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藝術人生讀後感

藝術人生讀後感(一)

1月24日晚,我觀看了中央台《藝術人生·馮驥才》。馮先生是我最為崇拜的當代作家,所以這次訪談節目聽得特別仔細。其中,令人感觸最深的有三點:

首先,馮先生談到文學創作時多次提到了兩個字——「率真」。很容易就讓人想到當代文壇瀰漫著的浮躁空氣,特別是最近「郭敬明抄襲案」、「詩歌朗誦會脫衣事件」等。而我在大學也對此深有體會。為了完成一篇文章,東拼西湊,或者直接從網路下載,哪有半點自己的東西。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有同學為了得到高分作文,不惜虛構事實。當「捏造」和「應付」成了一種風氣,「率真」顯得是多麼的珍貴啊!

而後,馮先生講述了自己不如意的往事特別是曾經幹過十年推銷工人的經歷。馮先生反覆說到一句話:「不要埋怨生活。」聯想到自己,一直期待能有個好的前途,可是從未自問一下:「你有資格嗎?」至少,透過馮先生的經歷,令我有了如此感覺:缺少了底層經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現在,都說大學生就業難。說到原因,是不是大學生們太缺乏「底層」意識了。照馮先生的話說,低層的生活是一種積累。而我們,說實話,積累得太少了!

最後,不能不提的是馮先生近幾年為保護我國民間文化而作出的辛勤努力。馮先生說,保護民間文化就是留住我們民族的根。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豈能忘了自己的根本。不可想像:有人會為了他人碗裡的一塊乳酪,不惜踢翻自己的飯桌。試想:一個失去自己文化的民族將如何在世界立足?而失去了民間文化的民族又將如何築造自己民族文化的堅固堡壘呢?

不妨來打一個比方:流行文化是快餐(如漢堡包),外來文化是肯德基,傳統文化是正餐(如大米飯),民間文化是各種風味小吃。漢堡替代不了米飯;肯德基替代不了小吃;再推崇流行文化的人也不至於用薯條可樂取代早餐的油條豆漿吧!所以說,幾樣兒搭配起來,飲食才更有滋有味。

在文章結尾,我要向諸位呼籲:為了餃子、為了包子、為了餛飩、為了炸醬麵、為了刀削麵、為了擔擔麵、為了油條豆漿、為了煎餅裹子、為了痲婆豆腐、為了宮保雞丁、為了蔥燒海參、為了羊肉火鍋、為了北京烤鴨,請你加入到保護民間文化的行列中來?誰能保證,追隨民間文化逝去的不會是這些呢?

藝術人生讀後感(二)

剛看了藝術人生,一種感動又在心裡涌動,最後一句話:無論你是誰,你的生命都將如此燦爛。我竟有些想哭的衝動,生命是如此的寶貴,其實生命中最珍貴的真的就是願望,有願望才會有完整的人生,那我的願望呢?我覺得我像什麼,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我到底像什麼,不論身負多麼沉重的壓力與不幸,我依然把最燦爛的笑臉展現給別人,這就是我,一個有著年輕人本不該有的苦難,卻有著最年輕的樂觀的心態。我想不管我的生命又多長,我都會把它們展現到最好,讓我生命永遠精彩、永遠燦爛。

節目開始,現場氣氛很熱烈,像大家在歡迎一位久違歸來的朋友,掌聲、歡呼聲還有尖叫聲開始刺激著我的每一根還很平靜的神經;主持人朱軍也是以和齊秦做節目時近乎一樣的一句調侃台詞「當今中國最優秀的兩位歌手今天都站在這了」作為開場,開始了對王傑的訪談。

最讓我難以控制情緒的是那位北京朋友錄的dv來講述的他的親身經歷。這位朋友,他說自己叫「shura」,這是俄文的名字。他在烏克蘭留過學,而恰恰在基輔大學留學期間,他的宿舍遭遇了大火,他從家帶來的王傑卡帶、cd幾乎毀於大火,他說,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那些殘留的cd和卡帶,用他的話說:那是他的命!看到那些殘缺的歌頁,仿佛我心愛的珍藏也葬身火海!也許有些唱片還可以用金錢再補償,但這深深烙在記憶里的傷痛如何補償?我此時哭了,請別笑話我,是被他的痴情和執著所感染,這時我才發現自己的精神如此不堪一擊,我的心如此脆弱,於此情此景!我由衷對這位痴情歌迷升起敬意!你知道嗎,我雖然沒有他的經歷,但也曾杞人憂天過:如果哪天地震了,或者發生火災,我首先想到要拯救的也是我的珍藏,因為它是我的一個精神寄託,它超越了它本身的價值,可以說它是我的信仰了!

藝術人生總是能給人以不一樣的感覺。

藝術人生讀後感(三)

讀完蘇清華《藝術人生的開端》,我的讀後感有幾點:

1、繪畫是一門藝術,兒童畫重在展現孩子的想像力,兒童的創造力是令成不可想像的,像塗色、沙畫等市場上比較暢銷的這類兒童繪畫材料,會禁錮孩子的創造能力,這一點我曾經因為一個朋友的女兒很小就能塗色塗的很好,所以我也努力讓我的孩子塗色,每次孩子把顏色塗到外面我就很生氣,看到作者的闡述,覺得自己太狹隘,很後悔自己扼殺孩子天生的創造性。

2、要多鼓勵孩子,我家孩子屬於不敢畫的類型,作者的觀點是給孩子準備好工具,讓他自己塗鴨,合理的給予引導,多鼓勵和引導,多稱讚孩子。

3、繪畫的教育屬於美育范籌,看到作者的部落格內容,藝術教育不僅僅是畫畫,還包括用科學的方法,使孩子在快樂的享受中,獲得藝術知識,擁有美的素養。

以上只是本人淺淺的感受,這本書拿回家讓孩子爸爸和孩子分別看,孩子爸爸小時候上學拿過繪畫的一些獎項,上大學也學過建築繪畫等,他認為蘇清華這本書單翻翻書中的插圖就知道,這些孩子的畫比系統學過畫畫的孩子和大人的畫要有大師範,畫中充滿了童趣,思維受到固定模式束縛的人不可能畫出如此的畫。孩子的爸爸舉出畢卡索的畫的不同之處,在於從他的畫能找出人的三維的感覺,超脫出普通繪畫層面。把書中的畫翻給我家三歲多的孩子看,我說,你看這幾幅畫是不是和你畫的一樣啊,所以,不要覺得你畫的不像,媽媽畫的像某個東西就要模仿媽媽的畫,看看和你畫的一樣的畫都能被作者放到書上,可見你畫的是很棒的啊,我家孩子因此得到了鼓舞。()

返回頂部