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烏鴉的窩讀後感

這段時間讀的書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烏鴉的窩》,它是較少的話題顯得有點沉重的一個讀本,故事的後面是小烏鴉們長大了,都飛走了,只有烏鴉媽媽待在窩邊……,老師給了個提問:「小烏鴉們去幹什麼了?」小朋友們肯定各有說法,欣欣說是「小烏鴉去學本領了!」我問欣欣:「小烏鴉為什麼要飛走呢?」欣欣說;「小烏鴉長大了,不需要媽媽餵食了,所以他們飛走了!」。可能這是所有故事的最好結局,奉獻付出換來了成長獨立,這是媽媽們的成果,是老師們的成果,是製造完的成品,如果用西方國家的觀念來看,這樣的結局一定是皆大歡喜的。我不知道老師在課堂上是如何詮釋帶省略號的結尾,而我對著呆呆看著空窩的烏鴉媽媽心情有點沉重。如果小烏鴉們長大了,不需要媽媽的幫助了,就各飛各了,這不是我們做媽媽的想要的結果,至少不是中國媽媽們想要的結果,中國的傳統觀念教育我們「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要「反哺」,要贍養老人,而現在有多少「孝」的教育灌輸給了孩子,更多的是祖輩父輩們「孝順」於他們,以他們的想法為想法,以他們的喜好為喜好,這些孩子們在大愛包裹下的成長曆程讓他們何以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去感恩別人的付出?!所以孩子們一定會象欣欣告訴我一樣回答每一個母親;「因為他們長大了,所以要飛走了。」

——故事結局了。我頓了頓,繼續問:「烏鴉媽媽在想什麼呢?」「在想小烏鴉都學了什麼本領。」 看樣子不得要領,繼續啟發「那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不能再出去找食物了怎麼辦?」 欣欣眨眨眼睛說:「那小烏鴉會把食物給媽媽找來的呀!」「小烏鴉不是在學本領嗎?」 「學本領也要吃飯呀,把吃的東西給媽媽帶來好了。」真是新思路新思維。不過我還是孜孜不倦的教誨:「可是還是媽媽一個人多寂寞啊?」欣欣拿過圖片,仔細地看了看,估計把她「一心往外飛」的思路拉了點回來,欣欣有點歉疚地說:「小烏鴉會回來陪它媽媽的。」 「對呀,為了小烏鴉的成長,媽媽付出了很多,小烏鴉長大了,怎麼可以自己飛走了,留它媽媽一人在家裡,而且媽媽又老了,多可憐啊!」。 我適時地拋出了「反哺」理論,教育孩子要感恩,要孝順父母,順帶了幾個「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孝順父母的小故事,讓孩子在省略號中感受另一種結局,在故事中學會中華傳統美德。

教育不是刻意的,有些時候可以從()一個小小的故事中引申出來,有些時候可以從一個不經意的問話中體會到。感謝分享閱讀讀本,小小的故事引人入勝,畫面多彩,內容創意,總還有個出乎意外的幽默結尾,最重要的是讓我和孩子之間多了一點溝通、輸送的介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