深情厚誼。

在我的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一位老師,對我關懷備至。這位老師的名字叫殷志宏。在我五年級的時候,他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他仍然回來執教。他已經六十多歲了,卻仍不辭辛苦地給我們講課。在我五年級的時候,我的數學一直不太好,基本每次都考六十分以下。可自從他來了以後,他給了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現在我的數學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基本每次都能保持在七十分以上。在寒假裡,殷老師給我和另一位同學補課。雖然我們有些時候學得並不怎麼好,但他總是很耐心地教我們;當我們進步時,他的臉上總會露出一絲絲欣慰而快樂的笑容。

有著這樣的一位好老師,我體會到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