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6年級上冊25課讀後感

6年級上冊25課讀後感(一)

我們幾天前學習了感動《伯牙絕弦》這篇文章,開始我對這篇文言文並沒有任何感覺,可是當我在明白這篇文章的意思,並反覆讀過後,我對這篇文章有了濃厚的感想。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鍾子期善聽。」這一句開始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作用,可是當我仔細思考後,我覺得這一句不可不有。這句話不僅寫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們的特長。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這二人是怎麼「善」鼓琴和「善」聽的,所以繼續往下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讀過老師提供的資料後,我知道了鍾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過喜好聽別人奏樂 而已,可是卻能聽懂邊,連音樂家都難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

這說明了鍾子期一定也是音樂奇才,也說明音樂這種奇妙的東西是人與人心靈的橋樑。

我的目光繼續貪婪地在文字間穿行,讀到了最後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我感動得差點落下眼淚。因為他有多種選擇: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來祭奠他的知音,為鍾子期創作出許多傳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尋找第二個知音的路。

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最痛苦的一種: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後,用自己的第二生命來悼念這位難得的知音。或許這麼做是由於極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來發洩,用不彈琴來忘卻。

《伯牙絕弦》讓我又一次懂得了友情無價,知音難遇。我小小的心中充滿了感動與對未來的期待……

這多半是課堂之上的成就。結尾是課下續寫完成的,但從情感上來看,我沒有感覺到生硬與牽強,秋天的心中滿是對鍾子期和俞伯牙的感動與崇拜。這樣的語文學 習,對於他,這不只是學習一篇文言文,更是一次美麗的人生際遇,他在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一個人物,他覺得事情的結局還有N個選擇,但是伯牙的選擇仍然是最具有震撼力的。語文之於一個孩子的成長,真的是功德無量的呀!

6年級上冊25課讀後感(二)

我學了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故事情節非常感人。

記敘了春秋時期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歡彈琴,鍾子期有很高的音樂欣賞能力,當伯牙把感情融匯進音樂中,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像大海一樣的高尚情操,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管伯牙怎樣彈奏,子期都能一一解讀伯牙的心意,兩人成為知己,後來子期死了,伯牙便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沒有人能知道他的心意。於是便砸破琴弦,在有生之年不再彈琴。

這個悽美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伯牙絕弦謝知音令人感傷,令人敬佩。

6年級上冊25課讀後感(三)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鍾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個知音。鍾子期去世了以後,俞伯牙以為世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壞了琴,折斷了弦,終身不再彈琴了。

我很了解他的這種心情,因為我也想找到我自己的知音,我的手風琴已經練到八級了,可是還是沒有遇到我的知音,我好傷心呀。

俞伯牙學琴時還有一個小故事 呢,這個故事是這樣講得:俞伯牙和他的師傅學琴,可是他彈得音準了,卻沒有感情。他的師傅就把他帶到一座島上,讓他感受大自然。十幾天後他的師傅來接他,他不但彈得有感情了還做出了《高山流水》這首曲子。後人就用「高山流水」這首曲子來比喻知音難覓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讀懂了幹什麼都要重情重義,還懂了知音難覓——尋找知音真困難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