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分形學》讀後感

  很顯然,分形是很難通過看兩本書就能理解,也很難通過一篇文章就能解釋的。

  總的來說,就是整體和局部具有相似性。比如以下圖案,你不斷的放大,看任何一個局部,它都和整體是一樣的結構。

  我們的公司組織架構,我們的血管,甚至一棵樹,一片葉子,或者一個花菜,都是有這種分形的結構。

  在粗淺的認識情況下,我們能用分形學來做什麼?

  我想也許對我們的思維是一種新的啟發,因為分形的自相似性,會讓你的研究變得更簡單,更輕鬆,在產業研究時,研究集成商和供應商的關係,但你很快就會發現供應商本身也是一個集成商,它也有自己的供應商。

  當你研究一個模組的時候,你發現模組內部也是由很多模組組成的。

  與其挨個研究一遍,不如研究一下它們的共性,找出它們的規律來,特別是汽車和消費電子產業鏈。

  這也是有人提出來,用分形的辦法,可以很快的提高數據的壓縮效率。

  關於分形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們通過幾個有趣的例子來說明

  比如關於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

  這是很多介紹分形的書會提到的,關於測量海岸線長度,英國政府多次派人去測,結果測的結果都很不一樣,隨著測量精度的提高,長度越長,甚至到後來測出來的長度比最早的要長很多。

  因為海岸線並不是一個光滑的曲線,是一個很不規則的圖形,複雜圖形層層嵌套,每測一層只能得到這一層複雜程度所對應的長度。

  同時也引入了我們對線本身的疑惑,現實中它不是連續的,有時候你看上去覺得連續,是因為你站在很遠的地方看它,當你走近看,會發現它有很多複雜的內部結構,再走近看一點,發現內部結構更複雜。

  高中的時候我經常拿題目為難物理老師,他有一天問我有沒有學微積分,我說只是學了一點微元法而已,但是微元法的原理還不是很理解。

  大一的時候終於正經的學微積分,結果反而學的很痛苦,我到近期才大概的想明白為什麼,這跟我在財大學計量經濟學一樣,微積分計算的基礎是連續可微的,這在數學裡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我們偏偏學的是物理,在現實世界裡,絕對的連續可微不一定存在。

  但大學教育不管,先教給你工具,不要想太多,最後大家怎麼用的時候,你也怎麼用,我想這樣的教法是教不出什麼人才來的。

  而且我發現連續的思維是會影響到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大家會認可趨勢的連續性,甚至會認為光滑性才是合理的。

  分形學是很早提出來的,最近發展它的曼德爾布羅特,是從股市開始研究它,他質疑了CAPM模型,也質疑了正太分布,把教科書上的資產定價懟了一下。

  (CAPM我們後面應該會單獨的寫一篇文章探討下)

  可以發現的是,CAPM不管對還是不對,現實中它應該是被束之高閣了。

  還有很多人算了各種圖形的維度,比如還是這個圖形,它實際上是由一條線構成的,但他構成了一個二維的圖形,所以它到底是二維還是一維。

  有人給出了公式,但是我現在還沒有看到維數計算出來有什麼用處。

  我們更為關心的是比三維更高的情況,但我們作為三維生物,應該是沒法想像四維的,我曾經想過如果我們去戳一下一根直線,那它會變成二維的圖形,戳一下一個平面,它會變成三維的圖形,假如我們戳一下一個三維的圖形讓它變形,它會是什麼樣,好像還是三維。

  有時候當你發現我們的研究是基於那麼多假設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的很多研究只是對映射的研究,沒有辦法知道原理,我們可以加強對於映射的研究力度,但沒法穿透到鏡子另一面去了解真實的情況

  海岸線的長度如此,長度是根據我們的測量工具而定的。

  醫學也是如此,我們基於對人體信號的研究,而不是人體本身。

  甚至連市場行銷都是如此,你有時候並不了解消費者的心理,所以通過表象來猜測,並通過表象來影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