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我讀孔子讀後感

我讀孔子讀後感(一)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為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為了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為了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為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第三,我認為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為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了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兵車並未出動。不過,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了,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為他們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形成了「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我讀孔子讀後感(二)

這個星期天,我到博庫書城裡轉悠,卻始終沒有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品。突然,一陣書香傳來,牽著我的鼻子走了過去,定睛一瞧,是一本名叫《孔子》的書。我欣喜若狂,立刻拿起它飽讀起來。

一打開書,一位書中的小精靈就為我做嚮導,帶我去了孔子的世界……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國偉大的哲學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從小就懂得體諒母親的困難,每天都按照母親的要求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從不惹母親生氣。他好學上進,生性聰明而且善於思考,在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下,憑著自己的勤奮,學會了禮、樂、射、御、書、數等六項基本功,為後來參與各項社會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母親的關懷和教育下,孔子相當好學。為了求學,他一大清早就到老師門口等候;炎炎烈日下,站在老師門口,直曬得他頭昏眼花,眼冒金星,但始終沒有改變他的求學決心。正因為他的好學,他在各方面的知識都達到了博大精深的程度,並以此為基礎,創立了儒家學說,成為了一代偉大的哲學家。看到這兒,我不禁陷入沉思:孔丘雖然長得醜,可他卻不自卑,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甚至比正常人更好學、更勤奮,並且還十分的謙虛,雖然他已滿腹經綸,可他依然要千里迢迢的去洛陽拜師學藝。他為了讓媽媽省心,一有空就在家裡幫媽媽燒火,洗衣,做飯,到了晚上,還和媽媽一起編草鞋。再看看我呢,學習上經常會為了一點點小成績而沾沾自喜,有的時候還喜歡賣弄;生活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僅不體諒父母的辛苦,有的時候還要挑三揀四,與孔子一比,真是差距太大了!我真的要多向孔聖人學習,以長補短。這頓大餐真讓我大飽口福,我以後要多嘗嘗這種「大餐」,豐富我的知識,快樂我的生活。

我讀孔子讀後感(三)

如同那耀眼的北辰,在歷史的天空中,散發著淡藍的光芒,穿越千年的時光,依舊是那麼的耀眼。

——題記

我站在歷史的長河裡,看歷史的車輪滾滾駛向遠方,我的思緒慢慢地飄向遠方,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回到那個有你的時代——春秋戰國。

我看見了你——孔子。你是那麼的信心滿滿,你想去將自己的學說推行給列國的公侯,你想要在這個禮樂崩壞的時代挽救人們的思想。於是你踏上了征途。還記得你在衛國時的恥辱嗎?你希望滿心的去到了衛國,你是多麼的冀希衛靈公能夠採納你的政策。然而他卻並沒有將你的一副心血不管不顧,心裡心心念念想著他的南子,甚至覺得你是他國派來的細作。你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侮辱,你憤然離開。

此時你已經59歲了,帶著所跟隨的弟子們在當動不安時代,穿行在廣袤的神州大地上。曹國、宋國、鄭國、陳國。你一邊奔尋明理的國君,一邊將自己的學說傳授給人們。你可能曾在黃河或是長江邊上感嘆過,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你可能也曾在等待著一位賞識你的國君, 從而吟出沽之哉,沽之哉。你是多麼的期盼有人能夠賞識你,採納你的學說。

就在你在陳國城門與弟子走散時,你去問路人是否看見他們。你在他的眼裡看見了一絲的厭惡,你看見了自己在他瞳孔里你那頹敗的樣子。好在你找到了他們。當子路憤然告訴你那路人嘲笑你如同喪家之犬時,你也只是淡然一笑,調侃自己累累若喪家之犬。然而你心裡的那份不甘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在你無數次不被統治者所認同自己時,你終於放棄去到處遊說,從而去在民眾中去發揚禮樂。此時你已經步入暮年。

終於,你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你開始編寫一本可以傳世的書籍。你與弟子們不捨晝夜的編撰,春去秋來,時光在你與弟子的臉上留下了印記,終於一本曠世神作誕生了。你欣慰的看著哪本書,你決定給它取一個好名字。叫什麼呢?你思索著。弟子們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討論著,有的說就叫《孔子》,你搖搖頭。有的說《語經》,你還是覺得並不那麼完美。你想著想著,突然說到:談論言語,就叫《論語》。弟子思索一瞬同意了。

這一年,你已經72歲了,你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淡然的看這個紛擾的時代,心中只有平淡。你含笑而逝。留給這個泱泱大國一筆寶貴的財富。

我細細品味你的一生,感悟你的淡然,體味你的思想。慢慢了解了你萬世師主——孔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