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經典美文

趙麗宏:“過橋去看文明戲”

四川北路周邊,多少影劇院曾經星羅棋布,它們是許多虹口人童年少年青年時代最難忘的記憶……“過橋去看文明戲”,是上海灘上的一句老話。“過橋”,是指從南向北過四川路橋;“文明戲”,是指電影。

過了橋就是四川北路。四川北路上曾經有過多少家影劇院,現在的上海人恐怕大多無法說清楚。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是一條和電影院聯繫在一起的路。離四川路橋北堍不遠,就是郵電俱樂部,俱樂部里有一個規模不小的劇場。再往北,到海寧路往東拐,能看到好幾家電影院,面朝南的是國際電影院,它的廣告和霓虹燈總是顯示出一種時髦和大氣,和它的名字相吻合。國際電影院最初的名字叫融光大戲院,上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常常到這裡看電影。面朝西的是勝利電影院,它的規模比國際電影院小得多。它最初的名字是好萊塢大戲院,這裡也是魯迅先生經常光顧的地方。小時候,勝利電影院的形象在我的印象中特別親切,它的圓形輪廓就像一個戴著頭盔的古代武士,牆上那兩個圓形窗戶是一雙大睜著的眼睛,老遠就盯著你看。勝利電影院南側的乍浦路上,還有解放劇場和虹口大戲院。虹口大戲院雖然不算大,卻在中國的電影史上占據著重要一頁。因為,它的前身,是中國的第一家電影院。中國的第二家電影院維多利亞活動影戲院,也在海寧路上。不過,大多數上海人都沒有見過這家影劇院,因為,1950年它就作為危房被拆除。原來的地基成為海寧路上的一個小公園,在公園的門口,是一排報廊。小時候,我曾在這個公園裡斗過蟋蟀,也在報廊前讀過報。

從虬江路往北再走不到百米,是民眾影劇院。從民眾影劇院往北不遠便是橫浜橋,橋北首是永安電影院。不遠處,還有虹口區工人俱樂部劇場和紅星書場。和四川北路鄰近的馬路上,也有不少電影院。乍浦路橋南側的曙光電影院,嘉興路上的嘉興電影院,海門路上的東海電影院,東長治路上的長治電影院,東大名路上的大名電影院。這么多影劇院集中在這一帶,要想看電影,到四川北路總不會落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常常去四川北路。我的外婆住在民眾影劇院附近,去看外婆那天,常常能到民眾影劇院看一場電影。星期天,哥哥會帶著我去四川北路,我們沒有興趣逛商場,目標只有一個:電影院。一家一家地尋訪過去,哪家放映新鮮的電影,我們便在()哪家停留。有一次,哥哥手裡捏著三角錢,帶我走遍了四川北路,想不到家家影院都是滿座。最後來到勝利電影院,那天放的是一部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匈牙利影片《神花寶劍》,也是滿座。我和哥哥站在電影院門口等退票,等電影開場後,終於買到了兩張票。為了看這場電影,我們幾乎花了大半天時間,因為來之不易,所以印象特別深刻。《神花寶劍》的故事,我現在還記得,影片中格鬥比劍的鏡頭,至今歷歷在目,其中有一幕,主人公一劍劈倒一棵大樹,大樹轟然倒地,把對手壓在下面……在我的印象中,五六十年代,上海的電影院放映的影片非常豐富,每家電影院上映的影片都不同。記憶中,少年時代在四川北路看過的國產片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和麻雀》《海魂》《赤峰號》《畫中人》《柳毅傳書》《女理髮師》等。那時,電影院裡放映的外國影片更多,其中以蘇聯影片最多。最使我感興趣的,是那些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譬如《復活》《父與子》《白痴》《牛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早了解莎士比亞,也是在四川北路的電影院裡,看了兩部根據莎翁戲劇拍成的電影,一部是英國電影《王子復仇記》,另一部是蘇聯影片《第十二夜》,一部是悲劇,一部是喜劇。在寫這篇短文時,無數少年時代看過的電影涌到了我的眼前,這些電影,是我認識世界和生活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